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2020-09-10 07:22姜伟君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中职学生培养

姜伟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47-02

摘要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终身体育所需的、健康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常态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充分整合课堂教、学、练、赛、考、戏、评、纠等活动,有的放矢的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中职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方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

教师的人格、品德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德行塑造,学生的德行是一面镜子直接地反映出教师的综合素养。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体育教师的育人、育才理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树立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体育素养观,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身作则,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在体育教、学、练、赛、戏、纠、评等举手投足要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范。要以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公正公平的执法尺度、健康、阳光的行为习惯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阳光、正气的成才观。也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观念,革新教法,巧妙地把技术、技能教学、身体素质练习、德育、文化相结合,发展学生技术、技能,增强体育人文精神与核心素养;更要全面、客观的反思教师自身的不足,增强专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激发学练兴趣,增强体育情感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最关键的是要将潜在的价值显性化,激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在动力,增强体育学练活动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参与体育运动,增强对体育活动的情感。教育实践中,中小学生求新寻异的心理明显,争强好胜,喜欢新东西、新感觉,常态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练兴趣,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教师的智慧潜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通过对学练方法、形式、手段的借鉴、开发、革新。通过课前的激趣游戏、课中的分组比赛、挑战赛、汇报表演、班级友谊赛;课后的身体素质“课课练”、形式多样的比一比、测一测、赛一赛等,优化设计、趣化过程、以变激趣,让学生感到有变化、趣味、新意,激发兴趣,在活动中增加知识,增强素质、增进技能。体育教师要身体力行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练活动,游戏活动等,以身作则,带领和促进学生投入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中,逐步在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挖掘、发展、形成自己的运动特长项目,逐步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

三、培育体育品格,强化养成教育

体育品格、体育品质、体育精神、体育作风是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特点在激烈的体育活动中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与引导,寓教于乐。

(一)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要制定出少而精、细而全的常规,严格考勤制度,使学生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通过上下课时的师生问好、道别,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通过表场或批评,对照榜样,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和仿效,利用群体监督的力量,引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体育委员为主,组织学生轮流借还器材、协助教师整理场地,并提出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二)跑的练习。通过竞赛性的短跑分层练习、分组练习、接力练习等,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拼争到底,不到终点不认输的意识品质,通过短跑比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耐久跑、障碍跑、集体性校园定向越野活动是培养学生坚毅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最好教材。学练中要善于从小困难”开始,严引导学生格要求自己,坚持到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沉着、坚韧不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团结协作,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

(三)体操练习。通过前滚翻、单杠、双杠、跳马、跳箱等体操练习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信心和不怕疼痛的意志品质。

(四)投掷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统一行动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对行为习惯的约束能力。

(五)武术。武术教学中既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进行武德教育,引导学生重在强身、健体;更要在基本功、组合练习、套路练习、集体演练等反复练习中体验武术的精、气、神、韵、力、美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六)球类游戏。游戏是一种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的竞争性,寓教于乐,从思想教育的大处着眼,从意志品质的细节入手,灵活设计游戏活动的规模、时间、方法、形式、规则、要求等,通过游戏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团队使命感,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手的体育作风。通过强化规则意识,培养正确的正确的竞争观、胜负观,正确对待裁判的错判和漏判,正确对待对手犯规,培养学生包容、开朗、热情、阳光的健康心理。如球类比赛中,针对配合失误引发学生互相埋怨现象,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配合的路线、时机、角度、速度,再教育学生只有靠团结、包容才能增强彼此之间信任,提高团队凝聚力,取得成功。

四、增进运动能力,培育运动习惯

培养学生运动意识、习惯、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技术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状况、选择最佳的学练方法、手段,因人而异、因材施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巧妙的集体纠正与个别辅导、积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与反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练技术、技能、增强体质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自己技术、技能、素质情况设计高效安全的循环练习,并在练习中穿插部分游戏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素质练习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深入、持久的增强体质来促进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处理好各项目教学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把技术、技能学练与身体素质锻炼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量和强度。注重运动技能的组合性与关联性 ,引导学生体验完整技术,如小学应针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进行功能性的学练活动,突出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规范性,如基本体操、游戏、跑、跳、投的基础训练;初中应全面增强学生体能,突出基本性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的学习,如田径、器材体操、球类等;高中学生应注重加强技术细节的改进,通过模块教学、选项学习等,不断提升技术的经济性与实效性,提升技能水平,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教师既要加强必修内容的教学,也要增加选修内容,要善于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堂示范、技能展示、挑战赛、汇报表演等,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项目学习与训练,进行差异化的教学与训练,使帮助不同学生寻找更适合自身实际的运动项目,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创设时间、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熟练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术、技能,增强对活动的积极情感倾向,增强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受益终身。

五、着意提升体育素养,培养健康行为

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习惯、行为的培育与养成是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精挑细选地通过室内课有计划、科学地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技能。如夏季游泳安全防护、救生技能;冰雪运动的防冻、防寒;耐久跑极点的过渡,青春期的体育卫生常识;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学校运动会相关项目的竞赛规则、裁判活动的学习等。通过室内课观看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通过积极参与校运动队的裁判工作、志愿者活动等,拓展学生的体育常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体育赛事的观、赏、析、辨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等,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體育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2]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与多元途径[J].体育学刊,2017,25(5):16-19.

[3]陆秀云.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体育师友,2016,39(5):30-32.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水南高级职业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核心素养中职学生培养
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培养探究
如何在体育微课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
基于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实践与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