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探讨

2020-09-10 07:22冯益凡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融合

摘  要  近些年,随着我国众多教育界人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随即开始了素质教育改革,且在一段时间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如今的体育教育不断突破创新,体育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内容从原先的基础体育项目发展到了体育精神层面的内容,并且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估上打破了过去以体育运动技术标准作为唯一考核依据的传统。此外,体育教育从针对个人体能发展到全员体育精神发展的转变,也诠释了社会体育与体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上述这些变革都为今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43-02

一、引言

体育教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以及相关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健康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大旗,这些都促进了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其中,社会体育的发展旨在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实现全民健身的目的。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主体,而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能看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与社会体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体育学视角下体育教学的目标

(一)打破严格的竞技标准,突出人性化发展

社会体育是通过提倡、宣导等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自愿参与到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一种学习体验形式。社會体育的开展形式多样,能涵盖更多的受众群体,参与活动对象年龄范围较大,活动模式多样,氛围良好,活动内容偏重于精神层面和社会层面。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学校体育教学的竞技标准考核形式,以谋求健康作为运动的宗旨。社会体育没有设定明确考核目标,整体围绕个人综合体育素质的提升,如此从传统竞技体育意识迈向了个人体育精神意识的新阶段。将社会体育与体育教学二者紧密相连,互相促进,力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竞技为核心的教学概念,社会体育与传统体育教育的结合走向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这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社会体育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育活动,其拥有更加明确的价值观。通过将其与体育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得到更多的综合体育素质的提升,同时这种融合还能整合现有的体育教育资源,以摒弃原有教学缺点,为构建全民健康体魄,优化学生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在精神层面能让学生更加认同体育对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益处,如此能从内心接受并主动投入体育教育当中。这得益于社会体育融入体育教学后改变了原有生硬、刻板、严苛的量化体育教学达标制度,提供了积极健康的体育教学活动,且关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体与情感的良好体验。社会体育是体育教育事业的一股清流,它宣导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健康的生活态度。因此,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需要注重发挥社会体育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强身与铸魄的体育教学架构,让其能在精神层面更加健康,可以经受起外界压力,并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来迎战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社会学视角下体育教学研究的意义

从体育的属性上讲,体育本应是纯粹的,更不能与政治有所关联。但实际上体育始终不能真正与政治分开。现如今,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通过世界上各种前沿的体育竞技,能够体现体育教育对国家政治的一种服务能力。体育教育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政治人文的进步,也是国家全民意志力的另一种体现。由此可见,国家在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总是要考虑的一项内容。另外,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其原因主要在于能够为全民体育的发展培养必要的体育人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运动项目的生活导向越发期待,相应的就会有更多的体育消费,这就直接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引来政府和商界的高度关注,于是更多的社会力量融入学校体育之中,为体育教育注入强劲动力。

四、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竞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目前,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严格按照竞技指标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竞技考核只能体现学生对单项运动能力的掌握,但这并不能展现出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也不能作为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然而在实际当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仍旧多以能否达到竞技要求作为标准,甚至将竞技考核看作是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将教学内容与体育技能作为辅助,注重考核与测试结果,这对我国体育素质教育推广起到了抑制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完成体育项目的过程和完成过程中的心理接受能力,而是重视测试考核结果,这样完全忽视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甚至是渐行渐远。所以,要想将社会体育与体育教学完美融合,就要从全体师生和社会各阶层教育观念的转变着手,且需要对当前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尽快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

(二)观念上忽视社会体育学的价值

受大环境影响,当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得不到广泛重视,表现为各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尤其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重视体育教学的人士就更少。从宏观角度上分析,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服务。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其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不仅仅是靠学生的单项体育成绩就对个体体育能力进行衡量。鉴于以上几点,教师队伍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侧重对学生体育精神方面的培养,让原本苛刻的竞技体育融入人文精神体育中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勤观察、勤督导,从思想上让学生认同体育素质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五、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一)重心由竞技向精神层面的转化

为了能让社会体育与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合理地融合,首先要引导社会各方人士认识上的转化。体育教育中心制度的转化和大众固有思维形态的转化,均让人们原有的以竞技为核心内涵转化为以人文精神为内涵的层面上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队伍在教学评价中改变过去的仅重视学生运动技能提升的理念,而是更加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层面的认知。事实上,也只有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了认同和统一,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投入其中,从而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延展。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身体感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要让学生在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在意识形态上也能有所提升,最终达到良好的精神境界。如果体育教育能做到上述几点,就能将社会体育和体育教学完美融合,才能让学生领悟到体育教育之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总之,体育教育谋求的并不是学生在竞技场上的比拼,而是个人精神层面的提高,是一种人文理念和信仰的生成。

(二)尊重学生个体的体育能力发展

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核心是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将教育的重心分为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两方面。为此,应科学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一实现这一目标。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权衡考核的标准,这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能差异,不能仅靠生硬的竞技考核指标来要求所有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这也是日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改革重点。

(三)增强体育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社会体育与体育教学二者在教学交叉过程中,应以社会体育所具备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理念为导向,避开原有体育教学的弊端,突出二者融合后的社会价值和功能。体育教学要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单纯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定义为现代体育教学了,现代体育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社会体育元素,让体育发挥其实用价值,以此推动社会的建设。社会体育学能够从思想上让广大学生认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这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保持正确的生活态度都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国推进体育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彰显社会体育带来的人文价值,并且结合多样化、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将社会体育学的教学宗旨完美呈现,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六、结语

社会体育学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体育能力发展的禁锢。为此,应不断将社会体育学所具备的实用价值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之紧跟教学改革大纲,真正实现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多层面中得到提升。它摒弃了原有以竞技成绩和体能达标评判学生能力的方法,在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这一改革杠杆后,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体现出体育教育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学渊.对社会体育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8):64-65.

[2]岳静.素质教育下社会体育学基础课程效率的提高[J].华夏教师,2020(21):34-35.

[3]戴志鹏,马卫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体育学刊,2020,27(01):99-103.

[4]劉芳枝.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社会体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04):54-57.

[5]陈文静,陈建国.社会体育学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入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06):198+200.

[6]岳静.社会体育教学改革困境与途径[J].新课程(中),2014(06):92-93.

[7]凌占一,董爱霞.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体育教育人格塑造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38-139.

冯益凡  云南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