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向内的灵魂解剖

2020-09-02 06:34蒋登科
散文诗 2020年3期
关键词:真谛甘南葵花

蒋登科

见到寸丹发过来的这组作品时,我偷偷地笑了一下。我见过阿垅,读过阿垅的诗,也去过他所生活的迭部县,我甚至曾经沿着带给他灵感和力量的白龙江旅行过,有了这些铺垫,我以为写一篇短小的评论,应该是不太费力的事情了。但是,我错了。读了好几遍,也找不到一个进入的角度。好像每一章都喜欢,甚至每个段落都喜欢,但就是无法把自己融进去,无法发现真正触动我的那一点微妙的东西。对于普通读者,这其实也没有什么,最多不读,或者换个时间再读。但是我不行啊,答应了写一篇阅读感想的,不能影响了刊物的计划。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再次打开这个文本。那一刻,四周都是静静的,白天的市声远去,周遭的繁琐隐去,这个世界好像真正是属于我的,我也真正属于这个世界一样,内心非常安静。这个时候,阿垅的文字开始一个一个地跳入我的眼里,然后又一个一个地浸入我的内心,那么安静,那么孤独,那么有温度,有时甚至是那么残酷……

阿垅散文诗在文体上体现了传统散文诗的基本特点,篇幅短小,不枝不蔓。仅从外表看,我们很难说他是散文诗领域的“这一个”。阿垅散文诗体现了诗歌的内在化特色,一个个意象是那么熟悉,就像来自生活,就像我们眼前出现过的,但是它们又是那样陌生,诗人总是将外在世界融入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在熟悉的意象之中融入了属于自己的体验,带给我们新奇,带给我们闪亮,带给我们豁然开朗……阿垅的诗是纯净的、自生的。他好像没有采用过多的这样那样的表现手法,我们也难以清晰地找到他所受到的这种主义那种流派影响的痕迹。他就是他自己,一个生长在甘南、思考在甘南、创作在甘南的诗人。他属于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也是他的诗歌生长的地方。他诗中的意象来自那片土地,无论是“葵花”“虫草”,还是“菊花酒”“鹰”等等,都深深地刻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而诗人正是从那片土地上找到了生命的根基、方向与力量。

很多诗人主要是通过创作来张扬自己,这在理论上并没有错,因为诗歌表达的就是诗人的体验和寻觅,而阿垅总是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一切,甚至以很低的姿态打量世界,特别善于拿自己“开刀”,挖掘灵魂里的东西,并且以诗的方式对自己进行清洗和净化。面对葵花,诗人说,“抬头,或者低头。/在你面前,我因拥有太多的阴暗而感到羞愧”,这是诗人对自己的解剖,而他也因此获得了启示:“我的内心,荒芜而疲惫。/哪怕有一颗也好——/破壳而出追逐光明的种子”(《葵花》)。诗人不是因为葵花而惊喜,而是联系自己,找到了洗涤自己心灵的方式。换一个角度,平常的事物便有了别样的意味。

对生命的体验和思考是阿垅散文诗的基本追求。《虫草》通过他人的寻觅写出的是一种虔诚,而且是对“传奇”的膜拜;《冬日沐浴》通过冷与暖、遮与露的对应,写的是诗人的自我审视,写出了对自我的发现和尊重:“这是我自己——/寂寞的神”。《穿越》写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毅,“苦难正以另一种方式行进,一切都不可预知”,而“归来时的微笑告诉我:离天更近的风云和肉体,那也只是一抹光上轻浮的尘埃!”《这个夜晚》超越当下,超越世俗,倒是引发了对未来的联想:“就是明天,就是这个拄着手杖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按时在园中的草地间散步”。仿佛一瞬间,就穿越了数十年的岁月。《黑眼睛》以一首歌的方式穿透时光,抒写了对美好的怀念:“剥光浮华的节拍,是否使这个世界重归安静:忽闪一双清苦的黑眼睛,关闭尘世的虚空之门”。阿垅可能是一个喜欢怀旧的诗人,也可能是因为他所生活的地方本来就还保留着这样的文化底蕴,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流露出淡淡的忧郁,而在忧郁中又透露出一种方向和力量。《鹰的重生》写的是熬鹰,那确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可以说是历地狱而达天堂之境,诗人从中发现了生命的真谛,并获得了启迪:“我们是倾听者、观望者,也是深受震撼者。/在领略生命的长度和高度的同时,时常夸夸其谈的脸面,接受了一次醒目的耳掴和洗礼”,这是自省,是自我解剖与批判,而正是因为这种刀刃向內的取向,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力量,甚至是一种震撼的力量。

这组作品写到了好几个不同身份的女性,《从前的春风》写的是曾经的恋爱,纯真、深情,也富有诗意,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外貌或许变了,那种深情却还在:“赏心悦目的夏日,她拉起我的手,说:去郊外,我带你看从前的春风”。“看”春风,而且是“从前的春风”,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再写情结》写的是祖母,她希望在死去之后再次穿上“紫红色旗袍”,但因为身体瘦小,晚辈只能将旗袍改小,这些都还没有什么,关键是最后一句:“让她在另一个世界里,依旧保持着身上鲜活的山水”。晚辈对长者的尊重、深情嵌入到朴实的文字之间,令人动容。《带刺的玫瑰》写的是对爱情的思考,也涉及到女性。诗人从各种流行的现象中感悟爱情的真谛,结果发现:“有些人是幸福的。/有些人假装幸福。/送给一个女人的玫瑰,一朵代表深爱,一百朵就显得奢侈和多情”。在诗人那里,真正的爱情并不是过多的鲜花,而是心灵的默契。《菊花酒》通过透明的酒杯,似乎看到了过往:“和祖母当年插在发髻上的那一朵多么相似,都适合配一首唐诗或一阕宋词。/积雪驻足窗前。这让我回想起烛台下晃动的身影,穿着紧身花袄、裹脚的少女,刚学会用花瓣酿酒”。而在诗人那里,菊花酒是有别样的意味的:“一杯叫一夜情深,/另一杯叫携手到老”。这,或许就是诗人所理解的爱的真谛。

我们经常谈论散文诗的写法,其实任何文体都没有一种通用的方式。有些人长于语言的推敲、打磨,但容易形成空壳化的不足;有些人试图在题材和内容上有所突破,但在表达上又容易流于平常,缺乏自己独到的东西。真正的散文诗(其他文学样式也一样)应该是灵魂之诗,必须有向自己“开刀”的勇气,深切表达对生命的深爱和真情。阿垅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期待他在散文诗的探索上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

猜你喜欢
真谛甘南葵花
葵花王冠
葵花之门
爱的真谛
葵花 外一首
只为找寻味道的真谛
葵花点穴手
一花一草见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