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

  • 北宋对“风闻言事”的限制及其影响
    闻言事;监察;士大夫【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3-006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3.019“风闻”,原意指传闻。“风闻言事”指监察人员可在无真凭实据的情形之下,仅依据传闻便可立案纠劾,且该过程中不记揭发人姓名,不必探究传闻之出处,言官对言事后果不负责任。“风闻言事”作为古代监察官僚、下情上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界目前对

    今古文创 2023年3期2023-05-31

  • 试论士大夫精神的发展及其特质
    国传统社会中,士大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与传承者。士大夫在产生之初便具备了沟通上下的“言说者”功能。在随后的经学时代、玄学时代、理学时代、心学时代乃至西学东渐时代,士大夫精神不断充实与完善,呈现出淑世与修身、礼赞自然与人性、传递中华文明薪火等意涵与特质。特别是在中华历史与文化发生危机的转捩点,士大夫往往能以“国身通一”的姿态担荷起贞下起元的重任。这些精神特质对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士大夫;儒学;文化自信【中图分类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2022-06-12

  • 宋代君臣讲论《尚书》考
    要]  宋代士大夫坚持“示人主以轨范”的《尚书》观,推崇《尚书》的皇帝教育意义,并针对时弊援引、阐释《尚书》,提出皇帝治国理政必须秉持的原则和应当采取的措施,以经典和圣人的名义规范时君的行为。有些皇帝也认同“轨范”之说,或自觉而勤勉地听讲、阅读《尚书》,或借助《尚书》昭示效法圣王的决心。此外,《尚书》在宋代还被视作为臣的楷模。皇帝通过御赐、引释《尚书》等方式勉励大臣效法上古贤臣,积极劝谏、辅佐君主。皇帝和士大夫不断回溯《尚书》中唐虞三代的政治场景,由文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22

  • 文彦博所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并非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希清宋朝出现了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治思潮和政治局面。宋朝君臣关于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有很多言论。但是,很多学者却将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枢密使文彦博(1006—1097)在与宋神宗(1067—1085年在位)的对话中所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1]5370,作为宋朝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代表性的典型表述。如暨南大学教授张其凡(1949—2016)认为:“这就是宋代关于‘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一场著名对话。”[2]美国

    跨世纪 2022年4期2022-02-08

  • 从吴门到松江:晚明画派流变的艺术社会学考察
    晚明政局不稳,士大夫阶层因仕途不畅而离开朝堂,以书画作为精神寄托,嘉万之后进士身份的士大夫画家数量呈现增多趋势;书法铨选制度影响下书法与绘画的进一步趋同,文人笔墨趣味成为主流艺术标准;艺术消费的繁荣刺激下士商共同参与书画的流传经营,文人的身份焦虑和标榜为文人画的倡导提供了契机。吴门重理到松江重笔的转变,反映出社会、政治变化对艺术流派此消彼长的影响。关键词:进士;士大夫;松江派;书画家晚明嘉万时期,官场的混乱和士人的不作为,引发社会风气的转变,同时期,艺术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0期2021-12-17

  • 古诗词中的“舆图”意象
    南宋故土沦丧,士大夫阶层对王朝疆域的认同基本是以九州地域为核心,因此产生的“王朝一统”的焦虑在诗作中倍感明显;而宋以后的王朝版图囊括了九州,诗作中多了豪迈之气和教化色彩。 关键词:古诗词 舆图 士大夫 疆域认知 “舆图”是由“舆”与“图”组合而成的词语。吴哲、定牧羊认为“舆图”一词的产生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早期,词义主要为地图或借喻疆土。[1]赵志强等认为“舆图”的来源有三种可能:一是“舆图”由“舆地图”简省而来;二是“舆图”在其早期义“疆土、土地”的基础

    文学教育 2021年12期2021-01-03

  • 君子之器
    】以往关于北宋士大夫古物研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观念层面,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的系统发掘和古器、仿古器的出土,为深入了解吕氏家族的礼制和古器物实践提供了重要契机。蓝田吕氏随葬仿古敦,符合其士大夫身份,并以此标榜自身学识以区别于其他士大夫家族,但在仿古敦的具体实践如材质、形制、铭文等方面又刻意与古敦不完全相同,即在仿古的同时与之保有距离以示敬意,而这正是蓝田吕氏修养德行的重要体现。【关键词】蓝田吕氏家族墓;仿古敦;士大夫;君子200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蓝田县

