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社会认知力的培养

2020-09-10 07:22王燕尔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王燕尔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学生逐渐具有初步的社会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与自我意识。但由于学生未形成完善三观,对社会容易出现错误、片面的认知,所以,在初中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 社会认知 陶行知教育理论

在现今开阔的国际视野下,具有社会责任担当的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力军。提升社会认知力,学会理解、接受社会的真实现状与背后现实,是青少年开展正确创意与实践的前提,对学生三观的养成有着非常宝贵的重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提高初中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一、初中生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体系并没有构建完善,但身体快速成长,自我意识逐渐独立,加之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初中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因此,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培养非常重要。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人们在具有一定人生经验与知识体系积累后,对具体人类个体的表情、性格、人际关系、行为原因、心理状态,社会群体、社会现象做出判断与推测的过程与能力。

初中生社会认知力培养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也就是说社会认知的许多方面涉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影响我们客观的实践与活动,并在生活中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所以只要是和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际,或是社会上的热点现象,都可以作为法治与道德的学习与分析素材,帮助学生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社会认知力的培养现状

1.课程探究内容过于单一

现今的课程探究课题太过传统,即便是新课改教材体系逐步完善,教师仍旧按照预设教案流程进行,教案千篇一律,形式主义过于明显。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能力进行深刻挖掘,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

2.教师与家长重视不足

由于应试升学制度的存在,社会认知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软指标,不能在短时间得到成效,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引起教师与家长的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对中学生社会能力认知、三观的完善,以及社会道德、法律意识的养成,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课程只有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社会认知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1.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是为了适应初中生的成长需求,教材以初中生日常生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体系,为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打下了思想基础。课程设置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体现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关怀青少年的心理、精神成长,符合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心理需求构建。

2.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程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历史、文化、生命安全、地理与环境教育等多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学生为本,并将初中生生活作为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基础,注重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认知规律,在不断的认识、实践中促使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认知观念,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3.符合时代需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与信息传播等,对人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精力与好奇心旺盛,有着超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初步参与公共社会活动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认知力的具体策略

1.了解社会现状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总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它自有一整套运行规律。现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停留在间接经验教学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抛弃复杂难懂的抽象思维,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社会状态。通过真实的案件、国家大事来使学生充分认知社会的复杂性。例如,在《建设美好祖国》的单元学习中,教师就可以最近热门事件“中美贸易战”为线索,结合历史,分析、梳理中美关系及背后的历史原因,得出中美贸易战争的形成原因,让学生明白强大的祖国对于现今国际形势的影响力,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只有了解社会的真实状态,才能对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具有清晰的分辨意识,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可以在将来真正走进社會时,具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

2.拓宽社会认知途径

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1934年,他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总结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对社会的认知必须在社会中学习,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超越单纯的知识传递,改变非对即错的僵化教学模式,通过课程设计拓宽社会认知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在《维护秩序中》一课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组观察现实社会中不遵守秩序的现象,并通过资料调查,了解由于不遵守秩序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以起到教育学生遵守社会秩序的目的。

3.多角度看待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任何事物都具有互相对立的二重性,在社会环境中,遇到问题也应该从多角度看待,通过表层现象看透真实本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结合实际生活,列举互联网的优点与缺点。互联网连接世界,学生在开阔视野、查找资料的同时,也容易陷入互联网诈骗、诱拐等陷阱中。通过课程的相关真实案例与多角度分析,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多方面思考的习惯,提升社会认知能力。

4.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加强情感教育

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关怀、开放的心态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相处,在教学中以课程教材为交流的桥梁,以情感教育为打开学生心灵的手段。

在积极进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学生才会勇敢地进行社会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才能发挥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总体上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模式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课程的进行过程应是学生认识生活、社会与现实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塑造其积极、正面的三观,通过对教材的细腻把握,多样、有趣的情景式教学方法与综合实践,最终使学生将在课程中获得的为人处世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将自己所获得的正能量传达给身边的人,从而与周边及更广大的世界建立和谐、密切的联系,形成全面发展的健全人格。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
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谈农村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对农村初中后进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探讨
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