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帮菜,江南士大夫的家宴菜肴

2020-09-10 13:40刘定国
现代苏州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宴士大夫阶层

刘定国

“衣食住行”乃人类社会生存与生活的基本保证,而其间的“食”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选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为充饥求生的第一性层面了,人们对“食品”所具有的美味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需求。也正是这种对“食品”全面且深入的需求,在人类的文明史中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概念,并在各自的国度、民族以及地区连绵不断、层出不穷地发展着,造就了众多纷繁绚美的“饮食文化”的千姿百态之奇葩!

长于江南文化的“苏帮菜”肴

社会的发展不是作为步伐一致的前进方式存在的,而是在各自的经济、地理以及交通,包括所在区域的作物等因素而不均等地曲折推进,从而导致了富饶或贫瘠的差异。包括历史成因与不同文化的种种因素,同样也影响着区域间不同的“饮食文化”特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提升,体现在了“饮食”领域的这一行业,同样展示出它的蓬勃生机,其门类的细化和技艺的精湛,已远远超出了仅仅对“美味”的追求,而是对高级感官——视觉的感受,有了更为深入的需求,即对食品的造型、色泽乃至图案的设置分布,甚至嗅觉的满足。

纵观区域的饮食特色,尽管也呈现出争奇斗艳的格局。然而在地处四季分明,美丽富饶江南水乡的苏州古城,它却以独特的饮食特色为世人所青睐,追溯其源正是它所处的地理优势,以及经济繁荣与当时水陆两栖交通的发达,导致历朝历代朝庭的大员们纷纷将自己的家眷安置于苏州城中,并大兴土木、叠山修池,造就了至今依然昂然在世,一处处庭院园林式的宅第。而这些经过严格“科举考试”而入仕的大臣们,都是饱览群书、学富五车的才子,加之安享着高薪奉禄,使得这批士大夫家族对“美食佳肴”,表现出异常的热情。江南的鱼米之乡又为美食提供着丰富的食材,专业的厨子个个在手艺上称得上“能工巧匠”,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技艺传承,逐渐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所谓“苏帮菜”肴。究其根源乃江南士大夫官僚家族之家宴。

走出府邸客堂的私房珍饈

在封建时代,社会等级相当森严,士大夫的官僚阶层所处的经济地位同样也是属富庶群体,对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同样具备着一定的条件。加之对文化艺术的品味,远远超越了社会其他阶层的取向,表现在“饮食文化”上同样如此。在当时苏州城中,尤其以明清二朝,士大夫官僚府邸内的客堂,往往除了接待亲朋好友品茗相聚外,也是家庭聚餐和宴请宾客的重要场所。正是这一士大夫阶层的“大客堂”家宴,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丰盛而精致、独树一帜的苏帮菜(实则乃士大夫“家宴”)的菜系。

社会的日趋繁荣,科技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各行各业的纷繁炫目的景象,反映在饮食领域,同样呈现着日异月新的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食”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精益求精的需求。

纵观苏州区域现有的饮食现状,且不去评论来自各处的种种外来菜系,仅以苏帮菜这一概念所派生的各类分支菜肴,均以“私房菜”“本帮菜”等包括稍作改良或改变后的形式出现。反映在制作技艺上更是以细节取胜,优质的食材加之技艺的精湛、不仅在“味”的感觉上深下功夫,同时在视觉的审美上,提升到一个高度,使菜肴的造型、色泽甚至蕴含着浓郁人文情怀的内涵。

所有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的有力佐证。苏式菜肴与苏式古典园林,乃至独有的江南情调的文化艺术,一并构成了具浓郁水乡特色风情的文化现象,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延展舌尖之外的高雅审美

追溯苏式菜肴的形成起因,我们不妨可以从明清二朝士大夫阶层中,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评判,在了解这个官僚阶层所处的经济、文化地位,以及所处的江南苏州古城这一环境后,对士大夫群体在“食”的需求上,才能探究出大致形成这苏帮菜的各种主客观基础。由于江南士大夫阶层《家宴》的名望所致,整个清代时期定苏菜为宫廷的菜肴,可见它的尊贵身份与绝佳美味了。

然而,与家宴所形成相对统一的环境,应该是充满庭院气息的客堂氛围。而与美食共同造就的士大夫家宴的外部世界,势必是具江南士大夫格调的清新、简约,并洋溢着高雅文人气息的装饰风格。与京城红黄为主体的,充斥着雕龙琢凤的风格绝然不同,同样也不是简陋单一纯农家乐的陈设。这不仅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士的潜心谋划,而且更应注入士大夫精神状态的审美意识。

如此,方能构成并复原明淸二朝“士大夫”阶层家宴这朵奇葩,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善或提升。

猜你喜欢
家宴士大夫阶层
端午粽飘香等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白鹿态度
171万人跻身中产阶层
“美”丽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