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2020-09-15 16:05顾锴荣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学科核心素养

顾锴荣

摘要:学生对英语主题阅读的探究是其学习语言的重要形式之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树立英语活动观教学理念,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基于语篇获取信息,感知语言内涵与价值取向;深入语篇,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超越语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問题,以促使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活动观;主题阅读;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可见,学生应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的语言交际打基础。但当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效率不高且碎片化的现象,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应将主题语境放在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通过系列英语学习活动整合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树立主题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深入理解主题并挖掘文本的内涵,巧妙设计围绕主题的探究活动,激活学生基于该主题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其建构知识体系。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其促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发展语言技能与多元思维。

(二)特征

第一,英语学习活动是架起英语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之间的桥梁。教师通过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积累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第二,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教师以主题意义为中心,依托具体语篇内容,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学习活动,使课程内容诸要素在学习活动中融通与互动,最终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有体现外语学习特点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迁移创新类活动。其中,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学生主要基于语篇获取信息,感知语言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等,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的最终转化。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Unit 7 Films中的阅读课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的学习活动设计为例进行探究。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基于语篇,明确主题

学习理解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准备和铺垫,该活动占用时间不宜过长,但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笔者往往通过图片、视频、自由对话、歌曲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相关背景知识,再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

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罗马假日》中的一小段视屏剪辑,通过与学生的自由对话引出四个问题:Whats the name of the film?Who did you see in the film?What was she in this film?Where did this story happen?本单元的话题是film,教师结合主题意义创设语境,通过《罗马假日》中唯美的画面以及奥黛丽·赫本独特的个人魅力引发学生对本堂课的期待。通过师生活泼轻松的自由对话,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鼓励其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文章标题,并要求其思考如下两个问题:What does“all-time best”mean?Why is Hepburn all-time best?标题通常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分析文章标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理清篇章结构。此时,学生并不能回答或准确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但通过设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其形成认知语境,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及对作者所表达观点的准确理解。教师留下悬念,埋下伏笔,可以促使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该文本的阅读。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深入语篇,丰富主题

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在学生的阅读阶段,该阶段是学生理解文本、整理和加工信息、构建和内化新知识、积累阅读经验、概括主旨的关键时期。笔者常常根据主题意义积极创设语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认真解读文本,理清文本结构,熟悉语篇内容,挖掘语篇内涵,做出分析与判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厘清文本的篇章结构:How is this article organized?Can you give supporting ideas.笔者所设置的问题相对比较开放,这样可以避免模式化的设计对学生思维的固化,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很快能发现该文本的时间点非常多,笔者进而引导学生以时间点为抓手,根据时间顺序(chronological order)进行信息的梳理,将奥黛丽·赫本的一生用数轴图(如图1)体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What does“all-time best”mean?Why is Hepburn all-time best?其中,“all-time best”这个词组的意思是“空前最好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很容易获得字面意思;而“为什么奥黛丽·赫本是空前最好的?”这一问题需要学生高度提炼和归纳。有的学生认为她漂亮;有的学生认为她曾获获过奥斯卡奖;有的学生认为是一名人道主义者,等等。笔者并没有收笔,反而继续追问:

T: Why is Hepburn all-time best?

S: Because she is a great beauty,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小组赏析文本,完成思维导图。笔者要求学生按照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a great humanitarian三个板块来自由设计思维导图,并提示可以按照因果关系、问题与解决关系、比较与对比关系等进行设计,同时要求学生列出“信号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迅速设计出如下思维导图(如图2和图3)。

语言学习和思维养成密不可分,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它把概念和主题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思维导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层面掌握语篇的主要内容,内化语言知识,它既为学生搭建了语言支架,也架设了表达台阶。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结构,将概括、推断出的结论有条理地纳入个人认知体系中。此外,学生小组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超越语篇,升华主题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直接指向语言的迁移运用并要求学生试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语篇进行重新审视,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这是学生语言能力向素养转化的重要阶段。基于此,笔者在该环节作了如下设计:

首先,笔者要求学习小组继续围绕主题展开讨论:What did Colette mean to Hepburn?What event meant most to her?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又不简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辨析出Colette属于奥黛丽·赫本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之一,并很快得出结论:遇上Colette对于奥黛丽·赫本来说最为关键。同时,小组讨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学生认为奥黛丽·赫本来伦敦是最关键的事情,只有来到伦敦,才有机会当上模特,成为演员,去法国表演……。实践证明,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这个没有固定答案的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得以训练和提升。

其次,笔者要求学生阅读语篇Chinas All-time Best Charitarian——Tian Jiabing,寻找两段语篇的共同之处,再次解释“all-time best”的内涵,并思考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all-time best。教师新提供的拓展语篇与学生刚阅读的语篇主题语境一致,都是属于人与社会中的人物传记,学生很快发现两个主人公的共同之处:奥黛丽·赫本女士与田家炳先生都是伟大的慈善家,都是“all-time best”;作者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文中的主人公都为人类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通过对相似语篇的分析、比较、整合,学生能理解“all-time best”的真正内涵,加深其对语境和语篇的理解,促进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文本进行简写。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篇章结构对文章的关键信息进行深刻理解,发展其概括归纳能力及思维能力。同时,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可以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主题阅读教学建议

近几年,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努力落实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发展,围绕主题语境在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等各类活动中,开展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各类思维活动以及渗透与挖掘文化意识的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在以下四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区分话题与主题,切不可将主题阅读一直停留在话题谈论的原始知识层面上。

第二,要平衡好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因为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尤其是迁移创新类活动直接指向学生语言的迁移运用,该阶段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关键时期,而许多课堂教学很少涉及这一层面活动,这也凸显了当前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缺陷。

第三,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指向主题意义的探究。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展开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

第四,学习活动的终极目标应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时,要重点关注活动目标,即通过该活动,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教师还要树立清晰的目标意识,这样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学习活动设计上,英语教师要基于口语和书面语所提供的主题阅读语境,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分析与评价、迁移与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活动和多种互动交流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梳理整合、阐释评价主题意义,建构新知识,感知和比较文化异同。所以,广大英语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树立英语活动观理念,设计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引导学生基于语篇获取信息,感知语言内涵;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语篇,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引导学生超越语篇,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建良.阅读教学中指向思维品质的问题设计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3]高洪德.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

[4]林艳,郭强.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型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

[5]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6]王兰英.对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识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2).

[7]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6).

[8]杜冰.主题式教学模式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7(9).

[9]蔡莺.聚焦阅读素养提升学生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9(9).

[10]孙铁铃.指导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设计与实施[J].基础外语教育,2016(8).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学科核心素养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浅谈如何通过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