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训练辅以旋律语调疗法对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2020-09-08 03:29陈苏徽吴鸣张阳冯虹邓钰王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失语症流利治疗师

陈苏徽 吴鸣 张阳 冯虹 邓钰 王慧

失语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有15%~33%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主要表现为获得性语言处理受损,同时可伴有认知、运动、情绪等功能障碍[1]。其中非流利性失语占大部分,包括完全性失语、运动性失语、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混合性失语,以言语表达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2]。失语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因语言理解沟通能力差导致康复配合差、抑郁情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3]。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是音乐疗法的一种,主要应用于非流利性失语[4],是通过将旋律、韵律、重音与口语表达相结合,加强语言恢复的一种具有阶段性的治疗方案[5]。本研究选取26例脑卒中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观察旋律语调法结合言语训练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26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关于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6]。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旋律语调结合言语训练组)和对照组(言语训练组)各1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为右利手,第一次发病,病程2周~4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大脑半球损伤,无严重认知障碍,经评估均为非流利性失语。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脑卒中类型 失语症类型男 女 脑出血 脑梗死 完全性失语 运动性失语 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混合性失语性别年龄/岁 病程/d?治疗组 13 11 2 47.07±9.74 60.27±39.32 9 4 2 6 4 1对照组 13 12 1 47.69±15.14 67.63±28.56 8 5 3 5 4 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言语训练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旋律语调疗法。

1.2.1 言语训练 具体有发音器官训练(口唇舌面部肌肉活动训练)、发音训练(呼吸训练及元音辅音发音训练)、听理解训练(词语、短语、句子理解训练)、复述训练(字、词、短语、句子复述)、阅读理解训练(图片、文字理解训练)、命名训练(动名词命名训练)、Schuell刺激促进法、语用交流练习等[7]。

1.2.2 旋律语调疗法 包括3个阶段治疗计划,每个计划3个步骤,具体治疗由言语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实施[8]。具体训练内容如下:初级阶段,治疗师将目标词汇以较慢的节拍通过哼鸣的方法唱出来,同时以相同的节拍敲击患者左手。接下来,患者同治疗师以相同的手部动作节拍敲打同时一起哼唱目标词汇,诱导患者独立进行有节奏的哼鸣。反复训练后,治疗师单独通过节拍哼鸣目标词后,让患者在仅有手部敲击节拍的辅助下重复目标词汇。在患者可快速复述目标词汇后,需要用目标词汇进行回答问题,由治疗师哼唱出问题,让患者独立通过手部节拍拍打回答出来。节奏节拍速度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减,通常以1节拍/s开始。中级阶段增加每秒节拍节奏、逐渐延迟复述时间让患者通过有节律性的拍打表达出目标词句。高级阶段治疗师使用正常说话方式提问,让患者在没有任何的辅助下采用正常言语方式回答目标词汇[9]。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治疗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治疗内容,治疗师一对一教学,每周治疗7 d,1次/d,40 min/次,持续治疗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记录患者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及命名4项言语功能得分;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自发言语+1/20×听理解+1/10×复述+1/10×命名)×2;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周后语言能力评估提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WAB评分、AQ值及BDAE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在WAB中言语复述、命名得分和A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等级更高(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B评分、AQ值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AB评分、AQ值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自发言语 听理解 复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3 5.53±3.57 10.15±3.78* 4.46±1.97 6.24±2.16* 5.58±2.94 7.81±2.18*对照组 13 7.07±4.29 9.15±3.71* 5.21±2.33 6.28±2.40* 4.16±3.61 5.21±3.60*t值 -1.448 -1.665 -1.952 P值 0.153 0.109 0.048组别 例数 命名 AQ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3 2.30±2.50 4.97±2.61*# 35.77±15.44 58.37±19.04*#对照组 13 2.08±2.17 2.94±2.34* 37.07±21.39 47.19±21.14*t值 -2.786 -3.006 P值 0.014 0.007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DAE分级(n)

3 讨论

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如自发言语、命名、复述能力障碍,存在发音费力、缓慢、不清楚或笨拙。患者因表达障碍导致有效沟通能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产生情绪障碍[10]。故临床迫切需要找到有效治疗失语症的方法。本研究显示,旋律语调疗法结合言语训练的效果较单纯言语训练对患者复述、命名能力更为显著,AQ值显著提高,总体言语康复有效率较高。近年来,研究证实旋律语调疗法对失语症中口语表达障碍具有明显疗效。MIT可辅助患者纠正发音,强化语言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情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11]。研究显示,与接受传统语言治疗的失语症患者相比,经MIT训练后的患者在自发言语和命名方面改善明显;其中自发言语的长度和复杂性明显增加[12],这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相关追踪研究表明运动性失语患者应用旋律语调疗法,4周后主动言语表达能力并未减退[12]。国内研究报道中,李舜等[13]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旋律语调治疗后患者听理解、复述、言语表达和阅读能力均改善。孙长慧等[14]发现旋律韵律结合言语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命名能力。与上述研究相比,本文中患者自发言语能力及听理解能力改善稍差,可能与入选患者失语症严重程度、样本量、治疗总次数及患者整体康复状况配合程度有关。

旋律语调疗法通过音乐成分中的旋律、节律和重音,引导患者运用唱歌和哼鸣从而达到从唱歌到言语产出的目的。目前存在两种理论:一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性等加强患者对声音的感知,改善左脑语言相关大脑皮层兴奋性;二是左右脑功能加工存在互补,MIT激活右侧大脑语言同源区来代偿左脑的语言功能[15]。在治疗过程中需强化患者手部节拍动作与语言节奏相匹配,更好改善言语能力。研究显示,旋律语调训练中存在左右手、手指参与节奏训练,可以激活右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同口颜面感觉运动网络协同配合,提供口语产生的神经冲动,改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言表达[9]。

综上所述,旋律语调疗法运用于语言训练中能提高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复述及命名能力,是言语康复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在后续完善实验设计,提高临床循证强度,从而提供更科学和可靠的信息,以便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失语症流利治疗师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失语症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失眠男女]
[失眠男女]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流利口语练习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