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设计

2020-09-10 07:22阳同维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高校

阳同维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086-0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之外,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水平增强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本文从高校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意义、职业体能训练设计方法、高校职业体能训练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职业;体能;训练;高校;设计

“设计”一词可以放在不同语境之中,形成多种多样语义。例如,将其与工业、动画等联系在一起,则产生相应工业领域与动画领域的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含义,将其与职业体能训练相结合则主要指以职业为根本,按照相应科学手段与原则,对从事某一方面职业的体能进行创造性训练。职业体能训练根据劳动职业不同可以分为不同职业体能训练内容,在训练中也需要与相应职业相结合。

一、高校开展职业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与体育意识

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与体育意识,让学生更好面对未来生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首先,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可以预防学生日后出现职业病。学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可以让学生在从事训练中增强对职业本质理解,化解自身可能对职业存在误解,以一个客观公正态度对待未来职业,同时通过体能训练方便学生提前了解一些职业工作中可能存在普遍通病,并在未来工作中随时关注自身实际情况,及时预防职业病地发生。其次,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方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理解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相关体育锻炼理解,逐渐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

(二)提高实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可以为社会各领域提供综合素质更高的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生产、服务、管理等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推进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人才。首先,大学生毕业后需要从事相应服务、管理、生产等工作。无论学生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学生具备相应职业素养,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理解,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相应职业提供相应基础。其次,不同职业对体能要求不同。高校通过职业体能训练方便学生形成相应体能特点,让学生体能特点与具体职业要求相符合,为学生就业提供相应保证。例如,某些职业对工作节奏要求很高,高校针对学生未来职业进行相应工作节奏培训,让学生可以掌握相关职业工作节奏,为学生日后更好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之间竞争日常激烈,而这种人才之间的竞争比拼的内容是全方位的,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包括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社会交往能力等。想要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相应体能训练教学必不可少,高校通过对学生职业体能训练、专业知识教学等,从体能、心理、社交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养成坚韧不拔意志,更为客观积极面对自己所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职业体能训练设计方法

(一)专业职业体能训练课程设计

专业职业体能训练课程设计属于最为直接的职业体育体能训练方式,高校通过职业病、运动保健、运动训练等相关知识传授,提升学生对职业、体能、体育锻炼等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相应体能锻炼意识,最终达到职业体能训练教学目的。运用此种方式需要高校收集与运用大量体能训练相关知识,并将其中精华部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职业病、职业体能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深刻认识,并通过学习寻找到预防与解决职业病手段与方法,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此种方式大多通过理论课程与体能训练课程两种形式来实现,理论知识课程主要通过必修与选修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接触职业体能训练相关理论知识机会;体能训练课程则主要通过实际体能训练实现,教师为学生制定相应体能训练计划,对学生体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控制,让学生可以有计划参与到体能训练之中,为学生未來就业打下良好基础[2]。

(二)兴趣体育设计方法

兴趣体育设计属于高校职业体能训练比较常用手段之一,利用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兴趣,构建相应兴趣小组、社团、兴趣体育课等,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确保职业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一般兴趣体育设计方法实现与相应专业教师离不开,在采用此种设计方式时高校需要保证羽毛球、投掷、羽毛球、乒乓球等相关资质教师充足,以为兴趣体能训练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兴趣体能训练中需要注重训练频率安排。在采用兴趣体育设计方式中需要注意一些兴趣社区活动频率控制,要尽可能确保兴趣社团活动频率在3 次/周以上,且需要控制学生参与度,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以保证兴趣体能训练可以真正发挥出作用。

(三)职业素质课程设计

职业素质课程设计属于职业体能训练一种应用效果比较好设计形式,高校通过多种职业素质课程设置,增强学生与相关职业接触机会,加深学生对职业理解,为日后学生选择职业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通常职业素质课程设计上会采用分层设计方式,让学生自愿组成多种多样学习小组。一般在职业素质课堂设计上,往往会运用“基本体操”、“课堂训练” 、“工种操”等训练方式,来达到职业体能训练目的。

三、高校职业体能训练策略

(一)创新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形式

高校在进行学生职业体能训练教学时可以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致,为职业体能训练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力保证。高校可以通过,体能训练个性化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校学生千差万别,每一位学生自身素质、成长环境有很大差异,因此在体能训练上对体能训练需求不同,喜欢的体能训练项目也不同。高校在进行职业体能训练教学时可以充分尊重学生这种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体能训练形式,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线上调查、线上测试等形式,全面掌握学生当前具体身体素质情况以及体育方面兴趣爱好,综合分析每一位学生特点之后,可以将契合度比较高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兴趣小组,为组内学生相互交流创造条件[3]。

(二)运用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形成

在职业体能训练教学上,高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种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所必需的精神,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况适当开展多种形式竞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表现,适当开展体育、职业素养等多种形式竞赛,丰富学生学习之余,培养学生相应职业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跑步接力比赛形式,提升学生团队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非固定接力比赛,即每一位学生所跑的距离并不固定,每组学生需要跑完1200米,每组有4名成员,学生小组自行商议每一位成员具体跑的米数。通过这种学生自动方式,在小组外部之间形成竞争环境,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在小组内部形成合作环境,小组成员需要自己选择领导者、协商安排具体每位成员具体跑的距离,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领导、协调等能力。其次,职业技能竞赛。与体育竞赛相比职业技能竞赛更加偏重于职业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设置不同职业技能竞赛。例如,学生所属专业为数控专业,教师则可以设计“零件设计竞赛”,竞赛要求学生根据当前市面上所有各种零部件,设计一种性能、外观等方面俱优的零部件。另外,教师在职业体能训练教学中可以适当让学生自主组织体能训练活动、制定体能训练活动计划,让学生成为体能训练教育者与参与者,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质水平提升[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训练的科学化设计手段包括专业职业体能训练课程设计、兴趣体育设计方法、职业素质课程设计等方法,高校可以融合多种设计方法,不断优化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全面提升职业体能训练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可以利用创新职业体能训练教学形式、竞賽等形式促进学生相应职业精神形成,促进职业体能训练教学水平提升,打造全面发展的现代学生。

参考文献:

[1]姜勇.高职院校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8(1):82-83.

[2]吴者健.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008(004):29,31.

[3]洪巧新,王珏.基于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职业体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00(005):54-55.

[4]刘俊一.“周期”训练理论的重新审视——以张虹2014、2018年冬奥会周期训练模式为案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1):7-12.

作者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高校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