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的不可靠叙事

2020-09-10 07:22邹蕊婕
今古文创 2020年48期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名作。1816年的一個夜晚,一场噩梦激发了玛丽雪莱写出这部哥特杰作。小说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精彩动人,一经出版就引发许多评论家进行热议。在小说里,玛丽雪莱以三重视角和叙述向读者缓缓道来一个关于科学怪人的故事,通过三个视角,玛丽雪莱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人性冷漠和一些弊端。这其中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值得人深入探索。本文主要运用费伦、布斯以及申丹的叙事交流理论,对弗兰肯斯坦中的叙事进行简单分析,并深入探究弗兰肯斯坦本人的不可靠叙事,最终揭示这种叙事手法所带来的意义,即深刻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冷漠。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不可靠叙事;三重叙事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08-02

玛丽·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女性作家。她以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而闻名。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是哥特式小说的典范。

小说中的男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探寻生命起源的科学家,他一直怀揣着一个可怕又“伟大”的目标,制造一个人类,于是他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并且最终成功制成一个怪物,然而当这个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落荒而逃,怪物被抛弃后经历了社会种种不公平的待遇,也见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之处,他想寻求温暖,尤其来自是他的创造者的爱,可是一直没能如愿,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最后杀死了弗兰肯斯坦从此消失。

弗兰肯斯坦以其奇幻而扣人心弦的情节得到盛赞,该小说的叙事策略也十分值得人探索。她采用了书信与记叙穿插这一新奇的手法,三个叙述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整个事件进行了他们的陈述,如果读完整个小说,就会发现这三个人各自叙述的角度以及可信度是大不相同的。

本文主要探讨《弗兰肯斯坦》的三重叙事模式及其各自叙事的可靠性,最终揭示其作用和意义。

一、三重叙事声音

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交流,有了交流就意味着会有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在文学话语中,交流是存在于叙述者和受述者中的,一般来说,小说中都必须有至少一个叙述者和至少一个受述者。但是也会有特殊的情况,比如说会出现多个叙述者和多个受述者。

玛丽雪莱就在小说中创造了三个叙述层,即三个叙述者分别以各自角度对整件事情进行叙述,通过分析各自的陈述以及其间的矛盾,读者可以发现整件事情的真相以及隐含读者的价值观。

小说记录了沃尔顿和他姐姐之间的通信。沃尔顿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将他所知道的故事讲述给他的姐姐。因此,沃尔顿的叙述构成了第一层叙述层,也是最基础的叙述层。读者通过阅读他所写的信才了解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个叙述层中,沃尔顿既属于叙述者,也属于受述者。在他给姐姐的信中,他是叙述者,向姐姐叙述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而他由于与两位故事的主人公接触和对话,是一个贯穿全文的人物,因此,他也是热奈特所定义的“参与故事的叙述者”。同时,沃尔顿也是一个受述者,他是弗兰肯斯坦的受述者。弗兰肯斯坦是第二层叙述层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热衷于科学实验的科学家,有着强烈的科学热情,甚至不惜违背自然和伦理道德。当他向沃尔顿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他是叙述者。后来,在故事中间穿插了怪物的叙述,当怪物向弗兰肯斯坦讲述自己的遭遇时,弗兰肯斯坦又变成了一个受述者。

三人的叙述身份都在发生变化,每一个人都是叙述者和受述者,都在以不同的角度讲述故事,如果读完整个小说,就会发现这些叙述中间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不可靠叙述出现了。

二、不可靠叙事

弗兰肯斯坦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悲剧的推动者,看起来他的叙述是非常真实可靠的,他的悲惨遭遇经他之口讲述出来,十分惹人同情,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加上最后一位叙述者的叙述出现,弗兰肯斯坦的叙述的可信度降低了。布斯和费伦曾为判定不可靠叙述架设了三大轴,其中又延伸出六种不可靠叙述的类型。

(一)违反事实轴。首先,弗兰肯斯坦的叙述违反了事实轴,主要分为错误报道和不充分报道。

弗兰肯斯坦在被沃尔顿搭救后,向沃尔顿讲述自己的悲惨遭遇,此时他就已经为他的受述者以及读者奠定了一个基调。受到同理心的驱使,沃尔顿对他深信不疑,并且对弗兰肯斯坦充满同情,因此在小说的结尾,当沃尔顿看见怪物的时候十分愤怒。但是实际上,如果往后读下去,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弗兰肯斯坦所说的那样,至少不像他所说的那样绝对,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叙述是一种不充分报道。

弗兰肯斯坦的亲朋好友都是世界上单纯善良的天使,然而这些无辜的天使都被残忍地杀害了,这的确是事实,但在这一过程中,弗兰肯斯坦只是一味沉浸在失去至亲的痛苦和仇恨中,也并未将怪物的想法如实叙述出来,并给出杀人一事的原因。出于仇恨,弗兰肯斯坦忽略了怪物自身的想法,也将这一切归咎于怪物的邪恶。即使是在怪物向他坦露心迹后,弗兰肯斯坦依然认为他满嘴谎话,受述者难以在弗兰肯斯坦的叙述层看到完整而真实的怪物形象,只有在小说最后,通过沃尔顿的叙述,读者看到了一个善良,因杀人饱受精神折磨的创造物。

