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聂景春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

聂景春

摘要:历史的意义在于记录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在初中时期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唯物史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提高教学效果,初中历史教师须构建高效课堂,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世界,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文章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探析,以便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历史是生活的一部分,历史教学如果脱离生活,将变得无趣、呆板、僵化。因此,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应贴近生活,在陶行知教育理念指引下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要素

1.教材

根据教材改进教案,教师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深挖教材内涵,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求知氛围,指引学生围绕“新中国成立知多少”话题进行互动讨论,将学生提及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如新中国成立时间、国家立法等,使学生通过自主探讨的方式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经过自己讨论所得出的知识点,将会被更牢固地记忆,提高其历史知识学习效率。

2.能力

在确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教师须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证实、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同时培育学生历史思维及历史知识应用能力,继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前收集与“对外开放”相关的社会生活变迁的信息,并融人自己的理解,阐述“对外开放”的现实意义。在陶行知“依靠社会的力量”观念的指导下,培育学生历史解释、史料证实等素养,能有效助力学生建立制度自信,提升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原则

1.生活为基

历史看似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实则就在学生的身边。教师进行育人活动应以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念为核心,以生活实际为基石,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开展议题式教学活动,将“中国梦的生活缩影”作为主旨。有的学生说5G通信技术即将普及是科学技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表现;有的学生说国家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民素养,为人民群众共同实现“中国梦”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学生议论探究的基础上引入教学内容,以生活为基创设有效讲堂,使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提高教学有效性。

2.学生为主

学生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课堂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如果教师忽视了个别学生,将对学生心理造成打击,影响其学习成效。基于此,教师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育人原则,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情况,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满足学生求学需求,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外交事业的发展》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周恩来总理外交事迹较为感兴趣,为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环境,燃起学生求知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片段,让学生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直观学习我国外交原则,对比、分析不同年代的外交环境,对外交事业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终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

1.教学思想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为确保考试成绩,只在既定计划中完成教学任务,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习惯从主观视角展开历史教学活动。这虽能够保障教学秩序稳定,但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效率,最终降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教學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输出历史知识、打造有效讲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须确保教学方法合理、高效。然而,有些初中历史教师忽视教学创新重要性,认为历史学习重点在于记忆,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长此以往,这会打击学生历史求知的积极性,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3.教学体系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体系存在不够完善的现象,主要由于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大纲,使教学规划缺乏延展性。教学设计不仅与学生关联较少,还无法调配现实生活中有关历史教学的资源,阻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发展。

四、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

一方面,教师须确保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群体展开,在以人为本的历史教学思想指引下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须保障教学活动深入社会,与现实环境关系紧密,确保教学活动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核心,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文化发展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促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国意识,认识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思考“传统文化与科技生活”关系,指引学生继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在思辨中发展传统文化,使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将学生、社会、科技、文化关联在一起,继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2.丰富教学方法

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须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浪潮中,保障历史教法更为新颖、科学;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便能够驾驭更优秀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实际育人需求妥善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法,为学生播放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以视频、图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发展的辉煌成绩,为教师讲解历史知识铺平道路,引导学生树立道路自信。

3.完善教学体系

第一,教育目标复合性。教师须在立德树人理念下确保完成历史知识讲解的教学目标,并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视为历史教学重要目标之一,确保教学规划更为合理,以便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第二,教育评价综合性。在关注学生基础性历史知识应用的前提下,教师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将学生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唯物史观、史料证实等素质培育情况视为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标准。第三,教育研究及时性。教师在应用新教法、新思想、新模式展开历史教学活动时,须积极教研,反观教研成果,了解历史教学实况,客观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研能力,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思想,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核心,将学生生活、社会环境、历史知识关联在一起,同时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进展,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使学生成为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人公,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组织教学。教师须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历史知识输出载体,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教师还须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体系,使教学资源得以妥善运用,教学评价更为全面,教学研究效果更佳,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达到科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