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应激障碍个案干预研究

2020-09-16 06:34邓燕琴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行为矫正幼儿

邓燕琴

摘要:应激障碍是指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文章中的个案——3岁幼儿晓晓(化名),因尿道炎没有及时医治,长时间的不适让她情绪变得容易波动,伴有不亲人群、睡眠障碍、吸手指等多种不良行为,无法适应集体生活。针对该案例,教师多方查找分析原因,从家园共育、师幼两方面着手,结合幼儿行为矫正心理学,采用温情力量、同伴陪伴等方法,借助正增强和消退等原理,使得不良行为得到较大的改善,一个学期下来,能较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初步达到转化的目标。

关键词:应激障碍;幼儿;行为矫正;矫正策略

笔者带的班一位幼儿晓晓(化名)在病后表现出退缩行为、情绪易波动、躲避人群、做噩梦以及长时间哭闹,结合PTSD主要症状以及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考虑是经历了尿道炎感染的痛苦,外加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而产生了創伤后应激性行为。

一、个案描述

晓晓,女,3岁,幼儿园小班。早产儿,出生体重4.2斤。胎儿期间第4-8个月妈妈卧床安胎,剖腹产后在保温箱继续养护20天,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弱。出生后三年间的寒暑假期与妈妈分离,由爷爷奶奶带回乡下抚养。晓晓来到班上一个多月,我们发现晓晓性格内向,情绪波动大,有睡惊症和分离焦虑现象,主要表现为容易发脾气、爱哭、离群、尿频、咬指甲、耸肩歪头等不良行为。具体观察情况记录如下。

1.测定基准线:以一周时间里上午10点和中午12点40各一个小时时间

行为表现(10点-11点):(1)做操时多番催促,晓晓身体疲软扭动,并示意“尿尿”;幼儿自己排队取餐,晓晓歪扭着身子坐,吸手等待关注。(2)晓晓执意要换裤子,30分钟时间里不停上厕所和呆坐换裤子;水果餐时,因旁边的幼儿拿了她想拿的一个番茄,她就大哭起来。(3)户外自主活动中晓晓频繁地自行回课室喝水、洗手、如厕;吃水果很慢,看别人聊天;区域活动时躲到一边。(4)户外自主活动情况同周三;脱不了衣服发脾气大哭。(5)早操情况同周一;玩追逐游戏时离开集体,咬指甲,远观望。

行为表现(12点40-1点40分):(1)尿频,5分钟去了3次厕所,1次有尿拉出来,2次没有;哭,拒绝上床,持续整个观察期间。(2)吸手指,挖鼻孔,借故洗手;频繁上厕所,频率为10分钟3次;佯装忙碌(3)不肯上床睡觉,让她看书,期间尿频如前;一小时后趴在我腿上,在安抚中入睡。(4)尿频情况如前;我抱着睡,睡梦中惊醒,大哭.不听哄,离开睡室才止住。(5)尿频,情况如前;趴在我背上睡,睡着了转入床上睡,半小时后惊醒大哭,情况如前。

2.其他“观察”记录

(1)早上回园哭闹着不肯上学;(2)晓晓脱不了裙子,着急得抽泣、跳脚,没寻求帮助;(3)区域活动中,无目的地逛,咬手指,语言交流少;(4)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和同伴争抢,伴随抽泣;(5)做不同步的事情,活动时间要么喝水要么翻书包;集体讨论时总是磨磨蹭蹭,拖延时间等等。

以上情况都伴随着尿频现象。

二、问题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

晓晓家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两岁前因妈妈怀着弟弟,极少与晓晓有爱抚等身体接触;也极少带她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玩;有早期母婴分离情况;晓晓的父母育儿知识相对欠缺。对晓晓出现尿频的现象表示厌恶,指责她不乖,故意捣乱,没有过多关注和安抚。

(二)身体因素

晓晓尿频现象严重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到私人小诊所看病,给孩子喂食民间土方汤药。妈妈借医嘱要求晓晓多喝水,多尿尿,晓晓就误以为多尿尿就能快快好起来,就频繁去尿尿。因治疗不当,身体极度不适感没及时消退,基于3岁幼儿表达能力较弱,不懂用语言描述不适感,导致晓晓负面情绪猛然加剧。

三、矫正策略

(一)家园共育方面

1.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笔者了解到晓晓早期的母婴分离确实存在,就以修复母婴关系为焦点开展教育。笔者将一个月来记录晓晓的情况跟其家长详细地分析,并介绍幼儿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矫正的幼儿问题严重性,以及长大后的问题,提高家长对孩子存在问题的认识。之后我们多次多方面交流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共同帮助晓晓成长。

