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探析

2020-09-16 06:34粱翠英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

粱翠英

摘要:学习坚持性是推动学生学习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和障碍,学生也能积极想办法解决并坚持学习,这种意志品质是可以在教师和家长的科学引导下逐渐养成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坚持性的策略有以下几点:以兴趣为主导,培养自主坚持的动机;以方法为媒介,培养坚持性的意志;以家庭为依托,发挥家校联动效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坚持性;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学习者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遇到困难与挫折也能够继续前进。这种学习的能力即是学习坚持性品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坚持性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坚持性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责任。

一、学习坚持性的概念阐释

小学时期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人的个性逐渐形成,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逐渐养成。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中,培养其坚持性尤为重要。良好的学习坚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想办法解决并依然投入精力与兴趣继续前进的意志品质。坚持性是重要的意志品质,它帮助一个人克服困难,遇到失败时也能振作起来继续前进,是促进儿童形成自我意识、内化道德规范、增强学习质量的精神力量。

然而,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当前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意志品质的关注;另一方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虽然他们对于世界上的事物处处充满好奇,但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对待喜爱的事物也是虎头蛇尾,缺乏持久性。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坚持性显得尤为迫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坚持性的研究与培养。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坚持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本校低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家长访谈、学生谈心等方式,发现当前的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坚持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十分活跃的心理成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制约作用,其可以内化为内在动机,能够成为推动、维持人们进行持续活动的一种力量。小学阶段与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存在不同,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相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内容较之于学前阶段,无论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拓展,这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陌生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产生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会畏缩不前,不能坚持下去。

(二)教师没能正确发挥引导作用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低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较低,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上,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对达到教学要求有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激情也会受到影响,在外界的限制和管束下,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坚持性,高兴、轻松、自主等积极情绪促进学习坚持性,厌倦、不满、烦躁等消极情绪阻碍学习坚持性。学习坚持性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学习品质,在灌输式学习模式下失去学习自主性的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与障碍时容易放弃、缺乏耐心,往往不能自发地坚持下去。

(三)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教养方式出现偏差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发端,家庭的氛围与家庭成员的素质、家长的言行举止与教养方式,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家长在家里经常看电视、玩手机,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由于课堂知识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会无从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缺乏坚持性、面对困难时韧劲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关注与示范。如果家长没有科学地认知这一问题,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坚持性的养成,致使他们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往往表现为自制能力不强,学习知识缺乏坚持性。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坚持性的策略

(一)以兴趣为主导,培养自主坚持的动机

兴趣对学习的引领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这就会产生一种源源不断的能量,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索、思考。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由于是从兴趣人手,往往就会不知疲倦,沉浸在快乐中,遇到问题也会迎难而上,坚持品质也会从中习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重复,机械式地说教,而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身人其景、心人其境。当学生兴趣不浓时,可以采取表扬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对于学习的渴望,内化为自主坚持的动机。

(二)以方法为媒介,培养坚持性的意志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坚持性不强,与其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有关,教师要想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不能强制性要求,只能通过良好的方法来引导。例如,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诵读课文,学生还能跟着读几遍,如果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读,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往往是读了一遍之后就不读了。刚开始,课堂上的声音还很响亮,过不了几分钟,声音就变得很微弱,最后甚至安静了下来。笔者后来采取了一些方法,如唱读、接力读等方式,发现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不需要教师在旁边监督,他们自己就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有时候下课了还没有停下来。因此,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氛圍的带动下坚持学习,进而养成良好的坚持性品质。

(三)以家庭为依托,发挥家校联动效能

习近平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堂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中的重要内容,学校要重视家校联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坚持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还需要广大家长的参与与支持。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加强家校合作,对于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讲,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家长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耳濡目染的作用。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关心,自己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对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显示,家长投入的三个方面均正向预测子女的学习坚持性,而掌握目标在其中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坚持性不仅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还需要家长科学地认识学习坚持性的重要性以及养成方法,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学习、坚持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波.激发学习兴趣 改变厌学心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 06).

[2]梁袆明,田帅.学习激情对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保定学院学报,2018(06).

[3]张骊凡,姚梅林,黄妍,宗小骊.家长投入对子女学习坚持性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