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2020-08-28 10:25孙相君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林区高质量发展

孙相君

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资源丰富,区位重要,但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发展缓慢。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的几方面工作:产业发展规划、争取和利用好政策资金扶持、产业链设计安排、人才引进和专业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从而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等。

关键词:林区;生态保护;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林区经济发展概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自1952年建局至2000年,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累计为国家提供价值为2亿元的商品材,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对木材生产的需要。由于长期大量的采伐,森林资源锐减,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林区可采资源几近枯竭。由于产业单一,又始终遵循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原则,因此,长期以来,林区经济发展落后,职工生活十分艰苦。自80年代中期开始,林区职工已不能按时领取工资,很多林业局压资达半年之久。2000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生态保护为主,随着木材采伐额度的逐年减少,林区开始探索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经过近十年的改革探索,森林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特种动物养殖、中草药采集种植加工、生态矿业等转型项目初见成效。林区人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2010年12月,国家颁布《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林区正式进入转型發展阶段。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林区自2015年4月1日起,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进入全面改革阶段,企业的职能开始由过去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转变、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向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变。如今,改革已近尾声,林区生态保护和转型发展的方向更为明确。

二、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党的十九大经济发展新理念、新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内蒙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内蒙古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重要内容。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9个旗市,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国有林业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0.9%,占自治区的33.2%;森林蓄积占全国国有林区的12%,占自治区的63.2%。森林年净生长量1200多万立方米,潜力达2100万立方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重要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区位重要,资源丰富,历经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20年的天保工程实施,5年的停伐改革,无论是资源恢复、产业转型,百姓生活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林区生态保护建设和改善林区职工生活质量的必然需要,对于筑牢祖国北疆生态保护屏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林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不完整的,也是欠缺的。

三、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区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2月2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组建成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林区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围绕“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现代林业、美丽林区建设,初步构建了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系框架,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1、森林资源经营保护成效明显 根据2018年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与2013年清查数据相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17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8873.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95个百分点,活力木蓄积净增8297.93万立方米。2000年开始实施的天保工程至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净增100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9.25个百分点,生态保护成效巨大。

2、转型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森林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林区共接待游客15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46亿元。2019年截至当年11月15日,林区全年接待游客70.99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36亿元。2018年,满归红豆康养小镇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培育名单;莫尔道嘎林业局入选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满归红豆小镇、阿里河相思谷森林特色小镇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小镇建设试点名单;得耳布尔林业局入选“中国森林康养基地”。目前,林区正重点建设体现温泉、康养特色的南部板块,体现鄂伦春狩猎文化的东部板块,集观光、科考、探险、冰雪体验、驯鹿文化为一体的北部板块,积极培育壮大森林旅游产业。二是森林碳汇取得可喜成绩。2017年12月,绰尔林业局与浙江华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第一笔林业碳汇交易,交易额为40万元。2018年至今,绰尔、克一河林业局又连续完成4笔林业碳汇交易,总交易额达151万元。三是林下经济有序发展。林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较稳定,2019年培植规模保持在1500万袋左右,有培植户500余户。2019年,克一河林业局“诺敏山”牌黑木耳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另外,林区的中草药,如:芍药、防风、金莲花、返魂草、北五味子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技术日渐成熟。2019年,各类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近17000亩,有中草药种植户100余户。同时,林区大力推进沙棘等经济林产业发展,2019年完成经济林新造面积82943.4亩(其中:沙棘36282.4亩、榛子641.4亩、西伯利亚红松46019.6亩),并完成榛子林改培28783.2亩。四是特种动物养殖稳中向好。经过多年的养殖,林区目前有北极狐种狐、二代野猪、驯鹿、狍子等特种动物存栏11000余头(只),有养殖户500余户,年产值达4500万元。通过养殖结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林区现有森林马近10000匹、肉牛8000余头、羊15000余只,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

