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0-09-02 07:16王丽媛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王丽媛

【摘   要】审题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能力。审题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教师首先要厘清学生审题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审题能力培养的路径:培养良好审题习惯、重视概念对比教学、清晰数学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最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路径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做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读题靠“扫”,解题靠“猜”;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在还没有理解数量关系时,就根据思维定式着急落笔解题,一切跟着感觉来,结果会做的题目也做错。批改后作业发下来,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懊悔没有好好看题。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审题能力十分缺失。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既是第一步,也是不能省略的必经步骤。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需要良好的读题习惯和有效的思考方法做保障。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了解学生审题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审题障碍的成因

结合教学实践及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审题障碍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力弱

理解力弱这一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刚起步,识字量少,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弱,这影响他们对数学题目的理解,尤其对稍复杂的文字题,学生找不到文字之间的联系和文字背后蕴含的数量关系,无法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把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语言。当然,学生的理解力可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而有所提高。

如这样一题:下面的每个算式都可以计算出一个结果,请你按结果从大到小的顺序对算式进行排列。

15+36   6×9  81-25  74+13   55-18

学生写出的结果往往是这样的:87>56>54>51>37,这说明学生对题目要求的是排列算式还是排列结果不甚清楚,如果理解了“按结果”是修饰算式二字的定语,就可避免类似错误。

(二)审题不清

学生在读题时容易出现漏读、错读、多读、跳读、符号看错、数字抄错等情况,甚至不看完问题就开始凭感觉做题,这些都是由审题不清导致的。

如这样一题:一个除法算式,除数是9,小丽把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得到商是3,正确的商是多少?

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知道先利用正确的除数9和错误的商3求出错误的被除数27,然后颠倒过来就是72,由此匆匆写下答案。而题目要求的是正确的商,不是被除数,学生审题不清就很容易将正确的被除数当作答案。

(三)思维定式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会用最近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目前遇到的所有题目,如最近学习了乘法口诀5×6=30,看到5+6的时候就会写下30,学习了除法8÷2=4,计算8-2时也等于4,这是受了倒摄抑制的影响,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的记忆产生干扰,导致经验发生负迁移,产生思维定式。再如这样一题:小红读一本42页的书,第一天读了[16],还剩多少页没读?学生会列式42-[16],就是受剩余类题型前摄抑制的影响,产生了思维定式。

(四)概念模糊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审题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那么就会影响审题的准确性。如这样一题:动物园里有8只小鹿,猴子的数量是小鹿的4倍多3只,猴子有几只?这里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倍”,如果不理解“倍”的含义,学生自然无从下手。再如这样一题:22与16的差除25与5的和。学生列为(22-16)÷(25+5),原因是学生没有区分“除”“除以”的概念。

(五)思想方法缺乏

小学生在审题时往往以线性思维为主,正向思考居多。这样的思考让学生绞尽脑汁却还是一头雾水,找不到突破点。单一的审题策略和方式必然导致思路不畅,如果题目稍加变式,审题就会出现障碍。如这样一题:一个数的2倍加6再减8等于4,这个数是多少?显然,这样的题目用常规的正向思维很难求解,用逆向思维则可迎刃而解。

二、培養审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审题习惯

1.读——感知数量关系

教师可要求低年级学生从指读、大声读,慢慢过渡为小声读、默读。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会调动感官和大脑对文本进行快速分析和模糊化处理,大脑对文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就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有些稍复杂的题目学生读完一遍并不能快速提取出关键信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读题时读三遍,每读一遍都有具体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读题,可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无效读题。初读:感知题目大意。再读:通过圈画的方法提取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三读:复述题意。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到底要求什么,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什么,未知什么等。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在复述题意的过程中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减少对教师讲解的依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复述了解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对出现的障碍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三读,学生在提高审题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标——凸显数量关系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范围窄,题中的条件以及问题不能自始至终、准确无误地保留在学生头脑中,并参与解题全过程,故需用符号画、圈出题中的关键字词,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关键信息圈选之后,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就会凸显出来,便于学生找到解题突破口。如这样一题:王老师和李老师带着32名同学去春游,每辆面包车可坐8名乘客,需要几辆面包车?王老师和李老师也是总人数的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忽略,读完题目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王老师、李老师、32名同学”等字眼圈起来,学生就知道总人数是34而不是32,避免出现用32÷8=4(辆)的解题情况。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途径之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