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周边地区美洲鲥养殖产业绿色发展调研报告(上)

2020-09-17 07:35施永海,曹祥德,徐嘉波
科学养鱼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洲苗种长三角

美洲鲥养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小有规模,为了解该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考察该产业是否适合都市产业发展、是否可以引导其产业的绿色发展,调研组于2019 年7 月对美洲鲥养殖产业现状开展了调研。调研组采用实地走访、电话网络和座谈等形式,对技术服务人员、养殖户、商贩、外销主要经销大户等调查问询,考察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美洲鲥繁育、养殖及流通等领域的发展情况,对美洲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科学有效地管控美洲鲥绿色养殖提供依据,为都市型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美洲鲥产业的概况

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又名美洲西鲱或美国鲥鱼,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魁北克省到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河流和海洋中,系生殖洄游鱼类,丰腴肥硕,肉鲜味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且适合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因此,美洲鲥被引种到很多国家。在国内,美洲鲥因与中国鲥的外形相似、肉质可相媲美,在长江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于1998 年率先从美国引进美洲鲥受精卵进行人工繁养。2003 年开始,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及另外几家单位大批量引进美洲鲥受精卵进行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美洲鲥深受国内市民的喜爱,塘边价格也非常高,达150~200 元/千克;在消费市场上,上海有很多饭店和市场有美洲鲥的销售,如小南国、盒马生鲜等。美洲鲥非常适合工厂集约化养殖,是都市型渔业良好的备选品种。目前,我国美洲鲥的养殖面积日益扩大,每年投入的苗种量在200 万~300 万尾。在上海的青浦、嘉定、金山、浦东、松江等区均有养殖,美洲鲥养殖产业已基本形成;但是上海的美洲鲥养殖规模还不算大,养殖户相对分散。

二、长三角地区美洲鲥繁育情况

随着美洲鲥消费市场及养殖户的认可,美洲鲥繁育市场也逐渐扩大,由原来的两三家控量生产,到现在公司、个人一起发展,出现大小繁育场十来家,且出现养殖大户自己育苗养殖的现象。现在,美洲鲥繁育关键技术已逐渐摸清,各个繁育场的育苗量也逐年增加,苗种生产总量逐年稳步增加,但总的数量还不是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在长三角地区,从事美洲鲥的繁育单位和个人大概有10家左右,苗种生产超过10万尾的规模化繁育单位和个人有5~6 家,这几家大户加起来,长三角地区每年的苗种生产量100 万~200 万尾(表1),几家小散户加起来每年有10 万~20 万尾。另外,还有一家专门做从美国进口野生美洲鲥亲本人工授精后的鱼卵进行苗种培育的,2017-2019 年的苗种生产数量分别为6 万、12 万和15 万尾。因此,长三角地区美洲鲥苗种生产总量逐步上升。美洲鲥繁育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有4~5 家,也是苗种生产的主要地方;上海有2~3 家,但苗种繁育受到养殖土地性质限制和地下水开采限制的影响,苗种生产量均较少。

美洲鲥苗种价格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别是2017 年:前期,3~5 厘米的苗种在3~4 元/尾,但到后期,5厘米的苗种涨到8~10元/尾。这两年苗种价格相对较稳定,一般3~5 厘米规格的鱼种在3~5元/尾,基本维持在1元/厘米的标准。

表1 2017-2019年长三角地区美洲鲥繁育主要单位生产情况 万尾

三、上海地区美洲鲥养殖情况

目前,国内美洲鲥养殖的投苗量一年大概在200万尾,主要集中在江苏地区,特别是江苏中洋集团每年放养30 万~50 万尾,地区遍及江苏、湖北、江西等省,其余养殖户大多集中在江苏的常熟、镇江、常州、苏州、海安等地区,上海地区养殖约20万尾,约占全国的10%。

上海养殖美洲鲥起步比较早,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站)是国内第一家引进美洲鲥鱼卵的,从1998 年开始,在美国当地捕捞野生美洲鲥亲本进行人工授精,然后空运到国内,进行苗种培育。2004 年市水产研究所野生亲本美洲鲥苗种的生产量已经达到10 万尾左右,当时市水产研究所奉贤基地就开始养殖试验,同时还有两家也开始试养:一家是上海青浦任屯、另一家是江苏海安中洋集团。美洲鲥养殖产业发展至今,上海有9~10 家养殖美洲鲥的单位和个人。另外,今年又有几家养殖单位想试养美洲鲥,如崇明就有两家。

1.养殖规模

上海美洲鲥养殖单位有9~10家,养殖的数量见表2。2017、2018、2019年上海地区总的放养量分别为8.2 万尾、20 万尾和30.3 万尾,养殖数量逐年上升;养殖成活率第一年在50%~80%,第二年在50%~60%;2018 年和2019 年总产量分别为2万~3万千克和5万~7万千克,其中,养殖最多的区是金山区,特别是金山亭林,2018 年放养12万尾,2019年放养15万尾,半成鱼保存7万~8万尾,规格在0.4~0.5千克/尾。

2.养殖模式

上海养殖美洲鲥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大棚结构池塘养殖和半工厂化养殖。

(1)大棚结构池塘养殖模式。市站基地主要采用这个模式,利用土池大棚结构,冬季遮盖塑料薄膜保温,夏季盖遮阳膜遮阳降温。池塘面积2~5 亩,水深1.5 米以上,养殖密度800~1 200 尾/亩,养殖周期在23~26个月。

(2)半工厂化养殖模式。除了市站,其他合作社多数采用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大型水泥池,一般面积在50~300 米2,水深1~1.2 米,水泥池上方采用遮阳膜,配备微孔增氧设施,采用井水调温养殖,养殖密度5~8 尾/米2,养殖周期18~20个月。

3.养殖饲料

养殖用饲料均采用海水鱼膨化饲料。上海地区的饲料品牌比较多(表3),前几年主要采用粗蛋白质含量40%的膨化饲料,价格在8 000元/吨,近年大多数养殖单位采用粗蛋白质含量44%的膨化饲料,价格在1 万元/吨。养殖饲料系数在1.8~2.5。最近,在市农业农村委新型经济主体项目的支持下,青浦任屯、嘉定万金、市站奉贤基地等开始尝试用绿色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4%~45%,价格为10 500元/吨。

表3 上海地区美洲鲥养殖主要单位的饲料使用情况

猜你喜欢
美洲苗种长三角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曾经称霸北美洲的美洲栗濒临灭绝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美洲野牛当宠物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