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19年全国卷的普通高考备考策略

2020-09-10 16:17陈佩仪曾镜贤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里海考查事物

陈佩仪 曾镜贤

摘 要:本文以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37题为例分析高考对自然地理的考查考点以及设题特点,通过分析总结,笔者发现在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上继承往届综合题的“深挖”的特征,注重考查考生地理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发挥更好的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为注意学生对“旧事物新问题”的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关键词:自然地理;地理思維能力

一、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37题解析

【原题重现】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1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解析:该题的考点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设问中指出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变化对于里海所产生的影响,即自然要素的变化对里海的自然环境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由此可以将题目分解成两部分:第一,地貌、水文和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这些变化对里海产生什么影响。根据材料,里海原来与地中海相连,后期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使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演变为内陆湖。因此要准确答题需要明确“地形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并结合问题总结出地貌、水文和气候的变化对里海产生的影响(如图2)。从地理核心素养来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阅读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解析:该题的考点是“湖泊的水文特征的变化”,要求考生回答在指定的历史时期里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的原因。考生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末次冰期后期气候转暖”使得里海变成淡水湖,因此要准确作答需要明确“湖泊盐度变化的因素”,即盐分的来源、蒸发(无机盐析出)、淡水的补给等。根据设问描述“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里,“一度”表明里海发生了由咸水湖到淡水湖的变化,因此可推出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无机盐的输入或析出减少,有大量的淡水输入(如图三)。从地理核心素养来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该题是第二小题的延续,出题者在设问中提示里海的变化是补给类型发生变化所致。要准确作答需要明确“湖泊的主要补给形式”。根据第二小问可知,里海冰期末期是为淡水湖,而冰川消融后,里海由原本的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转为河流水补给,来自陆地的无机盐随河流水一起汇入里海。根据图中里海的地理位置所示,与里海相连的河流均为汇入,因此大量的无机盐在里海汇集,加之冰期结束,气温上升,蒸发旺盛,导致盐度上升,最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从地理核心素养来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解析:该题考点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推测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根据材料“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得出,里海本与海洋相连,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动,使地中海不断萎缩,才使里海最终变成湖泊。因此可推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从地理核心素养来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二、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Ⅰ卷第37题特征分析

1.“旧事物,新认识”,注重学生的地理推断能力

地理原理是地理学的基本命脉,是地理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37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里海”这个考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背景,以全新的角度设计题目,注重考察学生的地理推断能力。整道题围绕“里海的演变”设立题目,探究里海“由海洋变成湖泊”过程的地理因素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后所产生相应的地理结果,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表象推测其地理原因。

2.注重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深挖”,设问间关联性强。

37题四个小题中,都统一贯穿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则。在本组大题中,主要围绕里海所在区域的环境变化对里海产生的影响设问,体现了“整体对部分”的影响。2019年的全国卷中,考查自然环境更多的是对地理事物形成过程以及地理原理进行环环相扣的深挖,重视关联知识点链上的考查。

3.重视考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高考试题中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考查。第一小题,从地理自然要素的整体性角度出发,分析特定区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第二、三小题从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角度出发,分析特定自然表象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第四小题从整体性出发,分析地理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题目设问稳中求新,层次递分明,突出选拔人才的效能

37题的设问中分别用了“分析”、“解析”、“分析”、“指出”四个行为动词,设问上继承往届的传统,同时在问题的陈述中也穿插了一定的限定情境,如第二小问中指出“末次冰期后期”指点一个明确的时间,让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能够收窄范围。在难易程度上,第一小问的设问阐述提示语言明显,难度较小。而第二、三小问均研究里海演化过程,难度推进。第四小题起到升华的作用,要求考生理清思维推测导致里海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整道大题在设问的铺设中先易后难,重视题目之间的关联系,重点考查考生调动地理思维的能力,符合高考选拔人才的特征。

三、高三高考复习自然地理的基本策略

1.巩固基础知识,构建“三基”主干地理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是高考实战中的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巩固基础知识,作到了然于胸。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要对重点考查的地理知识内容梳理成体系,突出高中地理“三基”核心:(1)突出地理基本原理(如热力环流);(2)突出地理基本规律(如地球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变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3)突出地理基本运动过程(如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供学生掌握主干核心知识。

2.夯实地域认识,运用“整合”策略,把握好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内在联系。

初中的“地”承载着高中的“理”。高考综合题的考查均已具体的某个区域作为背景,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因此在自然地理教学备考时,实现两大内容的衔接与能力的进阶。将自然地理融入区域的教学当中,让考生在平时养成地理事物整体性的分析思维。

3.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和读图技能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自然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地理图表的教学,如基本的地形地貌图、地理过程图等。高考考题往往配合地理图表进行设问,在图中一般隐藏着关键的地理要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注重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4.训练学生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高考中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是以案例进行的,对地理事物作出“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和“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两方面的考察。因此在高中自然地理复习的过程中,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基本的呈现方式。注重地理事物、地理问题的系列呈现,通过对研究区域气候、地形、水文等地理基本要素的分析,阐述其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以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5.从身边出发,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必须要联系生活,考查生活中的地理。因此高考题目更多的是对某个工程或某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进行考查,这些内容往往是“新材料”“新背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具体主题事例引入,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以世界热点事件和国家发展方案为背景展开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也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对地区进行地理研学,寻找行走中的地理。同时也可播放《航拍中国》《创新中国》等纪录片,增加学生日常地理知识的积累。

四、结语

高考试题对于考试的考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考查,更多的是对考生能力的考查。通过高考为社会选拔更多的高能力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2019年37题的分析,研究高考对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特点,提出了关于高三备考的个人建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考试卷试题数量有限,缺乏对比的题目等。因此,高三地理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与探索,深入开展高考试题的研究,总结试题的变化趋势,以达到有效性的科学备考。

参考文献

[1]郑细扬.例談新高三地理的高效复习[J].文教资料,2018

[2]曾佳丽.新高考背景下自然地理教学备考策略研究[J].青年硕士论坛,2017.19

[3]楚会.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与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17.12

猜你喜欢
里海考查事物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