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课程项目载体教学法流程设计与效果评价

2020-09-17 09:54何芹副教授博士高圣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上海201620
商业会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审计学收款载体

何芹(副教授/博士) 高圣荣(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上海 201620)

一、引言

审计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审计教学过程应具备系统性和实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通过书本向学生灌输审计知识,教学效果较差。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审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只有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使审计学课程教学获得更好发展。因此,本文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项目载体的教学方法主要以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形式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弥补传统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不足。但现有文献有关项目载体教学法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目前主要聚焦于“项目载体教学可行性和必要性”和“项目载体教学实施”的研究,鲜有研究探讨“项目载体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拟基于项目载体审计学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分析项目载体审计学教学方法与现行审计教学的适应性,设计完整的审计学教学流程,并以审计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为例分析项目载体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审计学课程项目载体教学相关的理论分析

(一)项目载体教学法概念界定

项目载体教学法最早出现于300多年前的西方建筑学专业教学,1854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基金会定义了项目教学法,是指为完成本科教学,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已有的资源和可能的方法,完成专业领域内的一个项目并在考核合格后授予学位证书的教学方法(林江湧等,2010)。综合项目教学的不同研究,大部分观点都是将教学对象视同为一个项目,由师生共同参与这个项目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例如,刘晓波(2011)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师生通过共同研究并实施一个完整项目或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李良宝等(2013)认为,项目教学是指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或解决一项具体实际问题等为目的的任务。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审计学课程项目载体教学的核心在于,由师生共同开发审计项目,通过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完成等环节实现审计学教学目标。

(二)项目载体教学与现行审计学课程教学的适应性

1.与教学目标相契合。教学目标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指导性纲领,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制以及教学过程组织等。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体现在智力和能力两个方面,既包括智力的提升,又包括能力的培养。但是就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过程重点仍是知识传授,对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项目载体教学法则满足了能力培养的需要,与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所体现的能力培养倾向是相契合的。

2.与课程体系相匹配。审计学专业教学既强调理论讲授,又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实务教学比例较高。首先实践类课程占比一般不低于30%,其次即便是理论课程,也同样强调实务教学的比例,平均来说理论课程中实务教学比例占到30%左右。因此总体来看,项目载体教学法与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要求不谋而合,学生组成审计项目小组,完成教师委托的审计项目,最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项目评价。项目载体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教学全过程模拟实际审计项目实施,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过程,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达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因此,项目载体教学法与审计学课程体系是相互匹配的。

3.与审计教学的综合性相适应。从学科属性角度看,审计学和会计学均属于管理学范畴,然而与会计服务对象的单一性不同,审计职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服务对象包括各行各业、以及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需要审计师了解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地理等多方面知识,因此审计学教学方法应满足学科综合性要求。项目载体教学法以小组形式完成审计项目,学生通过项目组讨论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融合,更好地了解企业,评估应对风险。项目载体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更能适应审计学课程教学的综合性要求。

(三)项目载体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优越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载体教学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传统审计课程教学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学习,并不知道自己所学为何,到了审计岗位还往往觉得学非所用。项目载体教学法下,教师会提前告知学生审计项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审计理论知识,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将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性增强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都得到了提高。

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传统的学习是被动学习、个体学习,学生之间缺少相互交流和沟通。项目载体教学法下的学习是主动学习、项目小组形式学习,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学习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同时,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改进。并且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某一个成员的失误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成员的责任感意识也会增强。

3.提高学生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直观认识。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流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实施一直是审计学的重点和难点,项目载体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直观认识。为了完成具体审计项目,学生需要从各种途径检索获得与审计项目有关的信息和资源,制定实施具体的审计方案。然后进行项目组讨论,实施风险评估,采取适当措施应对风险,最终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互沟通、集思广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学习过程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约束,学生能够对风险导向审计形成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4.帮助学生更早进行审计职业规划。项目载体教学以项目为依托,重点在于项目实施过程,全程模拟真实审计项目实施,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不仅能够加深对枯燥审计理论的认知,也对真实审计项目实施有了更直观的感知。通过具体项目实施,学生积累了完成项目的实战经验,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具体审计项目,能够更早了解审计行业的实际情况,知晓行业要求的技能和自身不足,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做好准备迎接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