    艺术学研究 2020年5期2020-11-26

  • 茶文化视角下宋代士大夫的审美人生
    入手,探究宋代士大夫清雅简淡、崇尚中和的审美追求,清高孤介、清苦自励的人格追求,淡泊自守、甘苦自怡的人生态度。关键词:茶文化;士大夫;审美追求;人生态度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3-0295-04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据《茶经》载:“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1],但具体的时间已不可考。汉代以来,文献中虽多有对茶树种植的记载,但对烹茶饮茶工序着墨极少,直到唐朝,对饮茶活动的描写才逐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9-10

  • 谈宋代插花艺术对现代插花的影响
    宋 宫廷插花 士大夫 理念花在宋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平民,对于插花艺术的热爱可以说是几近病态,皇家宫廷更是乐此不疲的追捧,上导下行,士大夫们纷纷效仿,更是将插花视为了一种雅事,将之罗列于“四艺”之中,到了民间,又引起庶民阶层热烈响应。[1]一、推动宋代插花艺术发展的原因宋代插花艺术上自宫廷下至民间,举国上下插花之风盛行。在形式上,又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插花技艺精湛,意境深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进入插花史上的全盛时代。[2]1.历史积淀的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2020-05-09

  • 论宋代官僚士大夫法律知识的来源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 法律知识 法律素养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宋代官僚士大夫的法律素养研究”(项目编号:XSYK19018)。作者简介:白贤,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中图分类号:D9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

    法制与社会 2020年6期2020-03-25

  • 董其昌:進退之間*
    朱廣華關鍵詞:士大夫;隱士;藝術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别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1589),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1636),卒,賜謚“文敏”。董其昌書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繪畫師法董源(約934—約962)、巨然(生卒年不詳)、黄公望(1269—1354)、倪瓚(1301—1374),擅畫寫意山水。董其昌好禪,以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然而,董其昌更像是歷史符號,

    古籍研究 2020年1期2020-03-16

  • 宋朝官场酒风及其引发问题管窥
    宋朝帝王与官僚士大夫多好饮乐,由此不仅构成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亦成为当时政界风尚的一记标识。不过,官场酒风盛行之下也暴露了诸多乱象,轻则给当事者招来非议乃至祸端,重则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法纪秩序。与此同时,这类聚饮活动还不时会引发大小风波,将权力斗争或人事纠纷牵扯出来。宋代朝野虽皆知官场酒风过盛,但却难以遏制,其根源除了以往历代共性的因素外,其时代根由则主要与统治集团对饮酒问题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则存在直接的关联。关键词:官场;酒风;宋朝;饮乐;士大夫

    文史哲 2020年1期2020-02-28

  • 浅谈宋初士大夫的生活侧面
    摘 要】 宋初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在词中最突出的体现就是宴饮侑殇之词的大量出现,士大夫们在宴会上推杯换盏,歌姬们随侍在侧,稍有技艺的官员们即当席赋词交由歌姬演唱,因此在酒席上创作的大多是劝饮之作,侑殇词的大量存在反过来也能证明士大夫们宴饮的频繁。这并不是宋初才出现的现象,五代西蜀词中也有许多侑殇之词,但是晏殊的词中除了劝酒之辞,还体现出了宋初高级官僚的不同的生活侧面,如香药的使用,晏殊词中描写的香药也与五代时期西蜀或南唐词中的香药有着极大的不同,下文将从对词作

    大经贸 2019年8期2019-10-30

  • 郭嵩焘作为士大夫的身份转换矛盾
    分子可统称为“士大夫”。本文将通过郭嵩焘的案例,分析士大夫身份转换间的矛盾。关键词:士大夫;转换;矛盾;郭嵩焘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可以被统称为“士大夫”阶层,但是如果根据这个阶层的工作性质、社会地位等标准划分,则还应细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读书为主的文人,二是因读书优异而做官者,三是做官不成从事与知识有关的职业者”[1]。书生以考取功名为目的,以儒学为主要钻研对象,进而常常处于埋头苦读,不通世事。为官者身处官场,以天下为己任,行事作风往往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

