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以鲁家村为例

2020-08-30 12:49胡巧莲邵劲松周鹏全郭佳瑞侯满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胡巧莲,杨 君,*,邵劲松,周鹏全,郭佳瑞,侯满平

(1.湖南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中国文化和产业研究院,北京 100024)

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是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化解“三农”问题的有力抓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之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2018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学者认为,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是继新农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后的第三次乡村规划[1]。

2016年,《安吉县人民政府休闲旅游工作要点》提出重点培育鲁家村,2017年在财政部文件指导下当地开始以全国性典范为目标打造“田园鲁家”综合体,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引领,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主线,以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目标,通过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生计“四生同步”,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现有的关于田园综合体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以城乡关系理论认知与阶段演进、新型城乡关系内涵为基础,揭示田园综合体的认知误区,探讨田园综合体的价值内涵、运行机制与引导策略[2]。(2)探讨田园综合体在防止乡土风景破坏、农村资源流失前提下的具体规划、构建模式[3-6]。(3)探讨田园综合体核心竞争力,及其与乡村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构建评估模型[7-8];或就田园综合体的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主张在综合体的基础上拓展成田园综合圈,实现整个区域的共同繁荣、生态宜居[9-10]。(4)从财政投入、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生态与文化保护、用地指标开发和土地整理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出中央政策引导地方规避政策扩散的不确定性风险有待完善,地方需从禀赋条件相近的“田园样本”中汲取精华,并对“符号型政策”进行个性内容填充和政策再创新[11-13]等建议。(5)围绕发展机制构建,重点从发展动力、目标导向、实施手段3方面进行研究[14]。总的来看,立足供需关系,优化结构,统筹资源配置,借助田园综合体实现城镇居民旅居养老和乡村居民就业增收,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15]。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园区的定义内涵、模式探究、经营管理、发展前景等,而对田园综合体的微观层面及其发展动态几乎没有涉及。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四生同步”的重大举措,如何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利用效益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基于国家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特殊任务,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3个维度对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鲁家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村域面积16.7 km2,人口2 200人,主产白茶,年产值约合15万元·hm-2。2011年鲁家村人均年收入为1.4万元,到2018年人均年收入增长至38 812元,7 a间实现了从落后贫困向先进脱贫的转变。鲁家村打造“家庭农场+村+企业”模式的田园综合体,其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家庭农场”有18个,养殖或种植的对象包括野猪、中药、万竹等,由观光鲁家小火车“阿鲁号”串联;“村”即鲁家村,其发展效益辐射周边村;“企业”即由鲁家村村民所组成的安吉乡土有限公司,公司负责田园鲁家旅游服务链。

1.2 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须根据评价对象自身定位、社会定位等具体情况而定。对于田园综合体这一新型乡村发展模式而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园区自身特点、发展情况,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水平,并能对田园综合体园区的建设发展进行动态评价。本研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动态性原则构建田园综合体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社会效益(A)、经济效益(B)、生态效益(C)。

1.2.1 社会效益

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包括因土地利用满足的社会需求,以及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主要包括资本流入、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几个方面。

表1 指标元数据

设于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的“两山”学院是鲁家村内“两山”理论的研学基地、传播基地、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此外,鲁家村田园综合体还设有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器材、健康步道等体育设施。基于以上基本情况,本文选取了各类人才返乡数、累计带动就业人数、基础设施完善率、研学教育年投入金额、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增长率、园区村庄居住提升年投入6项指标(A1~A6)表征社会效益,各指标的具体内涵详见表2。

1.2.2 经济效益

土地的经济效益是指在有限的土地内可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选取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农户家庭经营性总收入占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年产值占比、种植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占比(中药、花卉、白茶为当地特色产业)、投入产出比、年游客接待量、第二产业年产值占比7个指标(B1~B7)。

1.2.3 生态效益

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对生态功能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程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和对生态平衡维持的贡献,如通过对鲁家村及其周边村落特色生态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优势的融合,真正践行“两山”理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鲁家村从美丽资源向美丽产业的转化。建设田园综合体,是“两山”理论实践示范的重要途径和具体体现。为此,本研究主要选取了绿地覆盖率、“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率、生态材料使用率、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再利用率4个指标(C1~C4)。

对照表1和调查数据可知,2016—2018年社会效益指标中除各类人才返乡数、园区村庄居住提升年投入、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增长率下降以外,其他指标值都有所上升;经济效益指标中,鲁家村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32 086元增长到2018年的38 812元,总产值由2016年的21 770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4 410万元,但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种植业占第一产业总产值比重、投入产出比、第二产业年产值占比略有下降;生态效益指标基本保持稳定上升。