三、项目载体审计学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一)开发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开发是项目载体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选取项目和加工审计项目资料时要保证项目既要有现实性,又要符合审计教学的要求;项目既要具有真实性,又不失趣味性。一般来说,审计项目开发应当以审计课程的教学任务为目标,涵盖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审计专业课程核心知识以审计具体任务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要求审计项目最好是真实的案例,来源于实践,并且要有具体详细的案例资料。为了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学校要切实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紧密合作,由事务所提供项目原始资料,再由审计专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工润色,形成可以用于教学的项目资料。需要注意的是,加工润色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工润色后的项目资料更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加工润色后的资料用于教学不会影响审计师的保密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二)成立审计项目小组

根据审计项目的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模拟审计项目的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项目小组,为了保证组内和组间分配的合理性,每个项目小组要做到成员有机搭配合理,教师可以参考学生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因素来确定。其次,由教师安排审计项目任务,角色不同,岗位职责不同,例如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负责、主审审计师审核重要项目、一般审计师辅助主审执行审计,如果同一门课程中涉及不同项目模拟实施,教师要注意角色调整,尽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不同岗位职责。

(三)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顺利实施的前提是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首先,审计项目小组要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审计范围。一般来说,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能会以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为例,项目载体教学的应用重点是年报审计,对企业全套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也可能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选择报表中的某个项目或者某个循环进行审计,项目载体教学的应用重点则是该项目或循环审计,对该项目或循环发表审计意见。无论是年报审计还是某个报表项目的审计,都要求审计项目小组应当结合对企业经验复杂程度和账户重要性的考虑恰当评估审计风险,关注主要会计问题,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最后,审计项目小组要综合分析审计风险,初步选定具体的审计策略方法。同时,审计计划的制定还应考虑时间安排和费用预算,确保审计质量,又符合成本效益。

(四)实施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实施是项目载体教学法应用的核心。在该阶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变较为明显: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导,教师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实践和思考。通过审计项目实施,学生不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还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现实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理解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的要求及其重要性。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和事项的沟通也非常重要,项目小组成员要对完成的各项工作及时完整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调整的事项进行及时沟通,确定每个事项的审计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五)完成审计项目

审计项目完成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形成审计报告和交流审计工作底稿两个方面。审计报告的形成要非常谨慎,一般需要经过项目小组多次讨论沟通后确定。在审计报告形成以后,每个项目小组都要向其他审计项目小组公开展示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相互交流学习审计工作经验和体会,挖掘其中存在的不足,积累经验。

(六)审计项目后评估

审计项目后评估是指整个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全部过程进行评估,包括项目开发、审计小组成立、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同时还需要对项目小组成员学习策略和参与活动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在具体评估时,首先可以由学生进行项目总结与自我评价;再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及最终的书面审计报告,结合每个项目小组的日常表现,客观形成审计项目的综合成绩;最后可以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结果相比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对审计项目的把握能力。

四、项目载体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

根据上文阐述的项目载体教学过程,本文将其应用于审计学课程“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教学中,该循环以一般制造业企业为背景,基于一般制造业企业业务活动特点梳理该循环包含的主要业务活动及其关键控制点,根据风险导向审计原理,将风险评估结果、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联系起来,以实现审计目标。“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部分内容较多,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尝试在该章教学中使用项目载体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循环审计的直观认识,抓住审计重点。

(一)项目载体教学法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教学中的实施

1.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项目开发。本文以一般制造业A公司为例,梳理A公司销售业务主要流程,相对来说,与该循环相关联的部门和具体业务都非常多。首先,由销售部门获取客户订购单,如果涉及到赊销业务,再由信用部门根据客户的信用记录批准赊销信用,仓储部门根据签字授权后的订单发出货物,运输部门负责货物运输,财务部门负责开具发票、记录销售和收款。对于异常的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等,公司也需要如实记录,期末根据可回收性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A公司销售业务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活动图

