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0-09-10 00:41王丽甜
启迪·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摘要:数学是科学的工具与语言,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爱国热情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新的课程标准是为了使学生更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责任感,实现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抱负的一代新人。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人仍认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课、语文课中进行教学,而数学则是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什么德育可教。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数学使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规律反映。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广泛性等特点,数学的教学可以说使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心。数学课是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数学的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所以,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是很重要的。

一、德育渗透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着学生,并且会有意无意的加以效方。所以,教师的品德、行为举止都会不断地影响学生。教师以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德育相呼应,起到强化德育效果的作用。数学并不像其它学科那样德育的观点很明确,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敬业精神,充分的发挥出教材中的精神、思维、方法,并且随时可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应该根据德育的整体要求和教材中的内容,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确定德育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目标建造一个完整的、合理的结构。这种结构应该从宏观上保证德育的基本内容,还要从微观上有计划、有目标的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不断受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德育过程就是说理和训练的过程,也就是陶冶情操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本身的形象和教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大且很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等都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例如为了更好的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需要做出大量的准备,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愉悦,而且心中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并且可以从教师身上体会出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巨大的影响。

二、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功能

1.用光辉的数学历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光辉时刻和杰出的成就都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开数学世界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对数学研究的硕果累累。在我国著名的《九章算术》中,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以及运算法则;西周数学最早提出了著名的勾股定理;杨辉的“三角矩阵”比法国的“帕斯卡三角形”提出早了几百年。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和成就,将中国的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一部分中国数学的发展史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可以用杰出的数学成就激发出学生对于民族的自豪感。

2.用数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 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改革等,都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中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的对象源自现实世界,体现了存在决定意識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认识到科学是无止境的,但是人生有限,必须要善待人生,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用数学的美感染学生

这种美包括了数学中的美学感悟,数学的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对科学问题求知的欲望、解决问题之后的欢乐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体验。以绘画为例,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与画家进行合作,创作出一幅幅名画,如《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在数学中,用数学的美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激发出对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应遵守的原则

一是适度性原则。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等不断的传递给对象,让其在无形中接受。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不可以把数学课堂转变为政治课。二是量力性原则。在数学的教学中德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的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德育的素材,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三是系统性原则。随着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此,应该将德育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学生渗透德育的内容,只有持之以恒的将德育贯穿在教学之中,通过长期的熏陶、渗透,才能得到一定的效果。

四、总结

在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还需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升渗透的自觉性,把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德育的渗透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努力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标,为社会注意培养出合格的“四有”青年,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怡.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识及实践[J].求知导刊,2020(49):70-71.

[2]张宏友.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A].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6.

[3]郭兴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0(36):147-148.

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学 广东 深圳 王丽甜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