    青年时代 2019年20期2019-08-30

  • 北宋士大夫的群体人格浅析
    摘 要:宋代士大夫具有集文学家、官僚和学者的复合型身份特征,这使得他们大都具有一种淑世情怀,对社会政治的敏锐更是前所未有的,而理学思辨的日益深化又使得他们以冷静和理性为底色,对人生有着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虑。通过对悲哀的扬弃,建立优游不迫、安时处顺的乐观人格精神模式。同时,他们又往往受禅宗思想影响,也常沉浸在一种宁静无求的禅悦境界中。关键词:北宋 士大夫 群体 人格一、古代士大夫群体的人格形态人格者何谓?“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所谓人格,是指整体性的呈现于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2019-03-08

  • 屏迹公门
    变化,明代中期士大夫家书等文献中“屏迹公门”一词逐渐增多。依据士大夫家书文献体系中的不同语境,“屏迹公门”一词具体意涵有三:其一是士大夫禁止家人涉足公门、谋取私利;其二是士大夫自我约束不因私事而访公门、干扰公事;其三是致仕官员乡居期间远离公门、严守法度。屏迹公门逐渐成为明代朝廷官员考核、士林道德品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现在考核评语和墓表行状等文本中。屏迹公门成为明代清流士大夫管束家人和约束自身的自律行为,既体现宋明理学修身齐家思想带来的道德约束,也反映士大夫

    古代文明 2018年4期2018-12-10

  •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历史,研究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就是这样一种心境,更有这样一种心得。我之关注明代士大夫群体,正式的研究成果当从《论晚明的士大夫》(《齐鲁学刊》1991年)一文的刊发算起。若论对此问题开始感兴趣的源头,则可追溯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因阅读谢国桢先生《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一书,突然对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的结社产生好奇,于是广泛浏览史籍,以《复社的起源及其流变》为题,做了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于1984年正式提交。因关注士人所组织的文社,我转而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整个

    博览群书 2018年9期2018-09-29

  • 士大夫与宋仁宗时期的宋夏战争
    边事息息相关,士大夫们的政治活动无不围绕着西北战争进行。作为西北最高军政长官的夏竦可谓是士大夫在战争中极具特色的代表;田况面对西北边事给宋仁宗上书论兵十四事,显示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军事的重视。远在汴京的朝廷中,吕夷简一党与孙沔等人也在明争暗斗,将党争的因素渗入西北战争中。宋夏战争期间士大夫们用各种方式与战争发生密切联系,深刻影响到当时的朝政与西北战局。关键词: 宋夏战争 士大夫 夏竦 田况 孙沔宋景祐五年(1038),李元昊叛宋自立,建国号为夏,即西夏,成

    文教资料 2018年14期2018-09-20

  • 高艺虽成绝响,流风兀自传人
    ; 文人园; 士大夫; 《说园》; 《梓室余墨》; 笔记体; 乾嘉朴学中国分类号:K8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649我的老家是酒文化的绍兴,生长在茶文化的杭州。我很感激我有幸这两个文化名城哺育了我,使我成为“文化人”。——《世缘集》陈从周先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在于,他沿承中国自魏晋以来的文人造园文化,以传统文人的修养、著述和践行在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大环境变迁中独立特行,为维系中华文人园的香烟余脉殚精竭虑,矢志不渝,无愧前人,功在后世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年5期2018-02-26

  • 士大夫群体意识的深层次解读 ——《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简评
    变迁影响,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群体意识凸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何通过对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及其与唐宋之际社会变迁之间互动的研究,考察、揭示宋代士大夫群体的基本面貌、整体形象特征及其所凸显出来的主体意识,这是士大夫专题研究中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领域。值得欣慰的是,郭学信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研究》,已于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著通过对宋代士大夫群体意识的阐释,考察、揭示了士大夫群体意识与时代变迁的内在发展脉络。从功能的角度看,论著本身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2-09

  • 士大夫人文情怀与紫砂壶的艺术设计
    邹滋源摘 要:士大夫作为古代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人文情怀从各个不同方向影响了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古代艺术品的诞生、发展之路便深受其人文情怀的渗透与影响,了解当时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对于理解艺术品的设计理念有极大的帮助。紫砂壶作为古代艺术品的杰出代表之一,其艺术设计亦受到士大夫人文情怀的极大影响。据此本文在了解紫砂壶诞生、发展、兴盛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其艺术设计与士大夫人文情怀的关系,探究人文情怀在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等方面的体现,为中国紫砂壶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0期2017-11-19

