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光:一个“钳”力无限的“福田工匠”

2020-09-14 08:44
工会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补焊插板钳工

“朱师傅,这个模具拼块安装缝隙大了5丝,你过来看看!”

“班长,这个工作面光洁度要达到0.8吗?”

“师傅,这个零件与设计图纸不符,怎么办?”

……

在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工厂数控车间的生产现场,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不停地在工位间穿梭,解决各种模具装配问题。他就是装配钳工朱晓光。从模具装配的 “门外汉”到团队的“技术担当”,32岁的朱晓光从事模具生产工作已经16年。经过不断的钻研、持续的探索,近几年,他平均每年承接3到6个重点装配项目,其中不乏与一汽、二汽、日产、上汽、吉利等企业的模具装配、研配合作。

时间淬炼“金牌”钳工

“我刚刚毕业的时候,也曾感觉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但当我来到模具工厂看到结构复杂、运行精密的模具,想到大街上跑的那些俊朗、刚毅的汽车外壳很有可能是我们制造的,我就知道了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朱晓光滔滔不绝地说道。

模具装配钳工是汽车模具行业中的一个技术工种,行业内有着 “不干三年不出徒”的讲究,车、铣、刨、磨、钻、线切割样样都要会,装配、研配样样都要精通,材料工艺编程样样都要懂。一般来说,想要成为一名“金牌”钳工,没有十几年的 “功夫”是拿不下来的。

钳工工作性质决定了朱晓光要天天跟铁家伙打交道,修研、打磨、钻孔……一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腿疼。面对这样的工作岗位,他却从中发现了钻研的乐趣,始终以积极乐观、情绪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模具装配、研配工作中。

凭着这么一股子劲,朱晓光从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技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从刚入厂时的学徒工成长为钳工装配高级技师、 “福田工匠”。这一过程,他用了整整16年。如今,朱晓光团队承接的装配项目,总能将工期缩短三分之二左右,总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装配任务。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攻关,合润车门内板项目模具产品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装车发货。看着满载模具的汽车顺畅地驶出厂区,朱晓光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谁能想到,在两个月前接到任务时,大家的一致反映是:不可能完成!

仅仅两个月的制造周期,要把模具从毛坯加工装配到成品,对于车门内板的双腔模具来说,是无法实现的。怎么办?如果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根本走不通,朱晓光决定打破常规。

查阅相关材料、座谈交流研讨,朱晓光根据以往的经验反复推演模具装配工艺流程,设计出加工、装配、研配等各项工作的独立运行和交叉连接节点,预判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制订出应对计划,尽可能规避问题发生、减少问题处理时间,抢抓一切时间完成项目任务。那段时间,大家都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让不可能在我们手里变成可能!

这样的临危受命不止一次,有些人可能觉得会是折磨,但朱晓光团队却将其看作是一种机遇。 “每一次临危受命,得到的锻炼可能是平时工作的许多倍。”朱晓光说,大家认识到了这一点,面对任务时就不那么排斥了。

一次次问题来临,一次次挑战磨砺,朱晓光就这样带领团队主动成长,成为工厂的攻关尖兵。这不,一个新课题又压到了朱晓光身上。

工厂承接的模具项目中拉研模具有一个模具结构——反侧插板,这个插板的配合关系是0.03~0.05毫米左右,就是说,它对加工、制造、装配的公差要求极高,这个操作需要一次成功,避免调整。而现实情况是,拉研模具制造本身有一个积累误差和失效变形的风险,重新返工的几率很大,一般要通过补焊后再加工,来确保模具质量。根据测算,每套模具补焊插板大概需要3600元,还不包括人工费用,而且补焊后出现的焊接缺陷也是无法预估的,这项工作很是棘手。

“必须从改进工艺入手。”朱晓光主动请缨,查阅相关技术资料,逐一进行研究,制订了数十个实施方案。 “没有图纸,没有相关数据,看着实物,不断思考。最开始接手的那几天,真的很迷茫,我连续几天吃不好睡不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还是战胜了这个难题。”朱晓光说,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车间日夜攻关,反复试验,最终制定出一套有效方案:插板两侧加装导板,加工时预留调整间隙,钳工在装配调整时通过对导板加垫来调整滑配间隙,减少补焊和后期处理缺陷的时间。就这样,每套模具加工节省资金3600元。

疫情当头 争分夺秒跑出生产“加速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此时,模具工厂承接的M4中卡项目,中顶盖、上横盖零件正面临验收。一个月的时间,不仅要数控加工,还要装配制造,难度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朱晓光再次挑起重任。 “外面的疫情很 ‘冷酷’,但我们必须 ‘热情如火’!领导交给我们任务,说明信任我们,我们一定要按照生产节点完成任务。”朱晓光这样给大家打气。

每天,朱晓光和班组成员班前会不断调整作业计划,包括人员的组织机构、机床安排、作息时间等,争分夺秒推进各项工作。为了缩短周期,他把物料毛坯进厂直到模具完成出厂的整个加工顺序、加工时间、装配情况都精确计算到小时,严格把关、步步推进、随时调整、逐项验收。就这样,整整一个月,全员无休,每天加班到凌晨,确保了模具100%通过验收。

“我从不敢小看任何一件事,唯有全力以赴!”这是朱晓光的人生态度,也是一名工匠的职业气质。朱晓光工作的每一天,都把时间塞得满满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猜你喜欢
补焊插板钳工
不同插板下的航空发动机进口压力畸变试验
基于有限元的Q345E钢补焊焊接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软土地基边缘区域插打排水板施工方法
直接埋藏法修补疲劳裂纹缺陷的研究
浅析铝合金CMT补焊工艺研究
铸造钛合金补焊技术研究进展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