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策略

2020-09-10 07:22杨希苑蕾康静
教育理论与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析探讨应用型高校双一流

杨希 苑蕾 康静

摘要:“双一流”战略的制定,是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更好的发展。这一项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改变了高校的发展方向,对学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拓宽学科建设的途径,才能满足战略的建设要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高校进行更好的发展。在当前教育内容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要想进行应用型学科的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专业的优势,创新建设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本文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策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背景;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分析探讨

Abstract: The formula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strategy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is strategy has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Wh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e students, they must broaden the way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rategic construction, so as to train more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ant reform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ajors and innovate construc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cultivate first-class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trategy;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一、前言

在“雙一流”战略确定以后,我国的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必须创建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才能通过这种示范的作用,推动教育行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对于一些现代高校来说,必须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发展一些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才能创新教育成果,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教育的服务。建设一流学科,可以对高校的教育目标以及综合实力,进行真实的反映。学科是高校发展的基础,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高校的教育质量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高校必须强化学科的建设,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1]。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现状

(一)未充分体现特色学科建设优势

当前在进行应用型高校建设时,主要是高职院校以及高专院校的自升本,或者几所院校联合起来共同升本,组成的应用型高校。对于这种院校的建设来说,办学定位主要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基本的教学任务,是培养人才。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科学的研究和学科的建设,甚至院校的领导层,也没有认识到,这些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对于学科和专业建设之间的定位比较模糊,比较重视专业的教学,忽视了学科的建设。甚至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些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应用需求,也无法通过优秀的学科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发展[2]。

(二)建设基础比较薄弱

如图1所示,在进行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时,国家的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以及不同高校之间的建设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有一些高校的建设时间比较短,学科的基础能力不足,学校的文化氛围比较淡薄,在实际建设中,缺乏丰富的办学资源。再加上资金成本的投入力度不足,也没有建设一些比较具备应用特点的高水平学科,或者高校已经建成了相应的平台,但是没有将平台融合到实际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平台的各项功能。在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时,高校的技术水平比较低,降低了建设工作开展的效率。甚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些问题都会阻碍高校的学科建设,甚至会影响高校的发展[3]。

例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建设时,存在的学科数量比较小,在进行学科规划设计时,布局并不合理,导致高校的学科建设实力不断的降低。在进行产学研合时,教育深度不足,也没有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机制。在实际建设时,无法引领学科的创新发展,也无法促进学科的转型升级。甚至有些高校的文化传承能力不足,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缺乏教育特点。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科的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导致科研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4]。

(三)建设方向不明确

在进行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时,主要是将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为建设的导向,从而为学科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在进行研究领域建设时,必须聚焦高度,凝练学科的特色,才能凸显学科建设的优势。但因为很多高校的建設历史比较短,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对于建设的定位和发展的思路,并没有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于区域内经济社会需求,也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出现了不同的问题。高校也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在进行学科建设时,缺乏地方性的特色,导致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学科的实际建设。在进行科研成果产出时,出现了零散的情况,无法对相关的工作,进行科学的衔接。甚至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团队的研究方向并不明确。在进行学科设计时,对学科内容进行了隔离,甚至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这些问题都会降低高校学科建设的协调性,甚至会减弱高校的发展实力,导致学科的产出成果,以及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区域内的社会需求不相符[5]。

(四)缺乏优秀的建设团队

当前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建设团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有些高校已经建设了高水平的建设团队,但是缺乏带头人。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团队结构设置不合理,团队的成员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研究的领域交叉并不紧密,甚至各自进行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因为这种研究方向比较发散,在进行问题研究时,无法将所有的问题持续下来,影响了团队的学术氛围。甚至在进行科研团队建设时,缺乏相应的合作,科研人员的协调能力比较差,导致整体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在进行团队人才培养时,团队的协作能力比较差,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因为对于学科的建设来说,要通过发展特色的优质学科,带动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发展。如果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团队的人员研究的方向不一致,就无法实现建设目标。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科的建设,甚至会降低高校的竞争能力[6]。

(五)教学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在进行应用型学科建设时,完善的制度内容,是竞争的基础。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不仅制度内容并不完善,建设的内部机制也不够健全。在进行学科建设和规划时,虽然有些高校从整体层次,进行了学科的规划设计。但是设计出来的方案比较宏观,仅仅进行了顶层的建设。一些二级的高校很难对自身的建设方案进行优化,甚至对发展的方向并不明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也无法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有一些二级的学校和职能部门,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在进行建设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在对学科进行规划设计时,没有对各项内容进行细化和分解,导致工作在开展时比较混乱,面临更多的问题。高校也没有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合理策略,在进行发展时,出现了恶性循环的情况,降低了建设的效率[7]。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策略

(一)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因为应用型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发展背景下,高校要想对自身的定位,进行准确的查找。就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建设内容,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提高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在进行应用型学科建设时,这项建设与研究性的学科建设,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很多高校的应用型学科建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进行实际建设时,主要任务是对应用技术,进行研发和创新。学校要想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根据自身的历史和实际建设情况,将建设战略作为基本的准则,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求。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还要将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建设的基础服务,才能对科研成果进行创新,从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8]。