  • 浅析中国文人画
    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关键词:中国文人画;士大夫;书画同源一、文人画的产生南北朝,原因是这一时期是自然主义、“老庄”之学、佛教相互交融的时期,受各种学派影响,绘画艺术也朝多元化发展。聂瑞辰认为:“南朝宋时宗炳和王微所著《画山水序》、《叙画》已提出抒发情感和畅神的文人画主张,所以称王维为文人画始祖有所不妥,文人画始祖应该为顾恺之。”而明朝董其昌“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之说又认为,唐朝的王维是文人画之始祖。基于宋朝苏轼首提“士夫画”一词,还有不少人认为苏轼是文

    大东方 2017年4期2017-10-14

  • 民间美术元素对现代美术视觉的影响
    词:隐逸文化;士大夫;园林艺术;江南古典园林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1-0041-01近几年来,现代视觉艺术领域开始掀起一股回归民间传统美术的新思潮,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雕塑、动画等均从民间艺术中获得了大量的创作灵感。现代视觉艺术设计师们纷纷尝试着建立一种既具有深厚的民间艺术底蕴,又融合了现代美术文化的全新艺术样式,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自然和传统的迫切渴望与追求。我们在评价这种艺术创作思潮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7期2017-08-17

  • 浅析隐逸文化背景下的江南古典园林艺术
    的政治文明中,士大夫阶层是整个封建社会关系的链条,是连接皇权与“溥天之下”、“率土之滨”关键一环,在政治受挫的愤懑境况下,士大夫阶层纷纷逃隐不仕,园林成为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独立的情感寄托,园林进而成为隐逸文化全面发展的基石。历经百年的洗礼,江南古典园林在于隐逸文化的相互浸润中共同兴衰,对后世的江南古典园林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世人敬仰。关键词:隐逸文化;士大夫;园林艺术;江南古典园林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8-03

  • 耕礼种义
    ;乡约;教化;士大夫一、 乡约的渊源和明代的教化中国最早的成文乡约,应是北宋士绅吕大钧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在陕西蓝田制定和推行的“吕氏乡约”。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患难相恤、礼俗相交”四项为纲领,每纲之下有要求约众实行的细则若干。如若违规,则由约众推举的领导人负责判定和善后。约众自由入约,定期聚会,彰善瘅恶,不守约者听其出约。乡约的设立是在地方士绅的主导下,通过礼教的方式规范和约束社区民众活动,保证社区内部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自治组织,其中有儒家

    读天下 2017年20期2017-07-24

  • 明清之际容教士大夫与中西文化交流
    天主教,而文人士大夫中的容教者对于天主教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总体来说,敬其人,学其技,而疏其教,是明清之际士大夫的主要态度。关键词:明清之际;士大夫;容教者;基督教传教士;中西交流中西文化交流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授课教师所给参考书目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讲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龙与上帝》一书,本书旨在从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中,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質,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别,从而深刻地把握中国文化的内涵

    大东方 2017年10期2017-05-30

  • 论魏晋时期士大夫家训的内容
    不论是帝王还是士大夫,都依据自身经验学识,给儿孙领航。他们注重后人处世之道,为官之道,也注重他们德善的培养,希望他们能够孝顺亲睦,更希望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关键词:家训;魏晋时期;士大夫;孝;慎;修身作者简介:罗佩轩(1991.1-),女,汉族,甘肃平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1家训属于训文体的一种,陈新的《中国古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2017-05-18

  • 宋代文人的书画情怀
    奠定了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如何在当今社会复兴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需要从中国优秀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宋代的书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其历史价值尤为突出,本文从历史、文化、书法、绘画等角度呈现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涵。关键词:宋代;士大夫;文人画;美学特征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208-02据众多的史料显示,宋朝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上全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7期2017-05-16

