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

2020-09-10 07:22王玉超
体育时空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王玉超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6-113-02

摘要 中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性格,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好处。德育同样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又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为了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增强德育渗透和主动性,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培养的渗透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析现如今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和一些问题,并讨论其解决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互交融结合的,对于学生来说,体育教育是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而德育教育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道德思想。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结合既能够增强学生拼搏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不仅在生理上的发展达到平衡,还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强大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德育教育的作用,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

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教育的意义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强健学生的体魄,其它学科教育的目的则是充实学生的大脑,而德育教育培养的则是学生的灵魂。没有德育教育渗透的体育教学是不完整的,体育教学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健康并且精力充沛的受教主体。体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体魄,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積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比如武术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长跑越野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毅,篮球足球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体育教学的作用刚好可以与德育教育融合,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中学体育教育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诸多教育工作者们为中学体育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但是如今的中学体育教育受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影响,以及一部分人的错误观点,导致中学体育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很多人对中学体育教育的价值观和本质观仍处在较低的认知水平[2]。

(一)体育教学的观念滞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一直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来进行体育教学,没有考虑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志。教学观念应该体现出现代教育的目的和过程以及方式。现如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的学校受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片面的追求体育成绩,利用高强度超负荷的体育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这种教学观念以高强度的运动量来刺激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根本不考虑学生未来的身体状况和体育教育真正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低,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却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现如今的中学体育教育课程安排的非常不合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只有在临近中考时才会安排体育课来让学生们锻炼中考体育项目。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校和教师对体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充分理解,导致学校和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课数量大大减少。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安排还是“两课”和“两操”。就“两课”和“两操”来说,大部分中学的课间操也只是流于形式,课外体育活动往往由于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要。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每周仅仅2学时的体育课根本无法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无论是从教学时间还是从教学质量上来分析,这样的课程安排非常的不合理。

(三)教学方式没有创新

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比较传统,大多新式教学方法还没有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普及。比如情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等,这些新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很多教师来说比较陌生,导致这些方法并不被体育教师们所接受。当其他学科已经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化教学时,中学体育的理论教学还是采用的一人、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而且学习效率不高。而在中学体育教育的实践课中,教师也常常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比如讲解与示范法、重复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等等,教学方式陈旧单一,让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上没有动力。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不符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中学体育教学的手段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学目的才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本质和意义,教学手段只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如果教师和学校将重心放在教学手段上的话,就会使教学目的重要性下降,舍本逐末,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教育体系中,教师应该是参与者和协助者,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和主体。但如今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发生了转变,中学体育教学开始以教师作为中心,导致在体育教育中出现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不教则就不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中学体育教育对德育培养的渗透方法研究

(一)转变现有的教学观念并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教学观念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前提,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机器。教师应该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传递知识的媒介,而不是知识本身。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的学生精力非常充沛,也同样需要合理有效的运动时间和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理念,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新认知体育教学在所有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为学生打造更美好的未来[3]。

除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合理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为实现德育渗透打下基础。学校不能因为中考体育而采取压榨学生潜力和身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不符合,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身体有所损害,并阻碍德育渗透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渗透的培养应该是身教大于言传,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训练情况,抓住恰当的时机,以身作则,将美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传授给学生,做学生的榜样。

第一,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体育教师既要有庄重严肃的风范,也要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有的健康和朝气。如果教师颓丧沉默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体育教学质量,阻碍了德育教育的渗透。

第二,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教师的言辞要文明礼貌并且简练幽默,切忌任何庸俗粗鲁的言辞。教师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还应该与学生们进行友好地互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并用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影响学生。

第三,教师应该对学生尊重并且友善,不能摆老师的架子,对学生呼来喝去,降低学生对自己的好感,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对尊重和友善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给予学生精神力量,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社交观念,促进德育渗透。

(三)结合生活实现德育渗透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和分析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件,并借助事件的本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心理品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多多留意学生的生活,根据生活的小事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思想,加强德育渗透的培养。

(四)改进教学方法

常规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实施德育渗透,教师要找准其切入点,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情感投入,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鼓励表扬等方法与学生交流,面对动作不协调的學生时要分析其问题原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要一味的训斥学生。教师还要保证严格的纪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德育渗透。

四、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学对德育渗透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学科,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一直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保证学生在持续的体育学习中,能够有效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宝权.试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0.

[2]孙雷.刍议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000(005):143.

[3]张瑞.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丝路:上旬,2019,000(005):1-1.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