2.审计小组成立。本文实验的班级是某高校会计学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具体学生数量为43人,本文把学生分成5个审计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8人左右。其中安排1名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负责;2人实施风险评估,2人实施内部控制测试,2—3人实施实质性程序,1人负责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实质性程序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审计和收入审计,实施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的人员中可以有交叉,并安排其中1人担任主审。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咨询师,学生对项目实施有任何问题可以及时向教师咨询。

3.审计计划制定。首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审计项目是A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念,A公司的行业环境和法律监管环境、治理结构和经营活动、会计政策等都会影响到该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因此,应当由风险评估审计师和主审实施,项目负责人把关,以确保风险评估程序的有效性。其次,确定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的目的是在了解A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实施控制测试,对销售业务和收款业务实施实质性程序,最终确定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相关项目是否存在重大错报并得出结论。该环节由项目负责人和主审共同确定。随之确定企业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会计问题,明确重点审计领域,该流程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该环节由项目负责人和主审共同确定。然后,在分析了审计风险后,审计项目小组要考虑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和方法。项目组一方面要结合审计风险分析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考虑时间安排选取适当的审计方法,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课时安排是6个课时,差不多两周时间,因此要求每个项目小组在本部分课时结束前完成审计项目。该环节经过项目组讨论后,由项目负责人确定。上述所有环节,在必要时都可以向教师进行咨询。

4.审计项目实施和审计报告。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保持着较高的热情,认真对待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包括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和收入实施实质性程序等。其中审计的难点在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环节,因为要使用观察、询问及重新执行的程序,而这些程序在项目载体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实施,因此本文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文字资料实施检查程序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结合报表数据推断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强调项目组成员之间应保持组内有效沟通,有问题及时向教师进行咨询,将审计过程及时完整地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最终形成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专项审计报告。

(二)项目载体教学法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在项目载体教学法实施后,为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本文采用座谈了解学生对项目载体教学法的主观感受,采用课程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客观效果。

1.学生对项目载体教学的主观感受。其一,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认识;其二,了解学生对项目载体教学法过程的感受;其三,了解学生对项目载体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判断。

2.学生通过项目载体教学的客观学习成果。关于项目载体教学客观学习成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项目实施过程是否规范、实施结果是否有效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评价项目实施过程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完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对于这一因素的考查要贯穿于学生完成项目的全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学生应先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与总结。教师根据对审计工作底稿的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给予中肯且合理的指导和建议。二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审计测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审计测试的内容涵盖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活动及其控制测试以及应收账款和收入的实质性程序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学生对销售与收款循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五、推动项目载体教学法实施的建议

(一)注意师生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由于学生在课堂角色中的被动性,学生对学习知识目的认识存在盲目性,对所学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困难重重。而在项目载体教学法中,从审计项目开发、审计小组成立到审计计划制定、审计项目实施到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项目最终完成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从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规律的主动追寻,教学活动的主角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起辅助、指导、监督及咨询的作用,目的是保证审计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项目载体教学法的实施一定要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尤其是教师,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干预过多,应该学会“放手”,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优化项目来源

项目载体教学法下,项目本身的质量尤其重要,有了好的项目也就成功了一半。一般来说,项目可以由专业教学团队模拟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开发,但是由于教师平时主要关注理论研究,较少参与实际项目全过程,闭门造车设计的项目可能存在简单、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从而影响项目载体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因此优化项目来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较好的项目来源是由高校教师和审计实践部门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局、企业内部审计等联合开发,既能体现理论深度,又能满足审计实践性要求。这样的项目应用到审计教学中才能真正改进项目应用效果,达到综合性教学目标。

(三)重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教师素质是决定项目载体审计教学方法实施成败的关键。传统教学方法偏重理论,主要从理论知识传授角度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项目载体教学法不仅注重理论水平,还要求教师具备实战经验。就审计专业而言,要求任课教师应当具有现场审计工作经历,熟悉审计整套流程,具体包括项目计划、项目实施、工作底稿记录直至最后的审计完成。同时,整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项目组的沟通合作协调,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以指导,因此还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定项目管理能力。可以说,传统“说教”的作用在弱化,更多强调“引导”,引导是教师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要求学校和教师个人共同努力,扎扎实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审计学收款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No.8 3月1日后,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
“收款码禁止商用”系误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对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