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进军:扮靓“贝壳”育出更多“珍珠”

2020-09-10 07:22向煜
现代苏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贝壳营商园区

向煜

“苏州工业园区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要归功于其塑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段进军将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比作是“贝壳”,人才、企业、产业比作是“珍珠”,“ 有了‘贝壳’,任何一粒偶然的灰尘都可能长成美丽的珍珠。未来,园区要不断扮靓‘贝壳’,从而孕育出更多‘珍珠’,助力园区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不断迈进。”

始终与时代发展的节奏保持一致

“园区在开发建设初期,借鉴了新加坡经验,这让其拥有了较高的起点,同时园区的借鉴不是‘拷贝’和‘模仿’,而是与国情和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有选择地、自主地借鉴,并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段进军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园区的改革与创新每一步都是踏准了步伐,与时代发展保持一致节奏。

以经济快速发展为例,他认为,园区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要归功于园区政府审时度势,早早地启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从2005年开始,园区就相继提出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等产业转型“大计”,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并确立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2010年园区在转型升级“三大计划”基础上提出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九大行动计划”的转型升级完整体系。

同时,2002年,园区在独墅湖畔布局高等教育,成立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并建立以创意产业园(国际科技园5期)、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的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归根到底是与时俱进四个字。”他说,园区每个发展阶段的节奏都把控得比较好,什么时候借鉴新加坡经验,什么时候开始转型升级,什么时候进行自主创新,园区能抓住每个时代赋予的机遇,将自我变革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這是园区能够取得今天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人”为本,园区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场域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目前,园区聚集了15所“国家队”科研院所、中外知名院校31所、院士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46个、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5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40人,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这些都是我们创新与发展的智力保障”,段进军认为,面对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创新的需求,园区必须不断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才能更从容地应对挑战。

如何吸引人才到园区呢?在他看来,还是将“贝壳”打磨得越来越完美的问题。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在今年精英周开幕式上曾说,“人到园区才无忧”,这个“才”不仅是指才能得以发挥,更是指到人才到了园区,可以无后顾之忧。

“园区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的场域,”他直言,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需要交流才能碰撞出更多火花。“在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附近的咖啡店里,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那边交流,他们三三两两,有谈合作的、有聊技术的、有谈论梦想的,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他说,这只是园区为人才提供对话平台的一个缩影,“整个园区就是一个大的平台,人才来到这里,不是自己埋头苦干,而是随时能找人对话、沟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资源要素、创新要素也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自由流通,从而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更重要的是,园区不仅是一个宜业的区域,还是一个宜居之城。“工作之外,大家还有生活、还有娱乐需求,园区的成功之处在于,早早的将这些都为前来追梦的人们考虑到了,并且做得极致。这里有产业配套设施、有高效的政府、有一流的学校,也有各类休闲场所,这一点,是很多开发区没有做到的。”

成为“辐射源”走向世界

过去30年,中国与新加坡关系持续向好,园区在中新关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园区是中新合作一个最好的平台。”段进军认为,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新加坡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营商环境的打造,最初就是借鉴了新加坡人的‘亲商’理念,随后园区又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情的一流营商环境。”

事实上,26年发展,园区与新加坡的关系,已经从“师生”走向了“伙伴”关系,园区不仅实现了在借鉴后形成“园区经验”再向外辐射,也开始与新加坡合作去开拓第三方市场。“过去,是园区要汇聚全世界先进要素,包括理念、产业、创新能力等等,但在新时代,园区更应该‘走出去’。”

“开放,是园区第一大特点,过去园区用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优质资源汇聚于此,并将这些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了强大的‘园区经验’。而当下,则到了园区要走向世界的时代,园区要做‘辐射源’,不断走向世界,特别是借助‘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等叠加机遇,勇攀更高峰。此外,园区还可以凭借中新合作的平台,帮助全球企业,亦或是以新加坡企业为切入点,抢占中国‘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商机,参与中国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

在谈到“园区经验”时,他强调,未来作为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大法宝之一的“园区经验”,还需要向着“园区精神”不断深化。

段进军用16个字表达了他对“园区精神”的理解——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创先攀高、追求卓越。“希望未来的园区,能够继续做到不断改革、创新,保持创新力、竞争力,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贝壳营商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