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研究

2020-09-10 07:22王晞
大学·社会科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新时代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工作面临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统一战线团结奋斗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指示、新论断,不断丰富这一重要思想体系。以“点、线、面”逻辑结构梳理这一思想体系,是以实现中国梦目标定位为核心起点,以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和民族复兴战略方向为理论主线,从特征鲜明的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共同体、体现民族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社会阶层责任共同体、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 [1],建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思想体系的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统一战线;思想体系;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2-0005-04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制胜法宝。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统战工作要求动员一切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上下共同的思想基础,增强统一战线更明显的主导性、共识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2]。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宣传战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好党的理论武装和理论宣传,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努力。

一、 点:目标定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标定位反映一个思想体系内所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目标定位服从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定位”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定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其中,中国道路包含着统一战线方略,中国精神包含着各民族团结合作精神,中国力量包含着一切可能进行大联合的力量。作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更广泛地统一战线凝聚、夯实了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13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力量。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全体中华民族、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为突出特征,以共享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方案为国际使命,实现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而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目标定位,揭示了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发展任务变化中统一战线不断改进、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要求正确审视新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环境、发展阶段的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广泛团结人民群众,凝聚共同奋进的力量。

二、 线:理论主线——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结合与复兴共同体战略方向的构建

理论主线作为逻辑架构,支撑起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其科学性是判断一个思想体系是否完备的重要标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的发展梳理了更明确的理论主线。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科学结合了本体论和方法论

“统一战线是同与异的矛盾统一体,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结成的联盟。”  [4]统一战线的本体论基础在于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如二者缺一则不存在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的必要。关于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是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最大公约数”和“大团结大联合”做出了科学解答。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刺激社会活力提升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统一战线性质已被写入统战工作条例 [3],这正是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正确、科学认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客观体现。关于新时代背景下统一战线“怎么办”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在治国理政全局中的实践做出了回答。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通过发布文件的形式多次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科学而严密的部署;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纳入了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由此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也为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发展提供了更准确、更清晰的方向指引。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明确了民族复兴共同体战略方向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构建共同体的论断,鲜明表达了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如提出“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要求各党派“同心共筑中国梦”,要求各民族“高举大团结旗帜”等,形成习近平总书记的共同体思想,同时为这一思想体系梳理了更为清晰的发展脉络、注入更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对共同体概念展开论述的同时,新时代统一战线明确的战略方向把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各界人士同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同心圆,体现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各民族团结繁荣、新的社会阶层共承责任、港澳台与内地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思想 [1]。

三、 面:思想维度——统一战线思想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结构框架

(一)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论述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2],在具体工作上的表现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型政党和政党协商的协同促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2]等十九大报告中的系列论述,鲜明体现了在制度系统构建上促进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和政党协商制度的协同促进,同时强调通过政党协商这一民主形式,突显有助于增进政治协商和谐关系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突出优势。二是新型政党制度和十六字方针相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5],这一论述充分阐明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创性和创新性。一方面,政治制度可借鉴国外经验,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国情,适应国家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在坚持和发展“十六字方针”等历程中,深刻伴随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创新性发展,二者相互统一。三是政治协商制度与参政党履职能力提升的相统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积极的、良性的互动必定有助于推进构建和谐政党关系,而执政党和参政党有着共同的责任保障和促进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积极有效地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积极投入到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工作进程,积极推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功能的不断完善,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有效推进了执政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目标的实现,从完善参政党自身的建设出发,在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等方面实现了履职能力提高。

(二)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论述

基于民族多样性的现实条件和多民族团结发展工作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核心理念,在做好民族工作、形成一系列理论创新的同时,更提出了实践中更为具体的工作要求。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这一重要论述 [6],深化了各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各民族融合发展坚定了信心。而“八项坚持”的提出,既强调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又在具体实践中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为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民族关系工作要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用“石榴籽”指明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发展趋向。新时代背景下,在创新和完善民族政策体系、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交往交融等具体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民族和谐关系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准确把握了当前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对总书记指出的“五个并存”来把握矛盾关键,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等主题入手开展民族工作,凝心聚力开辟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二是对国家发展战略方向调整等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指出,对于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發展要加大支持力度,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三是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义,深化对“五个并存”民族工作新特征的理解,摸清日益复杂的民族工作形势以及不断加重的民族工作任务,通过攻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民族交往交流仍存在阻碍和摩擦等难题,将民族共同体思想落到实处。

(三)关于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重要论述

新形势下,改革开放趋势向纵深发展,各类新社会阶层人士不断涌现,新兴经济组织、新兴社会组织等新兴业态得以不断丰富,团结新的社会阶层工作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方面的重要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明确的界定和把握,涵盖了企业管理技术、中介组织、自由职业以及新媒体等四个大类服务人群,其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在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这一新群体的统战工作也走上新的历史起点。二是明确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要求,意识到党外知识分子的战略性作用,要积极主动与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如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的方针,加强对海外留学人员的引导。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一方面深入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共性,另一方面在充分理解这一群体鲜明的个性、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强化理解和沟通,侧重对群体当中具有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注重探索思想引导的方法,不断促进这一群体政治认同的形成。

(四)关于港澳台海外工作的重要论述

随着我国国际形象、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提升,国内外两个范围的统一战线成员流动日益频繁、联系趋于紧密,而对港、澳、台及海外的统战工作也受到更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更大程度的挑战。关于港澳台海外团结统战工作,习总书记指明要求:

一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准确把握推进依法治国,如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等,带领香港、澳门同胞团结一心,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有序推进民主建设,坚决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责任;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增进粤港澳三地社会相互融通和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力量,增强港澳各界人士爱国精神,促进全国上下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形成共同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力形成;坚定“九二共识”,在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本着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深化融合发展。

二是准确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侨务工作的新要求。习总书记强调,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一直是统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侨务工作更应该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为重心,坚持“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工作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历练,最大程度上凝聚和发挥侨胞、侨眷的巨大潜能,团结带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四、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为统一战线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指示、新论断。通过“点、线、面”逻辑结构梳理这一思想体系,作为目标定位的“点”,是以实现中国梦目标定位为核心起点;作为理论主线的“线”,是以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和民族复兴战略方向为理论主线;作为维度层次的“面”,是以特征鲜明的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政治共同体、体现民族团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社会阶层责任共同体、港澳台与内地(大陆)的命运共同体  [1]的四个维度。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需要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做出新的分析和解读。

参考文献:

[1] 林华山. 共同体视角下统一战线的战略功能与发展趋向[J]. 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2(06):26-38.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

[3] 林华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4):5-18+65.

[4] 杨卫敏. 论习近平新时代大统战战略思维[J].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1):4-18.

[5] 习近平. 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18-03-05(01).

[6] 人民日报.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 人民日报,2015-05-21(1).

[7]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1-12(02).

[8] 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 人民日报,2015-09-23(05).

[9] 人民日报.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1-03(01).

[10]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上海:外文出版社,2017-11.

(荐稿人:冯益谦,广东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关工委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2019年度招标项目(项目编号:TZ2019ZD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晞(1988-),女,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新时代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