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理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0-09-08 03:29吴飒杨少朋于超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疗阻塞性穴位

吴飒 杨少朋 于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表现为喘息、咳痰、咳嗽等反复加重,病情迁延会引起肺功能持续性损害及运动能力下降,致残、致死风险较高[1]。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口服药物配合呼吸、运动为主,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肌肉功能。但肺功能下降及呼吸系统症状会对患者运动训练造成一定限制,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改善肺功能及运动能力[2]。中医认为脏腑功能失调、肺气损伤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临床治疗时需注重调节肺功能[3]。穴位贴敷是中医常用外治疗法,可发挥中药药效、穴位刺激作用,效果确切,适用范围广。微波理疗是一种超短波疗法,在多种呼吸道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穴位贴敷与理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具体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女24例,男26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15±3.47)岁;肺功能Ⅱ级39例,Ⅲ级11例;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59±2.35)年。研究组女23例,男27 例;年龄50 ~69 岁,平均年龄(59.23±3.42)岁;肺功能Ⅱ级38例,Ⅲ级12例;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61±2.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4]中诊断标准;对本研究涉及疗法耐受;对研究知晓、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脏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营养支持、化痰等治疗,以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准文号H20140475)雾化吸入,3次/d,1 mg/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理疗。①穴位贴敷:选择白芥子、细辛、淫羊藿、山茱萸各10 g,研磨成粉,加入姜汁调成糊状,制作成圆饼状,每贴10 g左右。选两侧肺腧、两侧肾腧、定喘、天突、膏肓、大杼,温水清洁后姜汁擦拭,将膏药贴敷于穴位处,透明贴膜固定,持续2 h,2次/周。②微波理疗:应用TB-1-B推车式微波治疗仪(天津市施耐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选择双肺为照射部分,设置功率20~30 W,距离皮肤3 cm,照射时间15 min/侧,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运动训练。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能力及肺功能。①临床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显效:喘息等症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趋于正常或恢复正常;好转:喘息等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无效:喘息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运动能力:应用6 min步行试验[6]和Borg呼吸困难量表[7]评估。步行试验:记录患者在平坦、笔直路面上6 min内行走最大距离;Borg量表:评分范围0~10分,步行试验后应用Borg量表评估患者运动能力,评分高则运动后呼吸困难、肌肉劳累症状越严重,运动能力越差。③采用AS-507肺功能检测仪(上海伊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测定患者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和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3) 两组治疗前FEV1%、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6 min步行距离/m Borg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365.37±36.78 416.28±40.11* 4.73±0.59 3.51±0.52*研究组 50 363.69±37.54 454.35±43.29* 4.76±0.55 2.75±0.47*t值 0.226 4.561 0.263 5.649 P值 0.822 <0.001 0.793 <0.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单位:%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单位:%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5.27±6.93 67.12±7.25* 53.19±7.14 62.37±6.33*研究组 50 55.02±6.11 76.56±6.74* 53.05±7.23 68.52±5.45*t值 0.191 6.743 0.097 5.206 P值 0.849 <0.001 0.923 <0.001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归属于“喘症”“肺胀”等范畴,以肺系疾病迁延,咳喘日久,耗损肺气为基本病机。肺失宣降则津液运化失调,痰浊潴留,淤结于肺,肺气宣通不利致血行无力,血淤则不能濡养四肢,出现运动功能下降[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贴敷与理疗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为依据的外治疗法,贴敷方中白芥子、细辛入肺经,起温肺化饮、利气平喘、祛痰解表、宣通鼻窍之效。淫羊藿、山茱萸入肾经,可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收敛固涩。姜汁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诸药共用,不仅调和肺、肾功能,还可改善临床症状。在中医经络学中,肺俞是治疗肺病效穴,可调补肺气;肾俞是调节肾脏功能之要穴;定喘穴能够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天突可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大杼穴祛风解表、宣肃肺气[9]。针对上述穴位进行贴敷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病机,调节肺、肾等脏腑功能,增强气机生化、推动能力,促进喘息等症状缓解,使清气吸入充足,四肢得以濡养,利于提升患者运动能力。微波照射治疗是常用理疗方法,针对双肺进行照射可直接通过电磁波穿透作用于双肺,促进肺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促进病理产物消散或吸收,改善患者肺功能,利于患者尽早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有效提升运动能力[10]。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理疗,能够提升患者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理疗阻塞性穴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石墨烯理疗U型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