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9-16 06:34黄志辉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黄志辉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要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重点培养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而目前在“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文章提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利用问题情境与思维培养模型策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训练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用替换法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设置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疑启发,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及“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指的是在非现实的情境下,通过分析相关条件,达到问题解决的高级认识过程。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部分,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与核心。新课标有这样的论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所以,针对这一表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促使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策略——问题情境与思维培养模型

林崇德、辛涛在《智力的培养》一书中指出,语文能力培养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集合,他们首次提出了深刻性等五种思维品质,并认为它们是相互交叉的统一整体,思维也是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该将思维的训练作为首要研究内容和重点,培养策略的重点就应该是对五种思维品质的有效训练,这需要教师能设置相应的思维培养问题情境与培养模型。

问题情境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置需要学生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达成教学目标。

这个问题情境的解答需要构建能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的培养模型,如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主题教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矛盾分析的策略,发展深刻、独创的思维;设置阅读理解的文本教学情境,通过步步诱导的策略,发展学生敏捷性思维;设置语句教学的情境,可通过横纵对比的策略,提升思维灵活性;设置阅读教学中评价人物的情境,通过举一反三的策略,发展学生思维批判性品质。

(一)训练和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深刻性的关键是要对对象或概念涉及的关键词进行解读和剖析,实际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思考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剖析,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用意,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如在讲授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合欢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合欢树》是写史铁生和母亲的故事,而且是在他母亲去世后写的,合欢树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教师先展示自然界中合欢树的图片,再设问——与史铁生笔下的合欢树一样吗?引导学生思考,不一样在于文中的合欢树是史铁生母亲亲手栽种的,饱含母亲对残疾儿子重新振作的希冀,而合欢树也是史铁生怀念逝去母亲的载体,代表了史铁生的内疚和对母亲的怀念。

(二)使用替换法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思维的深刻性得到提升以后,学生一定程度上能感知出文章的深意,但他们的大脑不能迅速建构新知识,思维的迁移能力不够,这时候需要再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表示文字的增减所带来的思想意味、意境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增减的是字数,改变的却是思想情趣。在词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换词进行效果比较的训练,通过替换字眼让学生进行联系比较,体会出蕴含在字词中的内涵及意蕴,这也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时,让学生练读此诗,结合背景,思考“从词中,我读出一个

的李清照”,这样学生在读懂了字面以后能迅速在脑海中出现自己所理解的李清照形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三)设置情境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起源于问题的情景。”在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的基础之上,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驾驭所教内容的能力,并把它们设置成能多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体验情境。在这点上,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何泗忠老师开创的悬念教学法就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他在讲《离骚》这课时,设置了模拟《离骚》中的形象情境,带着宝剑、帽子、手帕和眉笔,要学生一边跟着注解读文章,一边思考这些道具可以搭配文中哪些句子使用。随后,他让学生上台表演,只见学生一会儿拿着手帕“掩涕”,一会儿手持宝剑神情肃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理解了《离骚》的诗文大意,对屈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有了深刻理解。

(四)设疑启发,发展学生批判思维

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后,借助教师特设的情境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就开始“活”了,那么就可以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各种批判心理,批判性思维建立在深刻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基础之上。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在完成了对马蒂尔德这个形象的认知和理解后,就可以进行评价或批判,可以设置一个关于马蒂尔德形象的问题:“马蒂尔德难道就只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和享乐的女子吗?”通过教师设置借项链和换项链的情境,学生能设身处地思考,发现马蒂尔德身上也有闪光点,那就是讲信义、守信用。这个过程就是运用批判思维丰富文本的形象。

(五)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闪光点,并发挥想象,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意识。李镇西老师在讲《孔乙己》这一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概括读后感,他引导学生说这一句概括的话可以是你对孔乙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写作风格的提炼,也可以是在其他方面的独特思考。他强调锻炼学生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有独创性的思考结果,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精心设置教学问题情境,采用相应的思维构建教学模型,设置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黃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冉正宝.语文思维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彭华生.语文教学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