3、职工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为改善民生,缩小与同属地单位收入差距,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林区连续多年为职工增资。2019年,林区一线职工人均增资1.5万元,本年度增资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职工年人均工资突破6万元。另外,近年来,林区还启动了企业年金、争取政策完成了混岗工身份认定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巩固完善棚户区改造工程等等,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态保护建设的决心和干劲不断提升。

(二)林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落后,创新理念缺乏,更缺少敢于创新的勇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处偏远,经济长期落后,林区人思想相对保守封闭,虽然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网络通讯方便迅捷,但林区人对现代社会的感知和判断总是滞后而缓慢,加上林区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在职职工平均年龄四十七岁,正是老人需要照顾,儿女面临婚嫁之际,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凡事追求平稳,思维不够活跃,缺少创新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产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少、产业链短,缺少一体化经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国有林管理局下属企业单位19个。长期以来,各林业企业依托自身的生态、人力和财力资源培植发展产业,由于资源相似,缺少整体规划,出现很多相同项目,不仅规模小,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附加值低,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即使其中一些已是中外合资的名优产品,最后也都相继消失。所以,直到今天,林区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在产业链延伸设计发展方面,更是空缺。虽然在理念上林区人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但实际操作仍是很难实现,产业规模小,缺少一体化经营,市场竞争力弱。

三是资金短缺,项目推进缓慢。天保工程实施后,林区开始探索转型产业发展。由于森工企业的特殊性,转型产业的培植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财力。由于没有其他成熟的产业可以实现资金上的依托,职工工资也是依靠天保工程款和后来的停伐补贴实现,根本没有稳定持续的资金注入产业发展。所以,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林区转型产业发展的大问题。如森林旅游业,经过多年的打造,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短缺的问题仍没能很好解决,林区旅游仍停留在山水游,风光游的初级阶段。

四是人才缺乏,管理粗放,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在林区发展史上,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危”之后,林區又出现了严重的人才危机。不仅外面的人才招不进来,本地人才也出现大量外流,就连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也都不回林区就业,这种状况在2000年之后才有所缓解。另外,按照2015年国有林区改革方案中关于林区人员“只出不进”的要求,林区已经五年未引进人员,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离岗,有太多的岗位出现空缺没有人员补充。目前,林区在职人员不仅年龄偏大,而且文化素质偏低,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综合管理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效率低、管理粗放,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上档次。

五是管理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作为国有林业企业没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企业的负责人也是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并且几年一换。由于任期短,出于对政绩的考虑,领导层面无论是问题决策还是具体落实,短期行为相对较重,长期经营考虑不足,也很难实现。另外,在全民所有制体制下,企业经营状况在短期内对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不大,职工关心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四、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认识,提升理念,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林区要树立“大林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想观念,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打破区域条块限制,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做好产业发展整体规划。通过以点带面,集聚多方力量,打造不同产业群,形成规模优势,避免单打独斗和区块发展。另外,科学设立产业发展目标和短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产业稳步推进和高质量发展。

(二)调整创新产业制度,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扶持

解决林区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调整和创新产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鼓励调动民间资金参与产业投资发展,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资带动发展。二是在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把握好政策机遇,最大限度用好国家及自治区各项财政政策,积极争取财政贴息、绿色发展基金政策,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三)充分调研,选好做实产业项目,做好产业链设计安排

立足林区资源优势,深入林区内外,有针对性开展充分调研。通过科学研判、合理部署,做好产业发展各项具体安排。同时,对原有产业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兴利除弊,深入做好产业链延伸设计安排,并有效开展相关工作,做好人、财、事一体化工作部署。

(四)做好人才引进和专业培训工作

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后续动力。针对林区人才短缺的问题,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结束,林区应适时大批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为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生推动力量。同时,根据林区发展需要,对现有人员有规划地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只要能够提高人员能力素质,有利于林区发展就要克服各种影响因素,合理有序安排,并把这种人员的学习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并长期坚持。

(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建章立制、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和新的历史使命,林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创建新的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及相应的考核、监督、评审、激励机制等,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坚持贯彻执行,最大程度形成推动经济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助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林区高质量发展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