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研究

2020-09-10 07:22张丽霜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随班就读小学体育

张丽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43-02

摘要 随班就读制度产生后,我国教育机制在特殊群体教育中不断改进,但随班就读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等方面,持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以满足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需求。本文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随班就读现状,对基于随班就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借此突出随班就读体育教育要点,帮助相关教育工作者完善随班就读学生教育体制。

关键词 随班就读;学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近些年,随班就读学生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分析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學规划。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用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类型,针对随班就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需要教师耗费更多耐心、时间来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使随班就读学生能够在体育知识技能掌握中,其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塑造。

一、随班就读相关概述

随班就读具体指智力、身体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小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安置形式,是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国情在特殊教育领域的重大教育举措,对我国特殊儿童权益保障意义重大。自20世纪后期,我国大力推进“随班就读”战略的落实工作,但在普通学校教育实践中,相关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未能从教学计划、教学手段、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评价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培育方案,满足随班就读学生基本需求[1]。并且在现代教育中,随班就读学生同样面临着考试、升学压力,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基于随班就读学生个体成长、发育、学校需求,采用个性化教学手段,确保课程教学实效性。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例,体育教师需指导部分残疾的随班就读学生,完成康复训练,通过增强其锻炼能力使其达到中考、升学期间的体质标准。再者,体育锻炼同样可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身心综合发展,使其在康复过程中,感受体育内涵,继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强化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价值。

二、小学体育课堂随班就读现状分析

在我国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包括患有抑郁症、自闭症的学生,以及智力存有障碍的学生,但相关学校在配置教师时,却未能配备专业的特教教师,使得体育教师管理难度大,最终导致小学体育课堂随班就读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意识较差,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集中或是时间较为短暂等现象,影响着体育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课堂评价机制中,教育部门针对随班就读学生主要采取免考模式,而普通学生在坚持锻炼、认真上课后反倒无法获得满意分数,从而导致公众质疑相关院校体育课堂、体育考试的公正性,甚至对随班就读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体育展示课、公开课中随班就读学生参与感较弱。再者,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注差异化明显,部分教师会忽视随班就读学生,按照正常进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少数教师过分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却导致整体教学进度难以掌握[2]。

三、基于随班就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随班就读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原则

为有效解决随班就读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相关问题,教师应在肯定随班就读学生特殊性的同时,还应主动探究其与普通学生的共性,从而制定“个性化+整体性”的教学方案,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为其打造根据针对性的小学体育课堂。一方面,教师可结合班内随班就读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讲授体育知识。比如对待语言、听力障碍的学生,可采用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对学生展开分段教学,使随班就读学生能够有效领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感知体育课堂魅力。以篮球原地运球学习为例,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分为原地单手高、低运球、运球报数、一人运球一人做防守动作、运球抢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有序整理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融入集体环境,为其后期社会实践奠定基础。如:在课堂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接力跑的比赛,让全体学生参与比赛,在比赛中会出现不团结的现象——互相指责,因为某某人跑的比较慢,而导致输,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队友,每个人都想第一,当时总有最后一名,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这种距离缩小,或是超越,这也是一种胜利。同时让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让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互相鼓励而不是互相指责,让他们在学习中锻炼中成长。让随班就读学生能更好的融入班级中,更加自信,而校内教师关注随班就读意识得以强化,积极在后期教学实践中关心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3]。

(二)随班就读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其一,在保护随班就读学生隐私基础上,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学期初,体育教学可对班内学生展开调查,在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后,提前向班主任咨询班内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避免在体育课中产生运动性伤害,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随班就读学生隐私保护,并且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时,应避免造成学生信息泄露引起歧视。

其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需要在摸底调查后,按照随班就读学生需求,合理制定教学设计,比如对待智力障碍学习,可重点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但在制定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时,教师可适当降低难度,或调整教学内容,使随班就读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体会成就感,以此深化学生体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4]。

其三,关注细节问题,灵活布置体育教学任务。不论是普通学生、随班就读学生,其在小学阶段尚处于感知周围事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所以教师需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同时根据学生行为、兴趣特点,引导随班就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划分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明确学习目标,启发随班就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可积极面对体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需在任务布置中,保证任务内容、难度的灵活性,通过优化任务设计,使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技能、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其四,创设有效课堂情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全面发展。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忧虑及恐惧情绪,且对外交流主动性不足、语言沟通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可利用良好课堂环境、体育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为随班就读学生综合发展提供助力。首先,教师可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励志性故事、绘本,使学生在生动情境中体会故事中的情感态度[4]。

其次,教师还应为学生展开技能训练,使学生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体育技能在相互补偿中,协调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设计体育游戏,使随班就读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主动探究中深入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最后,在隨班就读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中,相关院校可为该类学生设计生活区、阅读区等教育资源,为其建立交流空间,帮助其适应校园生活,乐于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继而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力所能及的体育教学任务,遵守体育课堂纪律。除此之外,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随班就读思政教育,让随班就读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自身思维能留得到锻炼,以此养成学习、行为习惯,感受集体活动中的尊重与爱护,增强学生自信心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体育教学经验,确保小学体育学科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可有效渗透在随班就读学生中,为随班就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但由于随班就读学生本身的特殊性,相关体育教师还应通过专业培训,满足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学需求,同时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体育教师需和家长、班主任保持沟通,随时反馈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助力随班就读学生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俞林亚.提升随班就读集体课堂教学实效的支持性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6):49-50.

[2]屈丹.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管理特征及教学策略[J].品牌,2018(004):286-287.

[3]庞杨德.体育教学中如何让随班就读学生有效融入集体[J].当代家庭教育,2019(002):137-137.

[4]陈韩俊.尊重个别差异共享阳光体育——对随班就读残障学生体育教学的思考[J].教育(周刊),2018(008):93-93.

[5]郭文君.浅析随班就读学生融合教育氛围构建[J].才智,2019(32):18-2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猜你喜欢
随班就读小学体育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