2.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配合行为矫正

“对症下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因病情拖延过长,让晓晓产生应激障碍而加剧多种不良行为出现频率,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来辅助矫正。晓晓妈妈马上停止民间土方的治疗方式,接受正规医院治疗。停药一周后,身体不适感明显减弱。笔者建议家长鼓励和引导孩子把不舒服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丰富“痛”“害怕”等表达感觉的词汇,一旦孩子能大胆表述,妈妈就要多拥抱和赞扬。在孩子康复期间,笔者建议妈妈多进行语言和肢体的交流,读懂孩子的需要,及时给予正面回应。

(二)师幼互动方面

1.利用温情的力量

早接时,笔者总是微笑握着她的小手,用抚摸、额头相触、摸头等表达亲呢疼爱的动作,让晓晓放松警戒,心情愉悦。笔者时常扮弱者请求晓晓的帮助,期间用微笑回赠,无论她当时情绪怎样,都会用正面的情绪感染她。笔者还利用镜子,让晓晓看着镜中的我们会心地微笑。另外,由于晓晓缺乏母亲的陪伴,笔者就时时刻刻让她感受到妈妈的爱。例如,当晓晓有好的表现时,笔者就利用微信,拍下照片或小视频发给晓晓的妈妈,甚至让晓晓自己发语音给妈妈,妈妈也及时回应了。这种精神陪伴让晓晓保持愉快的心境。放学后回到家里,笔者会不定时地发微信语音,和晓晓回顾幼儿园愉快的事情。

2.借助正增强原理

增强物能加强正增强效果,增强物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才能增强练习效果。晓晓现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午睡睡眠障碍问题。

首先,笔者增加对晓晓的观察时间,了解她的喜好,并帮助她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据观察结果,笔者选择用故事作为增强物。晓晓喜欢当公主,笔者就说:“晓晓如果睡着了就成了睡美人,等着王子的亲吻才醒过来,现在我来当王子,亲吻一下就醒来好不好?晓晓要快快睡着哦!”晓晓点头答应,但一碰到床马上有强烈的尿频反应,教师阻止就哭闹。然后,笔者尝试把床摆在睡室以外的不同位置,观察她的反应,晓晓离开睡室睡觉,尿频次数稍减。笔者抱着她轻声讲故事,或陪着一起睡在地毯上。听着故事,晓晓慢慢平复情绪并入睡。如果晓晓睡醒时没哭闹,笔者就在她额头上亲吻一下,随着亲吻的次数增多,晓晓感到满足。逐渐,晓晓睡着的时间增长,笔者将小床移入睡室,晓晓也不再抗拒,虽仍有睡惊症现象,但在笔者的示意下会马上止住哭。

3.借助削弱原理

正增强作用可以加强人类行为反应,若停止正增强,则该行为强度会减弱。我们尽可能发现晓晓的闪光点,具体而及时地夸奖她。但如果在正常活动中晓晓频繁要求上厕所时,笔者在确保不是真正有尿意的情况下拖延或使用注意转移的方法,减少她上厕所的次数。

4.同伴陪伴法

筆者观察到平时晓晓比较愿意接近名叫斯斯的女孩。笔者就让她带着晓晓参加幼儿园一日学习、生活活动,减少晓晓孤独的感觉。慢慢地,晓晓体验到“在一起”的快乐,频繁尿尿的需求逐步减弱,并尝试主动找好朋友玩。

经过一段时间全方位的“陪伴”,晓晓不再拒绝上学,早上回园还能向笔者鞠躬问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反思与建议

(一)观察了解在前

对于幼儿存在的“问题”,如果得到正确的疏导,很快能够转化,如果不重视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隐藏在心里,潜意识影响他的人生观,有不可逆转的破坏力。个案中的晓晓,教师全方位观察,能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尊重幼儿,让幼儿认识自我、接受自我。

(二)重视温情的力量

不要忽略“微笑”的威力,心理学家认为笑是人体对愉悦感受的自然反应,但是科学证明,外在肢体动作和表情也会反过来影响情绪。所以,笔者有目的地让晓晓多做运动,对镜子微笑,激发多巴胺的分泌,这些动作无形中给晓晓一个良好的暗示,让晓晓变得心情愉悦。

(三)点滴进步在于坚持

晓晓的“问题”基本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会出现反弹现象,笔者和家长需持之以恒,无条件接纳孩子制造的各种“麻烦”,给孩子更多精神上的陪伴和鼓励,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

(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每个幼儿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相同的“问题”也会因不同的原因而变得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干篇一律,照本宣科,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正视问题的存在,精准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最佳教育措施,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策略,才会事半功倍。

(五)家园同步,实现合力

尊重家长,全力争取家长配合,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作用,及时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以师爱全方位关注幼儿,无条件接纳他们,区分溺爱,避免造成幼儿过度依赖心理。随时收集和分析反馈意见,及时修改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行为矫正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
促进小学生行为趋善的“内疚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