而翻遍弗兰肯斯坦的叙述,找不到一个可以说明怪物是善良的词语或者句子,所以说,弗兰肯斯坦在他的叙述中隐瞒了一些关于谋杀原因的事实,这就使得他的叙述违反了事实轴。

(二)违反价值轴。其实,在创造怪物之前,弗兰肯斯坦所展现出的一些价值观就已经让读者隐隐感到不安了。他对于生命科学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痴迷,为此还专门去墓地,停尸间去观察死人的变化过程,并且由此产生了十分可怕的想法。而他创造怪物的材料,都是从各种各样的尸体上取来的,这种让人读起来毛骨悚然的举动,他却沉醉其中,另外,创造生命本就是一项违背了自然法则和道德伦理的事情,他却引以为傲,偷偷实验。当怪物醒来的时候,弗兰肯斯坦发现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一个丑陋的怪物,他害怕极了,也感到十分恶心。因此,当怪物想和他的创造者交流,想触摸他的时候,弗兰肯斯坦十分惊恐地逃掉了,他坚决拒绝和怪物进行交流。弗兰肯斯坦一直称呼他为怪物,因为他认为,丑陋面孔就已经决定了他是一个毫无人性的嗜血怪物。所以,当怪物想让弗兰肯斯坦再创造一个女伴给他的时候,弗兰肯斯坦最终拒绝了。然而,读者如果读完怪物的叙述,反而会发现他是一个善良纯洁,乐于助人的人,却一直因为他丑陋的外貌被排斥,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人们能不因为外表拒绝他,能对他和善一些。然而,即使弗兰肯斯坦听完怪物的坦白,他对怪物的看法并没有丝毫改观,他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嗜血成性的怪物,他此刻说的所谓心愿不过是虚假的谎言而已。他根据自己的错误判断给怪物下了判决书,并且希望沃尔顿帮他杀掉怪物,这个价值观显然不妥。同时也能看出违背了隐含读者的价值观,因为隐含读者是偏向怪物一方的。自然的,弗兰肯斯坦的叙述就成了不可靠叙述。

(三)违反感知轴。感知轴是叙述者因为自身知识,感受或者性格等原因对事情做出错误或者不充分的判断和解读,从而也可能使读者对这件事情做出相应的解读。

“隐含读者”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是不同的,真实作者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而隐含读者,顾名思义,就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人。他虽然是沉默的,和读者没有直接交流,但他却将自己的态度、立场、价值观嵌入文字之中,读者通过阅读和解读可以感知到隐含读者的“声音”从而在心中构建起隐含作者的形象。

布斯认为,马克 · 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芬中,叙述者声称自己天生邪恶,而作者却在他背后暗暗赞扬他的美德,这种情况与弗兰肯斯坦相似。小说中弗兰肯斯坦一直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天才,对科学充满热忱,而且自认为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可是隐含作者却在背后暗暗表示自己的不同意,反觀,当弗兰肯斯坦处处贬低怪物时,隐含读者却在暗暗维护并赞扬怪物。

因此,他错误地将怪物杀死他的亲朋好友解读成怪物自身的品格问题,没有或者说根本不愿意往其他原因上探究,他不认为自己的错误是没能和怪物好好交流,并且给予他温暖和信任,反而一次次伤害他,甚至认为这个嗜血成性的怪物会对整个人类产生威胁。而隐含作者早已告诉读者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因此,他对这一切的判断,都是出自自己错误的主观判断。

申丹认为三个轴会构成因果关系,而弗兰肯斯坦的叙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弗兰肯斯坦对怪物所持的错误价值观使得他对整个故事的事实和原因的认识也变得不那么正确,并且与隐含读者相违背,所以这决定了他的叙述是不可信的。

综上所述,这部小说所拥有的三重叙事技巧十分令人惊叹,多个叙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出来,情节显得更加丰满。

本文通过研究它的叙事技巧,并且运用相关理论对弗兰肯斯坦的不可靠叙述进行深入探讨。弗兰肯斯坦的叙述违背了三条轴,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弗兰肯斯坦的叙述与其他叙述者之间有相矛盾的地方,也违背了隐含作者的价值,因此,弗兰肯斯坦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这样的不可靠叙述者,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反讽效果,有力地批判了人性的无情自私以及整个社会的冷漠。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交流,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是不一样的,读一本小说时,读者有时需要双重解码,分辨叙述者的可靠性,才能还原故事真相。

参考文献:

[1]L.G.Knopeflmacher.The Endurance of Frankenstein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2]艾晓明.科学与怪人:重读一部女性小说经典《弗兰肯斯坦》[J].外国文学研究,1998.

[3]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邹蕊婕,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