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产业链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

2020-09-08 04:21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业链信用区块

朱 敏

(安徽三联学院 财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要求做好链上供需关系和价值转移等的优化和整合工作,以推进企业间的协同和智联,从而以一个较为统一的整体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成本的有效降低,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1]而创新作为产业链发展的另一重要要素,也需要在产业链的协同中实现单个企业创新智慧的集体相加,从而实现链上创新的集体性和系统性。[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和去中心化共识等特性,[3]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链中,有助于构建稳定的数据信息环境,做到对物流、数据流和资金流的有效融合,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贯通,而这为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4]可以说,将区块链技术广泛运用到产业链协同创新上,是实现产业链高效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动力的释放

区块链技术应用之所以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动力的释放,主要是由于区块链具有高度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特性,而产业链在接入此技术后,就会直接推动链上各种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化。[5]这种通过外部技术创新以实现对产业链内部创新动力的直接驱动,从根本上解决了产业链上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6]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的广泛应用,逐步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就会形成一个极具科技创新的网络环境,这将大大提升全产业链上企业的效率。[7]

1.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

在产业链上实现物联网和区块链的融合,可以保存生产和物流环节上的各项数据,使产品信息实时可查、真实可靠,进而方便链上企业的管理和操作。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调查显示,2013—2018年资金规模分别是398亿美元、483亿美元、577亿美元、700亿美元、798亿美元和1 036亿美元,全球物联网规模在不断扩大。而面对庞大规模物联网的发展,如若没有相关技术支持,其发展速度是无法提升的,而加入区块链技术,则能够大大提升产业链上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操作效率。

2.区块链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

在产业链上实现大数据与区块链的融合,可以使产业链上的各项数据高度集成和协作共享,并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保障对价值、责任、安全等的有效性,进而为企业发展服务,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产业链上实现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融合,则是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区块链操作的客观性,提升区块链性能,有效降低能耗。区块链还能促进人工智能提升数据转化、算法升级等能力,提高创业链上各环节的各项数据的利用效率,进而全面理解整个产业链上的数据,以实现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利用和提升。例如:某仓库要进行货物的对点转运、储存和投送等,但是在信息提取上存在时差性,使得该仓库在产品属性、生产日期和最大销售地等信息数据的获取上要花1~2天的时间,而在该产品信息是否真实上则要花费1~2周的时间,且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消费者反馈才能获取真实的信息数据。该仓库管理人员表示,每年由于信息数据不对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有300万元,而将仓库管理对接上区块链之后,该仓库在相关产品信息、资金交易、客户行为管理效率上分别提高了230%、200%和120%。由此可知,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链上各环节的效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这必将推动链上各环节技术的自我提升和创新。如此,产业链上的创新动力得到保障。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够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信用分享的开放

区块链技术应用之所以能够推动信用分享的开放,主要是由于区块链的信用机制十分可靠,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和实时可查,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8]且区块链利用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等方法来保证数据的真实、传输的安全和自动化,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实现自我证明。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链上,则有助于产业链自证生态的逐渐形成和建设,从而使链上的企业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实现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1.核心企业的信用拆分、传递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上应用的不断推进,未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在信用拆分、传递配合度上对一、二、三级供应商和末端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有极大的提升。通过对产业链上某核心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后信用拆分、传递配合度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结果显示:基于区块链技术,核心企业在对一、二、三级供应商和末端中小企业上的信用拆分、传递配合度上分别提升20%、60%、98%,尤其是末端中小企业配合度的提升幅度之大,使得其获取银行融资的难度大大降低。

表1 产业链上某核心企业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前后的信用拆分、传递配合度

2.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互证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之间的信用互证。例如:在对近年来有广泛业务往来的某宾馆与某清洗公司的信用互证调查显示,双方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账本共识后,能够实时获取相应信息数据的验证,从而使双方的信用度达到100%、单方可靠度100%和环境可靠度100%,这使得虚假交易、作假成本等操作得到有效监控。而某宾馆和某清洗公司在相互信任下实现业务扩展,使得各自的信用度也得到了提升,达到90%以上。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够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架构的铺开

1.服务架构

区块链技术通过搭建“三网合一”的服务架构,使得产业链上的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融合链上的企业,从而推动链上企业的不断发展。[9]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产业链能够做到对技术服务、资金管理、数字产权等的布局,从而为链上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据我国城市群产业链发展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达到21万亿元,目前处于最高位,其区块链已经拥有高度完整的产业链条。截至2019年5月,长三角区块链企业数已达到3 400家以上,其中江苏省600家以上,安徽省800家以上,浙江省1 700家以上,上海也达到了200家以上。这些企业已经涵盖有区块链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和应用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逐渐完备,并为金融领域、政府服务等提供便利。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其涉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还将加大,在对产业链上服务架构的升级和改进也将发力,加大服务架构的铺开力度,助力链上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推动链上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2.价值传递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组成的科技创新网络、产业网络和价值网络的不断融合,产业链协同创新迎来一个发展新高,而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产业链服务架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传递上。区块链技术在科技创新网络上能够构造可信证据体系,实现链上物资和信息的有效融合,从而在为相关企业创造有形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对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全面价值网络的构建。但由于我国80%的区块链产业园区成立时间不足两年,且60%园区分布在沿海地区,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加快服务架构的铺开上,还有很长一段发展道路。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能够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监管的效用

1.产业监管的效用

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抵抗产业链上由于企业参与众多、交易复杂多变和数据类多量大等带来的环境风险、企业自身结构风险等。[10]因此,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产业链监管上,相应部门只需要在区块链上设置监管节点,并在共识机制下设置区分不同节点和不同节点权重,就可以在监管过程中根据相关监管政策和监管黑名单等对交易实现监控和对不当交易进行及时阻止。随着监管节点的设置,产业链上的企业都会进行信用保证,从而提升产业链整体的信用度。在产业监管主体上,金融机构监管最多,占比45%;其次是行政机构,占31%;再次是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自律组织。这说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产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政务方面,且监管主体以相关领域权威部门为主。在监管立场上,以规范行为为主,占比49%,其次是打压立场,占比35%。这说明监管部门的监管立场较为理性,以规范为主。而这也说明,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应用还没到成熟时期,相关部门对区块链技术应用还处在质疑或观望中。

2.产业监管的发展

由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链上还处在开发试验中,且区块链技术本身也正处在发展中,所以通过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管束,则有利于保证产业链上的监管效用,避免试用监管体系遭到漏洞危害而出现不可预测的混乱局面,打击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链的监管中,不仅有利于产业链上监管体系的升级,进而约束不当交易行为,还有利于良好的产业环境的形成,并在多方协同创新下,实现产业链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产业链协同创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且对产业链现存的创新动力不足、信用分享不够、服务架构不全和产业监管不力等问题都能实现有效解决。可见,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区块链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产业链体系庞大,且区块链技术应用也在逐步实践中,因此,在实现区块链技术应用对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上,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磨合。

猜你喜欢
产业链信用区块
筑牢产业链安全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