  • 茶香袅袅 书香氤氲
    们了解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风雅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关键词】许元 出土器物 士大夫 生活1993年10月,江苏仪征化纤公司在建设白沙二村工程中,发现一座宋代土坑木椁墓[1],墓葬被毁严重。文物部门从墓中清理出一批随葬器物,有端砚、印盒、伊斯兰玻璃瓶、茶叶盖罐、茶匙、渣斗、鎏金铜带扣等。经考证,墓主人为北宋名臣许元[2]。从这些精美的茶具、文房等文物中,我们可以一窥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风雅生活。一、北宋名臣许元与仪征许元(989—1057年)[3],字子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4期2017-05-03

  • BUILDING EUROPE
    daifu (士大夫, intellectuals) and xiangshen (乡绅, country gentlemen)—were eliminated by numerous political movements, most egregiously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which the nation’s Confucian tradition of nobility was smashed t

    汉语世界 2017年1期2017-03-07

  • 宋词中屏风意象的士大夫
    题外,还承载着士大夫的功名和归隐的双重思想内涵。“御屏录了”包裹着士大夫浓烈的功名意识,伴随南宋灭亡,在对“银屏金屋”盛世的追忆中夹杂着亡国的感伤。且“素屏”“梅屏”是士大夫个体高洁人格的外化。屏风意象在词这一体式中兴盛原因在于屏风营构幽微空间与词体特征相似。它开辟了士大夫个人化的屏内世界,对词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 宋词    屏风    意象    士大夫    素屏屏风,是实用性和装饰性兼有的传统家具,可放置于厅堂或卧室,也可放置在室外临时休息或

    文教资料 2016年27期2017-02-23

  • 禅宗影响下的传统休闲文化
    表达方式,文人士大夫的生命意志与审美情趣两部分来论述禅宗影响下的传统休闲文化。关键词:禅宗;休闲文化;诗僧;文人;士大夫中国传统的休闲文化由来已久,尧帝时代就有了许由拒官归隐的隐士雏形,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和道家也有不少引入“休闲”的思想,儒家崇尚“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道家更是标举“逍遥”和“无为”。东汉时期禅宗从印度传人中国,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融之后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最终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其思想更大面积、更为深刻地影响了诗僧和文人士大夫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2017-01-04

  •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朝局不稳,贵族士大夫阶层开始反抗原本已成体系的秦汉等级秩序,行为上放浪形骸,文化上玄学兴起,隐逸之风盛行。这种社会情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魏晋时期服饰的大变革,并且十分明显的表现在了变革后的服饰风格上。关键词:魏晋时期;服饰;士大夫;演变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65-02服饰,是各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从单纯遮羞保暖的工具发展成为融入各国政治经济背景的文化标识,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2016-12-12

  •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
    。【关键词】:士大夫;思想解放;责任中国古代的“士”作为知识阶层的代表,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与发展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西方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是除了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科学家等),还必须具有超越个人以及所属群体利益的对国家、社会公共事务关怀之情。而孟子对于“士”下的定义是“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他说只有“士”是可以没有产业也有恒心的。也就是“士”是应该有自己一定的原则主张,超越实际利益的

    西江文艺 2016年10期2016-05-30

  • 浅析《遵生八笺》中所蕴含的明代士大夫审美观
    要: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巨大,他们掌握着文化,对社会的风气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引领着当时美学发展的主流。本文中所讨论的《遵生八笺》一书,不仅在养生方面有着卓越的见解,在艺术鉴赏方面也值得后人称道,蕴含了明代士大夫群体的审美倾向。关键词:士大夫;明朝;审美由明代著名养生学家高濂所撰写的《遵生八笺》,初刊于明万历十九年,此书后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其不仅仅是一部养生方面的奇书,艺术审美价值也不浅薄。其艺术观集中体现于《燕闲清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2016-05-14

  • 马可:衣服里的“士大夫
    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大夫精神的追慕与践行“艺术的大门打开了,就差你自己抬脚迈进去了。”“但我无法说服自己。”马可坐在我对面,呷了一口茶,回忆起2007年她人生中那个重要的抉择。那个决定,影响了接下来她十年乃至一生的事业和人生。“我没有办法忘记他们”马可身着一身简单的中式麻衣,一开口,声音像个女学生,柔声细语。但眼神很定,清澈,专注。与贾樟柯九年前在纪录片《无用》里拍摄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变化。本土第一家设计师服装品牌“例外”大获成功后,马可与毛继鸿两位创始人发生

