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对治疗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9-10 07:22王舒妍
医学概论 2020年50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导管护理管理

王舒妍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对于治疗重症患者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达成本次研究目标,在本院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100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干预的重症患者资料,应用最常见分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人数一致。资料中的50例为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另外5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干预。护士需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记录护理过程信息,然后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护士收集到的临床干预信息系,可掌握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优于常规组,且并发症几率低,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加强导管护理管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临床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从而真正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预后效率,让患者更加满意护理工作。强化导管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法,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导管;护理管理;治疗;重症患者;临床效果

在传统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强化管理的方案,可有效提升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1]。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对于治疗重症患者病症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目标设定进行研究流程操作,首先在本院收集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100例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干预的重症患者资料。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收集到的100例重症患者资料均等分配到两组当中,其中常规组存在患者资料50例,在此接受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另外50例作为观察组接受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干预。为本次研究收集的100例重症患者资料当中,包含57名男性患者,以及43名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从31岁到76岁之间均有,采取科学方式计算患者的平均年龄,得到数值为48.21±6.37岁。通过科学检验发现,患者一般资料当中的细节信息,例如年龄、性别等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得到P>0.05的数值,说明可以支持本次研究对比应用。以上收集到的100例重症患者资料均满足机械通气治疗标准,而且医护工作人员也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才在其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参与研究比对,符合研究伦理要求。

1.2方法

根据研究设计干预内容进行操作,护士需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记录护理过程信息,然后进行治疗效果的比对。具体操作方案如下。

一方面,为常规组重症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为患者进行临床药物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同时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指导。

另一方面,在传统护理干预方案的基础上,还针对观察组患者增加了强化的导管护理管理干预方案。首先,护理工作人员检查确保在正确位置为ICU患者实施插管干预,插管深度范畴为22到24厘米最佳,医护人员会使用听诊方式,进一步观察患者肺部的呼吸音情况,待声音对称程度符合标准后,进行插管细节的调整。使用胶布固定导管位置并进行记录和标识,避免导管出现位移。其次,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为气囊充气,保证压力控制干预。为气囊进行充气时,应当高频率低气量的操作,观察是否存在漏气情况。插管操作后,整个充气的剂量不能低于7毫升,也不能超过10毫升。而且,护士还需要计时为患者进行充气,计时时间再4到6小时之间。充气后,还需要为气囊进行放松干预,计时放松时间为3到5分钟,操作前要确认患者口腔及咽喉清洁,然后还需要由护士清洁导管,并进行消毒,之后再次实施充气的干预。再者,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气管内部的吸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节。除上述加强导管护理管理之外,还需要保证患者接受插管后的气道湿化和温化干预,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感染并发症情况。日常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全天为患者开启空气净化设备,提供充分营养补给,以此保障提升患者免疫力。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应当为患者做好拔管前后的护理干预。气管的插管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周,待患者病症好转后,可根据患者指标给予拔管干预,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喉痉挛等并发症情况,并给予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2]。

1.3观察标准

通过记录了解并掌握两组患者临床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可以发现食管瘘、吸入性肺炎等属于临床常见并发症问题。

1.4统计学处理

为满足本次研究设计进行科学研究流程操作,将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资料应用SPSS20.0的统计软件实施处理,相关数据的计数模式采取均数±的标准差进行展示,采取常规线性模型当中的单变量(Univariate)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应用LSD检验实现多重的对比。采取“率”的方式展示计数的数据内容,然后使用Pearson的卡方进行检验核算。计数的相关资料、均数的对比分析、计量的相关数据都分别使用(n)率(%)进行表示,采取t的检验方式、以X2等检验方法进行表达,然后采取P<0.05表示实际研究的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整理并对比临床治疗和护理信息能够了解到,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常规组患者当中存在堵管、吸入性肺炎,以及食管瘘的并发症问题,并发症发生几率为8%(4/50)。对比可见,没有出现并发症的观察组护理优于常规组,而且P<0.05,研究对比后的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接受侵入性导管干预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应激反应情况,而且也比较容易发生并发癥问题,常规的护理干预已经不能够满足患者的预后需求,采取加强导管护理管理的方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3]。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总结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针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加强导管护理管理的干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在临床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从而真正满足患者康复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预后效率,让患者更加满意护理工作。强化导管护理管理工作的方法,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立芬,葛彩莲,and 袁卓君."项目管理在提高ICU常见导管护理培训效果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17.04(2019):458-460.doi:CNKI: SUN:JTHS.0.2019-04-080.

[2]汪迪,and 陈斌."集束化管理策略在重症医学科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卫生产业 15.17(2018):28-29+32.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8.17.028.

[3]董慧君."套餐化护理管理模式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与维护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14.31(2016):3322-3324.doi:CNKI:SUN: JTHS.0.2016-31-036.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西安 710086)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导管护理管理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导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