例如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可以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学科发展的优势和综合水平,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精确的提炼。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建设时,要对区域内的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科建设的逻辑性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实际建设。如图2所示,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还要与区域内的发展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如果学科的建设,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符合,或者没有存在关联性,就要对这些学科进行改变。如果其他高校已经发展了相应的学科,要进行错位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在提供社会服务时,要突出自身拥有的优势,还要根据问题对发展的方向进行优化。如图3所示,通过多种学科的交互建设,使得学科的内容,能够相互的渗透。集中多种学科的优势,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确保学科的建设,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9]。

(二)加强校企联合

应用型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最基本的一项载体,是学科的应用平台。在进行学科平台建设时,发展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科学研究的产品质量和数量。对于高校的建设来说,因为这些高校的办学资源有限,资金相对来说比较紧张,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促进学科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在进行建设时,必须与地方的政府、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建设相应的学科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发展理念[10]。

例如应用型的高校,在进行实际建设时,可以与政府进行协调,将高校的优质科研成果资源,与企业的资金和设备,进行有机融合。在进行平台建设时,还要避免出现平台的重复建设情况,要对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合理的规划,突出平台的功能优势。在进行学科平台建设时,还要充分发挥科研设备和仪器的优势。可以建设科研人员的研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还要建设创新型示范基地,开展学生的教学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进行快速的转化,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在进行学科平台建设的时候,要实现产品和教育的融合,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建设更加先进的平台。高校在进行学科平台建设时,还要对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这项平台在应用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凸显高校的特色学科,从而引领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发展[11]。

(三)构建优秀的建设团队

应用型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始终遵循人性化的建设原则,才能打造更加优质的学科建设团队。例如高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带头人和学术的骨干人才,通过这些人员对其他人员进行引领,构建优秀的学科建設团队。因为对于建设团队的组建来说,带头人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以及技术水平,都会对学科的建设,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在对带头人进行选择和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引进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团队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在进行人员选择时,应该明确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将发展方向与建设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确保人员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能够对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促进各领域进行更好的发展[12]。

应用型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各项资源都十分有限,难以引进一些更高层次的人才。所以高校在进行团队人员选择时,应该重点培养一些优秀的本校人员。例如高校可以设立一些教授工程和学科工程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并且促进优秀的学科负责人和骨干快速地成长,为团队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13]。

在进行团队建设时,高校还应该构建一些双师双能性质的学科团队。应用型的高校,在进行团队建设时,应该对各种人才的比例,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团队的平衡发展。在进行团队人员选择时,还要对学员的结构以及年龄层次,包括国际化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对团队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例如在选择人员时,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还要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实践水平。因为对于团队的建设来说,光是研发科研成果是不够的,还要将这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才能促进高校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培养一些应用型的骨干人才,通过这些骨干力量,带动其他科研人员进行发展[14]。

在进行团队建设时,还要对这项建设进行创新研究,增强人员之间的凝聚力,才能促进团队进行整体性的发展。在进行人员选择的时候,不仅要通过带头人带领其他人员,进行科学研究。还应该选拔一些学科的骨干力量,支撑这个团队进行更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协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对人才的结构,进行科学的配置,增加人员的向心力。通过创新构建形式,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进行更好地发展。高校的领导层应该对人员的建设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人员之间的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建设团队的作用[1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双一流学科建设时,各层次的高校,要进行分类的发展。通过发展自身的特色,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校在进行实践教育时,应该充分把握自身的优势,明确建设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征以及行业性的特点。还要根据区域之间的差异,结合自身的教育条件,对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进行明确。从而制定科学的建设目标和培养方式,通过构建优秀的教育团队,促进整个行业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智慧,陈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挑战与政策供给[J].职业技术教育, 2019,40(16):41-47.

[2]沈文辉,魏丽.“双一流”视域下应用型高校校内实训的跨学科协同发展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30-32+40.

[3]林晓云.“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10):273-275.

[4]张洪.应用转型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9.

[5]沈文辉,魏丽,杨雯.“双一流”视域下应用型高校校内实训的跨学科协同发展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30-32.

[6]王强,姜莉,戴彤焱,吴彪,张鹏,朱荣福.“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39(02):72-75.

[7]王强,姜莉,吴彪,戴彤焱,付百学,宋成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策略[J].中国冶金教育, 2019(01):43-45.

[8]黄琳,隋国辉,王榕.应用型转型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困境的破解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37(02):89-93.

[9]仲米领.“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院校的现实忧思及破解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 2018(10):36-40.

[10]陈光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调整与优化——基于西方高校学系关闭的启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39(07):22-28.

[11]胡德鑫.“双一流”战略下地方高校的发展困境与治理路径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解析[J].教育科学, 2018,34(03):32-38.

[12]赵鼎洲,樊丽沙.探索“双一流”视域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定位、困境与思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35(02):30-34.

[13]张旺,龙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分类发展的依据及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 2018(01):3-7.

[14]孙俊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制度积淀与发展思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17-24.

[15]平和光,程宇.“双一流”建设的特点、困境与出路——由19个省市“双一流”建设相关政策引发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7,38(30):11-18.

猜你喜欢
分析探讨应用型高校双一流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