    中国慈善家 2016年5期2016-05-14

  • 试论宋代禅僧与士大夫的交游——以释晓莹著《罗湖野录》和《云卧纪谈》为中心的考察
    试论宋代禅僧与士大夫的交游 ——以释晓莹著《罗湖野录》和《云卧纪谈》为中心的考察金 建 锋(南昌师范学院 中文系,江西 南昌 330032;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摘要:释晓莹所著《罗湖野录》和《云卧纪谈》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佛教史籍。两书以禅僧的视角为中心,记载了宋代禅僧与士大夫的交游活动,展现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宋代禅僧与士大夫交游过程具有禅僧开悟士大夫禅机、士大夫赞赏禅僧才学、士大夫与禅僧以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3

  • 宋朝对士大夫官僚法律知识改善措施、失败及其影响研究
    胡兴东宋朝对士大夫官僚法律知识改善措施、失败及其影响研究胡兴东①摘要: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成为国家治理核心力量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事件。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的知识结构对国家治理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宋朝初期国家有改进士大夫官僚群体法律知识和司法技能以适应国家治理需要的努力,然而在士大夫官僚群体的各种抵制下,国家的努力最终失败。宋朝士大夫官僚群体因缺乏为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必须借助胥吏群体实现国家治理的需要。形成士大夫官僚群体与胥吏群体共生的政治结构,

    思想战线 2016年2期2016-04-11

  • 双重博弈结构下士大夫法律观及现代法治思考
    双重博弈结构下士大夫法律观及现代法治思考石超(西南财经大学 法学院,成都 611130)摘要:作为社会性的法,法学研究与法律制度构建均需要“本土化”与“人性”的双重历史考量。作为古代社会精英的士大夫,出身于古代宗亲体制下的家庭,积极入仕治国,进可操手法律运行,成为社会治理之中坚;退亦可修身与齐家,是社会结构中“身份利益”与“精神信仰”兼具的最具流动性的群体。该种“身份”与“信仰”双重博弈结构特性衍生出的“强”“弱”激励配置,解释了我国古代社会家法何以被预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07

  • 试论宋代士大夫的一种从政精神——以范仲淹“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为中心
    9)试论宋代士大夫的一种从政精神 ——以范仲淹“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为中心王军营陈峰(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范仲淹所云“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主要在于倡导士大夫做官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勇于任事,敢于担当。这是一种宋代士大夫为官从政的现实准则,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与处世精神。其形成原因大致包括民族传统精神、儒家思想影响、现实社会促动以及特殊个性等内容。范仲淹的言论身行和人格风范在宋代社会广泛传播,直接影响周围一些文官士

    安徽史学 2016年1期2016-02-25

  • 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王记录(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使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出现了新的思想因素。就“明道救世”思想而言,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就气节观而言,人们对传统的节义思想进行了重新反思和辨析,把气节与忠义看作是“天地之元气”,民族之精神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2-15

  • 明代官员“乞休”中的家国观念与自我认同
    24)[摘要]士大夫乞休现象自古有之,见诸史册始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有唐一代并不多见,宋元仍不明显。依据《明实录》等史料统计,明代从正统年间开始士大夫乞休现象逐渐勃发,明代中晚期以后呈逐渐增长态势。依据政治情态分析,士大夫乞休分为个体乞休与群体乞休、主动乞休与被动乞休、文官乞休与武官乞休等几大类别。三品以上中央文官是乞休士大夫的主体。明代中期后,群体性乞休现象代表了士大夫群体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士大夫家国观念中“家”与“族”的观念逐渐浓重,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

    学术交流 2015年2期2016-01-19

  • 士大夫”冯仑
    撰稿 邵七月“士大夫”冯仑文 _ 特约撰稿 邵七月“我特别喜欢大象,我要学习大象。”年逾半百的冯仑咯咯笑着,像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脸上的皱纹随着笑意荡漾开来,眼睛闪着光,身体舒展,一扫连续讲话9个小时的疲惫。很难想象,这个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会是个一心想着“商业道德”“慈善公益”和“自由创造”的“黄段子传播者”。冯仑出生于1959年,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随后考取中央党校硕士。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央党校、