1.3 评价方法

土地利用评价体系中存在一些主观、客观的指标,比较复杂,为此特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变异系数法2种主客观评价方法组合赋权。在AHP中构建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采用9分法(表3),同时经6位专家对统一标准下的模块、子系统和指标进行重要性判断,建立判断矩阵,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权重结果。

表2 评价模型中的指标内涵

具体地,首先按照(1)式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

(1)

表3 分级比例标度参考表

式(1)中:i表示第i项指标,Si表示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Ai表示第i项指标的平均值,Vi表示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

然后,计算变异系数中第i项指标的权重Ui。

(2)

接着,利用(3)式基于AHP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

(3)

式(3)中:Wi表示第i项指标组合赋权的权重,Ai表示AHP方法得出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Ui表示变异系数法得出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

对于评价指标中的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依照(4)式和(5)式进行标准化计算。

(4)

(5)

2 结果与分析

2.1 权重确定

按照1.3节方法,分别采用AHP方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组合赋权,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2.2 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评价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分值可表示园区土地利用效益,分值越大,效益越高。如表5所示,从增幅上看,经济效益>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说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较大促进作用。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实地考察,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呈现良性上升趋势,并于2017年财政部试点项目成立后实现较大发展,2017—2018年发展相对平稳。

表5 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分

从具体得分情况看,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的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现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情况,即该项目迄今为止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中贡献最大的是社会效益,其次是经济效益,最后是生态效益。但总的来看,该项目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总体不高,2016年评分为0.168 1,2017年为0.294 1,2018年为0.307 6,自2017年田园综合体开始建设之后效益明显增长。随着2017年鲁家村田园综合体各项规划项目的推进,该项目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缓解当地剩余劳动力压力并吸引外来务工人员,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机遇。与此同时,许多项目都还在进一步建设完善中,投入与产出尚未达到稳定规模,随着项目的发展推进,预计效益将稳定发展。

分指标来看,2016年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分为0.192 9,至2017年达到0.302 8,2018年进一步增长到0.312 8,其中,2016—2017年增幅最大,说明社会效益受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影响较大。鲁家村自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以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村民交通出行、生活居住条件,工程建设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在开办研学、重振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另一方面,受各类人才返乡人数、园区村庄居住提升年投入、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增长率下降的影响,2017—2018年社会效益增长较慢。

2016—2017年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但2017—2018年经济效益趋稳。田园综合体建设后,鲁家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升。主要原因是鲁家村借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当地多个项目正处于建设投入期,在第三产业产值升高的同时,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一产业产值同比有所下降。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是鲁家村建设田园综合体效益最直接的证明。

2016—2018年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总体不高,但稳步提升。当地生态环境素来良好,随着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推进,基础排污设施逐步跟进,各种环卫配套逐步升级;因此,自2017年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以来,生态效益逐年递增。

3 讨论

土地性质不得随意变更,因此如何使得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乡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AHP、变异系数法,以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定量分析了该项目的土地利用效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效益在实施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后整体上有了较大提升。项目建设前期,社会效益是主要提升点,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居末。随着鲁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有望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但总的来看,该项目的土地利用效益增加不多。原因首先在于农业基础地位的缺失,绝大部分农场以民宿、餐饮为主,忽视了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其次,鲁家村农业现代化、乡村休闲化未形成可持续收益产业,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农业、旅游、田园社区综合的、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但该模式目前还未成型,农场经营不善导致存在多次转包情况;再次,文化创意不足,利益主体不明确[16];最后,旅游业态单一,旅游产业链较短,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留夜率不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鲁家村土地利用效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重视农业生产,丰富旅游产品。基于我国各类乡村项目建设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若没有资金持续则难以为继的前车之鉴,有必要提升园区自我发展的可持续性。(2)重视内在活力重塑,发挥文化内核功能。传承“两山”文化,稳定吸引客流,打造典型。(3)紧扣主题。田园综合体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之一,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乡村振兴为中心,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共同致富为落脚点。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也可谓民生工程,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田园综合体的“生计”功能,项目领导班子需要为“失地”农民、大龄劳动力、农村留守妇女等提供稳定合适的就业机会和有经济收益的项目,从而增强村民安全感,降低项目推进难度。(4)建立监督机制。乡村建设发展项目往往由政府、社会精英、外来资本主导并推动,在缺少对利益主体制约机制的前提下,容易偏离乡村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因此,需要引入监督机制制衡,稳固初衷。同时,要增强村民的参与度。因为村民既是受益主体,也是对乡村现状拥有更深认知的群体。(5)延长旅游产业链,丰富项目业态,深度挖掘游、购、娱等功能。

不同阶段的田园综合体,其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必然存在区别,且同一指标在不同阶段所占的权重也不尽相同;因此,今后可就田园综合体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的动态变化做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家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