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驱动视域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17 09:06蒋婷婷林晓艳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咨询工程造价专业

蒋婷婷 李 杰 林晓艳

(1.福建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 2.福建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近年来, 我国基本建设和涉外工程规模逐步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213,943.56 亿元,增速9.5%[1],而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投资体制和价格机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BIM 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工程造价领域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从业人员来支撑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 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走向国际化奠定基础。

一、目前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高校纷纷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 并且加大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但结合目前工程造价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该专业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向单一,课程体系仍然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缺少BIM 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的引入,人才培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 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问题, 由此导致了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高校应针对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创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二、三项驱动的内涵及意义

高等院校为培育出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专业人才,需要从政策、行业和技术三个层面厘清工程造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政策驱动

图1 相关政策的驱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沿线国家的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日益国际化。并且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先进的工程咨询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给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带来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高校应该结合EPC、PPP 模式的人才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行业驱动

图2 工程造价行业的需求

近年来工程造价行业持续发展,总体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在市场驱动下, 工程造价业务由传统的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审核(计)逐步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全生命周期造价咨询以及价值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产品发展。 工程咨询市场需求旺盛,委托方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因此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服务为委托方增加价值,才能让工程造价咨询活动发挥辅助决策、加强管理的作用,保证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体现其真正价值。

(三)技术驱动

图3 相关技术的内涵及价值

应用基于BIM 的建筑工程设计、生产、运输、装配及全生命周期精确管理能够促进工业化建造,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基于BIM、物联网等技术的云服务平台, 实现产业链各参与方之间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协同工作,提升建造效率。BIM技术和工程造价大数据应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源, 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促进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

三、三项驱动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政策层面上,一带一路的发展和PPP、EPC 等新的模式给工程咨询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但对从事EPC、PPP 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人才的能力要求往往是更为综合性的, 需要通晓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有效地统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各个参与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合作。

行业层面上,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的需求, 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高校应该分析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行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关注专业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 使之在校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锻炼自身操作技能的同时增强就业竞争力。

技术维度上,未来工程活动将呈现智能化形态,数字化、 信息化和物联化将是这种技术形态的主要特征, 工程产品与服务都将面临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全面转变。 BIM 出现,算客工场壮大,意味着算量业务的日益底层化并导致算量与咨询业务剥离,工程咨询产业链向前端和后端移动, 将需要大批具有潜质的造价工程师的参与[8]。 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大量构件可以直接以产品的方式计价, 不再需要传统算量计价这个过程。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知识交叉融合、工作专业化与综合化高度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在政策、行业和技术三项驱动下,工程造价专业应该培养以建设工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的法律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知识, 为建设项目的投融资管理、 合同管理、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建设方案的比选与优化、 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与组织, 以及建设工程成本、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要素的综合优化等提供服务的熟悉技术、掌握经济、擅长管理、能开拓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属于融知识密集型、技术型、实践经验型为一体的智力服务行业, 因此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且丰富、实践和学习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能满足复杂多元行业的发展需求。 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 高校应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丰富培养方向

根据项目投资特点、岗位性质、业务范围,可以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划分为三类: 一是基础型业务技术人员:从事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等基础工作的人才;二是骨干型业务技术人员:具备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沟通协调能力的人才;三是专家型业务技术人员:具有前瞻性、决策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基础型业务技术人员应该是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骨干型业务技术人员应由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进行培养, 而研究生层次应以培养专家型业务技术人员为己任。 未来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不应止步于基础型业务技术人员,而应该朝着骨干型和专家型业务技术人员的方向培养,由此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 应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建设经济与管理服务的需要,以市场需求和地方建设为导向,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办学优势,制定具体明确,可分解落实,能操作实现,可检查评估的培养目标。 同时各高校应在开设房屋建筑类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多开设些涉及机电、地铁、城轨、市政等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出更多不同方向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使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结合行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的实施是以课程为基础, 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 各高校首先应该注重加强土木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五个知识模块的有机衔接,要以造价工程师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具备分析、研究、解决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校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引入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管理与数据库、计算机信息技术、BIM 技术与应用、BIM 软件建模等课程。 该类课程的设置能够让专业人才具备使用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建模、 计量、 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能力。 同时学以致用,对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竣工各个阶段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优化造价资源配置,学会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来提升信息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大幅降低服务成本。

再次,应将PPP、EPC 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三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分散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进行讲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将PPP、EPC、全过程工程咨询所涉及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和贯通, 并且通过案例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训练, 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 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环节设置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初步的工程咨询能力,通过与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和建筑环境等专业开展基于BIM 技术联合毕业设计, 以一个建设项目决策咨询、设计准备、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管理、设备定制、材料采购、造价管理、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项目管理为对象, 并利用BIM 技术将这些项目管理与咨询环节贯穿起来, 通过各专业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建筑类九个专业已经开展了两届BIM 联合毕业设计,基本形成了建筑学专业牵头,工程造价等专业全程参与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各专业学生增强了协作意识、整体意识,强化各专业学生协同管理的理念, 增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的综合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高校应从引导学生更新创新创业理念,将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专业的师资团队等方面采取措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切教育形态和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加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内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工作坊的形式居多, 工作坊实践教学是一种校内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活动”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由福建晨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顺恒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的晨曦工坊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一个基于BIM 技术的学习与实训平台, 由晨曦公司提供工作平台,顺恒公司提供实际项目,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并通过参与实际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业务获得成长, 福建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通过“BIM+创新创业”模式参与了晨曦工坊的实践。通过晨曦工坊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信息智能化的行业发展。 该实践教学模式效果显著,既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又能进行校内实践教学,满足了行业能力的标准要求。

五、结语

在政策、行业和技术的驱动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有了全新的变化,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且丰富、学习和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方能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因此高校应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动态、行业需求呼声的前提下,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在培养过程中做到知识与技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和实践的融合,学生能力模块与行业需求的契合,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咨询工程造价专业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