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财经新闻的创新

2020-09-10 16:23李忠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摘 要:社会市场经济的繁荣成就了我国的财经报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经报纸快速发展,如雨后春笋,成绩令人瞩目,但并没有形成强势的财经品牌报纸。本文就我国财经报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报纸财经新闻;创新路径;新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201-01

一、我国报纸财经新闻的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财经报纸已颇具规模。从类别上看,一是市场化财经报纸;二是“泛财经特色”报纸,如各类商报、消费者报等;三是党报和都市报的财经版;四是财经类行业报,有关经济部委的机关报。[1]

这些财经报纸,报道的题材日益广泛,覆盖与经济生活及经济有关的全部领域,不再是仅限于金融证券的狭义财经。有些报道具有国际视野,主要报道形式有新闻资讯、新闻调查、数据分析、发表观点等。

二、目前我国报纸财经新闻的突出问题

在一片繁荣的景象之下,国内报纸财经新闻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财经报道内容质量和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财经报纸的新闻报道相比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内容质量和报道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实践中,有的报道仅限于提供数据资料,缺少有效的分析;有的照搬政策文件,没有归纳提炼;有的文章语言表述过于专业、学术化,让人似懂非懂;等等。而读者关心的是数据背后隐藏的市场预期,是通过新闻报道能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媒体市场定位过于狭窄

从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几张财经类报纸来看,全部将读者定位于高端市场,服务于城市白领、中产阶级、企业老总等。这样,一方面造成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定位过于狭窄,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其实,财经新闻应该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家庭主妇需要了解柴米油盐的经济知识,退休大妈需要了解股票和相关理财知识,普通的打工者需要了解与工资房价有关的财经知识。报纸根据不同受众准确定位、围绕定位坚持报道,就能赢得市场。

(三)新媒体对纸媒冲击大

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和通信方式的发展,互联网迅速进入人们生活。随之而来的新媒体如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深受人们欢迎,它们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多样、传播内容也更丰富。这使得传统媒体的财经新闻遭受到了重创。

新媒体出现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它们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加上移动技术的发展,人们用手机随时随地就能第一时间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此情况下,纸质媒体的受众人数大幅度减少,尤其是90后、00后这批年轻人,有的几乎不看报纸。[2]

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受众广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广告商倾向于和新媒体合作,在广告市场有限的情况下,导致纸质媒体广告减少。近年来的统计表明,纸质媒体广告收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四)专业报道人才缺乏

打造一个财经记者通常需要8年,而培养社会新闻记者只需1年,因为和其他报道领域相比,财经报道的专业性相对较强。

大量经济新闻信息都是抽象的,财经新闻涉及财税、金融、证券、保险、产经等方方面面,多半是冰冷的数字和一些抽象的趋向、预测等内容。这些除了要求新闻知识外,还要求采编工作者具有较丰富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在不说外行话的同时,力争写作上深入浅出,让读者看得明白。

事实上,成熟的财经记者数量本来就不多,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纸质媒体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在此情况下,一大批纸媒人才不断跳槽,向新媒体发展,传统媒体人才不断流失。

三、报纸财经新闻的创新路径

虽然这些年报纸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读者减少、广告减少、影响力减小,但新媒体并没有完全取代财经纸媒。因为纸媒具有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便于保存、利于阅读,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信息的真实度比较高。新媒体由于传播速度快,所以很多信息的真实性来不及验证。同时,大量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求知欲。而纸媒传播信息速度相对较慢,可以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事件的过程及背后的原因,深度解读这一点新媒体无法做到。因此,新媒体还无法取代纸质财经媒体。

在此情况下,做好报纸财经报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不断创新,除了遵循真实性和及时性的新闻报道基本要求之外,既要处理好专业性和通俗化之间的矛盾,又要能在深度解读上提出趋势性的预测。

(一)以内容为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管是纸质媒体还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都应该秉承的一个宗旨,即以内容为王,给受众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

1.关注热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出现海量的信息,这使得财经新闻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报纸財经新闻应该有选择地加以报道,时刻关注热点,及时解读中央出台的大政方针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只有保持报道真实、新鲜的信息,才能抓住读者。

2.加强策划,多做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近年来颇受推崇,它是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一种形式。从定义可以看出,深度报道是一种深层次的新闻挖掘,多方面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报纸财经媒体在报道热点的同时,还要解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学者和制定政策的官员进行深度采访,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比如,新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和很多人密切相关,但由于其太过于专业,所以很多人自己阅读政策不一定能明白。这时候,邀请税务专家学者、相关官员准确解读就非常有必要,也会受到读者欢迎。

因此,报纸要加强策划,把握财经规律,迎合受众需求,在报道新闻热点的同时,致力于采写深度报道,赢得读者,提升报纸财经新闻的影响力。

3.语言要通俗易懂。同国外的知名媒体相比,我国财经报道水平还有不少差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具有深度的内容,让老百姓看懂,这考验报道者的专业素质,也是新闻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二)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互联网行业的融入为新媒体发展带来了不可扭转的趋势,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报纸财经新闻可以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而使报道引起更广泛的反响。

1.精准定位报纸,将专业化与大众化相结合。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定位问题备受媒体重视。新创办的报刊,如果定位不准,就很难生存;老牌报刊如果定位赶不上变化,原有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挤占。纸质财经媒体必须精准定位,不能“通吃”,要精准服务于细分的市场。同时,在新闻报道上,应该尽量做到语言通俗、贴近生活,避免抽象的名词甚至是枯燥无味的数字。[3]

2.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必须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报纸财经新闻可以通过网站、公众号、APP、微信等多渠道与媒体合作,只有深度融合发展,才能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4]

(三)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激励

人才素质直接影响报纸质量。财经类报纸创新,在融合新媒体方面需要对网络和自媒体比较熟悉的人才;在深度报道时,则需要财经领域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可以针对原来的员工定期开展培训,制定奖惩制度,鼓励员工学习创新,不断培养人才,还可以以丰厚的待遇吸引专业人才。

四、结语

报纸财经新闻必须服务公共群众,在原有的基礎上,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平台,运用多种方式,促进报纸财经新闻创新。

参考文献:

[1] 强月新.我国财经报道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1(3):34.

[2] 袁恒琼,王艳.论我国财经报纸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9(12):19-20.

[3] 王莹.财经类报纸激战正酣 2008谁主沉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3-11.

[4] 高向军.报纸财经新闻的创新之道[J].青年记者,2012(11):31-32.

作者简介:李忠峰(1972—),男,河南信阳人,新闻专业本科,文学学士,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