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建议浅谈

2020-09-10 00:53黄小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小琳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有利于促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小学阶段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应达到相关标准。文章就当下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中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一、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入文本细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诠释太过于全面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存在部分语文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诠释太过于全面,因为自身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们具有理解能力不强等特点。但是一些教师为了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就会从各个方面来全面地剖析某一篇文章,并且将一些观点强加给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氛围当中学生不仅不能够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渐渐失去对阅读的乐趣。促使学生不能够达到理想的阅读目的,从而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1.2大部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没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很多学生们认为在进行阅读学习中没有必要掌握一种良好的阅读技能,于是也就存在着一些学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来去阅读文章,这种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常见。那么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并且将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以及阅读兴趣为主要的教学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某一篇文章或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接触阅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含义,在这种氛围中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相关策略

2.1先把握文意,后进行细读

许多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这就需要学生对文意有深刻理解,才能更流利地诵读出来,也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学生从最开始源头上不了解课文所传达的含义,在之后的细读精读上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2研读细节,品读关键词句

在整体阅读之前,可以以了解文意为前提,在通读几遍文章后就从分析语言的角度揣摩文本中的词句、段落、结构等,让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品味摸索。词句的运用并不是作者的心血来潮,往往是悉心斟酌后的结果。核心字句、段落往往能使读者精准把握文章脉络,体会文章主旨,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后续的写作训练添砖加瓦,打下一定的基础,一举两得。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句,课堂上可鼓励学生自行发言寻找关键词句、表达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看法,以准确了解文意。

2.3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在细读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只有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理解,才能更加深入了解人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情感是学生们不曾经历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学生理解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发散思维,结合生活中的情感對文章进行理解,能够让学生自身情感与文章产生共鸣,帮助学生体会文章。

2.4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

从语文教材的形式上看,教材中包含了章节、预习和练习题目等等方面的目标导向;从内容形式上看,不管是教材中的诗歌还是对景物描写的文章又或者是对优美景物的歌颂,这些内容都合理地分布在了小学高低段年级教材中。比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就包括了战争与和平、生活与生命等等的故事内容。由于现在的小学教材是严格依照国家发布的教育理念进行编写的,将这些内容列入教材中,其实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对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领悟文本内容的整体性,使学生能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5以辅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

语文学生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其内容和目标是丰富多彩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将文本的内容与目标结合在一起,将文本的整体性与实践性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要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运用教育和教学化的方式进行文本处理,对其进行重新整合,最终设计出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需要恰当把握文本的整体性,学生才能理解文本中的知识。

2.6丰富阅读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文本细读

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在学习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不能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与文本细读有着相似的地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快乐地阅读,运用多样化阅读方式,像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式阅读等等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针对阅读文本进行详细的阅读,才能有效地实现本文细读。

2.7续写,通过填补想象空白来深刻把握文意

在课堂中,对于阅读文本留白的部分,可以用续写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填补文本未尽的含义,以考查学生是否准确把握文意。这种方式适合用于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尤其是童话、寓言等的学习。

以《蘑菇该奖给谁》为例,教师便可以让孩子们展开联想,续写有关小黑兔后来会怎么做的故事。如若写作能力达不到续写的要求,也可以在班中开展讲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意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同样也会主动对文本进行反复品读,这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对文本进行思考,最终达到学生对文本内容、文章主旨以及文章写作特点有了深入了解的目的,有利于开展后续的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工作。

结语

文本细读的目的是让读者充分了解文本含义与中心思想,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梳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与整体脉络,这也是一种主流的阅读方法。有关文本细读的教学也将对学生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结合相关案例,在教学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相关阅读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品读文章,切身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思想。

参考文献:

[1]全春林.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细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4).

[2]陈兆军.基于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

猜你喜欢
文本细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