    读者·原创版 2015年3期2015-11-24

  • 北宋甄选政治精英有何借鉴
    是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这个时期,帝王非常注重慎择人才,力求将德才兼备的精英士子通过开科取士的方式延揽到朝廷中。帝王与他们共同议政,有效地避免了政令的偏颇。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士大夫的聪明才智,又没有影响到帝王的权威,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国家管理体制。【关键词】士大夫 操守 君臣共政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北宋实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而以北宋中前期尤为典型,这一百余年的政治模式,为后代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宋朝拣选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22期2015-09-10

  • 北宋甄选政治精英有何借鉴
    是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这个时期,帝王非常注重慎择人才,力求将德才兼备的精英士子通过开科取士的方式延揽到朝廷中。帝王与他们共同议政,有效地避免了政令的偏颇。这样做既充分发挥了士大夫的聪明才智,又没有影响到帝王的权威,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国家管理体制。【关键词】士大夫 操守 君臣共政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北宋实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纯粹的文人士大夫政治,而以北宋中前期尤为典型,这一百余年的政治模式,为后代统治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宋朝拣选治

    人民论坛 2015年33期2015-09-10

  • 传统史学归来
    案来考究宋代的士大夫政治文化,通过着力于宋代这种独特的士大夫政治文化是怎样的历史建构,说明了政治斗争在朱熹的思想和理学的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余先生通过考察朱熹的历史世界,将学与政治文化联系在一起,给予了理学传统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以新的解答。【关键词】朱熹 士大夫 政治文化 理学【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16-02《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2015-08-21

  • 古代流行“蜀女多才”说法探析
    ;四川;才女;士大夫摘要: 至少从五代开始,已有士人关注四川才女的现象。明代“蜀女多才”的说法渐渐在士人和民众中流行。这既与历代士人持续书写四川才女有关,也与宋代以后俗文化的演绎密不可分。“蜀女多才”既是历史真实的反映,也有士人虚构的成分。中图分类号: D911.0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5)02017008Argument on Popularity of “Female Talents in Shu” in Ancient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5-15

  • 明代士大夫对商税征收的认识
    设立缘起,明代士大夫大都重申其本在除奸御暴,限制垄断,非为专事盘剥,渔利虐民。然后世国用渐增,商税实有济匮佐急之助,因而在重视农业的前提下,征商又被视作减轻农民负担、调节本末关系以均平赋役的一种手段。为保障商众生计和满足财政税收,明代士大夫还主张商民无分,对之一视同仁,均予施惠。他们批评病商苛政,提倡爱养民力,廉正奉公,并建议加强榷政监管,以期实现官商共利。明代士大夫的榷税思想在对传统的继承中亦有发展,他们顺应商业繁荣的时潮,赋予通货鬻财以 “足国裕民”、

    求是学刊 2015年2期2015-03-17

  • 晚明消费社会士大夫的身份认同
    消费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的消费文化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士大夫阶层对自我群体身份认同的建构。[关键词]晚明;消费社会;士大夫;身份认同消费文化在成为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青睐,其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消费文化的研究面向,注重消费品对于消费者(个人或群体)的象征意义而不仅限于讨论消费品的实用价值。《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这本书便是这样一种研究视角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2008年7月,作者是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3期2014-12-31

  • 士大夫的讲学活动看明代士风
    园摘要:从明代士大夫的讲学和结社活动,特别容易看出明代有别于之前和之后朝代的独有的士大夫精神面貌。明代士风意气昂扬,讲学结社活动盛况空前、后无所及,是明代的一个突出特点,以此可以更好地展开关于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士风的讨论。关键词:明代士风 讲学 结社 士大夫中国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0-18我原来是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我的专业是中国现代文学。从九十年代初转向明清之际的研究,当时是从零做起,在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1期2014-03-04

  • 士大夫的悲情与逸乐
    代,我们对明清士大夫的研究,不免要森严冰冷许多。虽然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对明清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却一无所知。我们不曾了解一个读书人一个名士是怎么样安排生活,他以何种方式思考每日点滴,城市中的景物习惯对其有何种意义,我们对过去人们生活的“常识”缺乏理解。李孝悌的《恋恋红尘》一书正好弥补此种欠缺,是近年来明清文化史研究的典范之作。关键词:士大夫 ;明清文化史; 传统; 现代作者简介:陈高争,四川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