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立体模式的财务审计课程改革探究

2020-09-17 09:06董小红周雅茹
铜陵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务财务教材

董小红 周雅茹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代先进的教学培养方式,各高校不断探索教学新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教学模式。

财务审计是审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为例, 以制造业的业务循环为路径, 对其中重要的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测试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可以看出,财务审计与会计实务联系紧密,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知识基础,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对制造业的业务循环不熟悉,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停留在照本宣科的状态, 无法让学生对财务审计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社会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等要求越来越全面, 高校必须要重视对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模式思维,将审计原理及理论知识运用到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培养出能够胜任企业相关岗位的高层次应用性经济管理类人才。

二、财务审计课程教学相关文献综述

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财务审计的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从目前来看,学者们关于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并不多见。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的引用、教学模式和方法、配套教材的选择及师资、考核等方面。

张琴(2018)通过分析高校财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她强调通过提炼经典案例进行原理讲解,把深层次的理论呈现给学生[1]。 其他学者也认为审计教学中应该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张燕,2009;颉茂华和刘冬梅,2013)[2-3]。 但是案例教学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待提高(周芳,2006)[4]。 在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多媒体、电算化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叶雪芳,2001)[5]。 此外,案例教学应该结合当下金融时事,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审计法律法规。 关于教学模式的选择,宿怡(2019)提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将教学方式、审计综合知识与教学科研融合在一起。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试制度[6]。 马娟 (2011) 构建了 “教师导学——学生自学——教师助学”的互动教学模式[7]。 关于教学方法,从早期研究来看,Heintz 和Groomer(1994)指出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8]。 从近期研究来看,教学方法不断拓展和延伸,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专题汇报法”。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财务审计课程的教学都要注重教学效果,提升内容科学性。同时,课程的教材选择也至关重要,周芳(2006)指出财务审计课程可供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太少,部分教材已经陈旧,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同类教材的同时开发自己的高品质教材[4]。 郭文尧(2016)认为财务审计教材要从实务调研出发,编写审计模拟实训教材,应用于审计实践教学[9]。 此外,从师资和考核方式上而言,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审计人才的关键。 要综合评价学生表现,从平时成绩、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三方面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建立合理的财务审计考核体系。

三、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考

(一)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审计执业环境的变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造假手段五花八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转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站在企业宏观角度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做出合理判断,具体而言,审计人员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治理水平、内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有战略分析、绩效分析、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技能。 因此,高校的财务审计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2)传统财务审计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实践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现行财务审计“填鸭式”的授课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并且缺乏实务操作训练使学生思路闭塞, 与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 尽管国内很多高校实行案例教学,引用的多是国内外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年代久远,企业当时面临的环境与现代企业面临的环境大相径庭, 难以使学生对完整的审计流程的具体运作有整体的把握, 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财务审计教学必须引入全新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务操作技能。

(二)构建财务审计课程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

财务审计是一门以会计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经济法等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成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我们提出构建财务审计课程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即 “课堂教学——审计实验室模拟审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顶岗实习”,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与设计,实现三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紧密结合, 从根本上改变财务审计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复杂且内容抽象的现状,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融合, 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加强学生未来就业的优势。

四、财务审计课程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如何落实财务审计课程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从课堂到岗位的角色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层次逐步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最终落脚到实习岗位上,做到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着力打造“三阶段教学——三类项目教学——三种实践教学”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一)开展三阶段教学

(1)理实一体教学,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教师在讲解财务审计理论知识时, 组织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务中,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理实不分先后顺序,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不论采取何种顺序,最终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图1 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2)校内综合实训,即学校建设财务审计实训室。 实训室分岗位实训满足学生对财务审计校内仿真实训的需要。 关于财务审计仿真实训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围绕企业对不同岗位性质的具体要求对财务审计课程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课程教学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更优秀的综合性审计人才。

(3)企业顶岗实习,即学校统一组织或由教师安排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 为了及时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学院要与实习企业相关人员定期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企业关于学生实习情况的满意度信息。

(二)打造三类项目教学

(1)虚拟项目,即市场潜在项目。 财务审计课程要求结合项目进行教学, 教师根据相关信息判断财务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把项目内容嵌入财务审计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大小,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个人或分成小组对所选项目展开训练。

(2)真实项目,即社会审计项目。 首先由授课教师将其细分为若干子项目,并且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其次由各小组组长给其成员分配具体任务,最后对此项目进行模拟训练,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企业项目,即与学校紧密合作的企业项目。 对于这些企业存在的项目若是需要学校师生加入, 教师应该主动带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实时跟进,学生能够较好地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 真正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夯实三种实践教学

(1)模拟演练教学。 即授课教师以财务审计课程中关于制造业的业务循环为基础, 根据各个业务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项目,并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深入地讨论和训练。

(2)虚拟演练教学。 即积极引入与学校合作企业的项目,并且进行项目的岗位分工,在不同的岗位性质上进行演练,引导学生把财务审计理论知识结合具体项目案例进行操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岗位实践教学。 即评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不集中,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因此信息化平台可以全方位记录每个学生的实习过程, 发挥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

五、构建财务审计课程三维立体教学模式的保证措施

(一)改变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得分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即将一张试卷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这种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只是一味地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不适合于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新模式下,教师的考核方式应当多样化,在兼顾理论知识考察的同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的实训情况和实习表现纳入考核范围,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 另外,也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闭卷或者开卷考试,选择笔试或者口试。

(二)加强校企合作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一方面,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在校的实习机会, 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能够锻炼其实务操作能力,形成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同时可以让企业的优秀人才走进课堂,通过彼此的交流明确当下企业的实际需求, 学校则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使得课堂知识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专业的审计人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对企业也是有利的, 学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便能了解并熟悉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降低了员工未来的培训成本,并且企业的优秀人才走进课堂, 在向学生传输文化和理念的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三)加强师资建设

Albrecht(1998)[10]指出学校不能指望教师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 师资是教学质量最终的保障。 财务审计课程的内容抽象、综合性强,涉及较多审计准则的条文,不仅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方式无法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自身独立思考与实际操作的直观感受。 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审计教师,必须将课堂与实务、理论相结合。 教师应当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还提高了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应积极展开定期培训、学术会议、继续深造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授课教师的理论和实务水平。

(四)建设审计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理论教学配合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 建设校内财务审计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为培养会计与审计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仿真的工作场所, 是学生从课堂走向顶岗实习的一个过渡阶段。 具体而言,实训室的模拟演练应当划分不同岗位,让学生熟悉不同岗位性质的工作内容,例如,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从最初审计业务的承接、 业务约定书的签署等到审计项目工作计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再到审计报告的出具, 这其中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其对审计程序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要熟悉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等。 学生通过切换不同角色不断熟悉财务审计的工作流程,为顶岗实习及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财务审计教材

由于财务审计内容上涉及许多准则条文, 因此教材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根据准则的不断更新而及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完善。 对于教材的编写,一方面,适当增加实训板块。 详细介绍财务审计中不同的业务循环涉及的审计方法,作为学生实际操作的有效参考, 使学生对审计流程有更完整的把握和更直观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合理性与可理解性, 对于内容抽象难懂的部分要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总的来说,关于财务审计教材的撰写,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拥有丰富教学经验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合作完成。

六、结语

为了适应企业对审计人员的实践需求, 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财务审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相应地改革和调整。 各个高校应该结合具体的就业形势不断调整学生的培养计划并有效落实,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审计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围绕教材、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财务审计课程“课堂教学——审计实验室模拟审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顶岗实习” 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另外,学校应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关于财务审计课程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审计人才,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有效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的结合,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培养出适应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有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

猜你喜欢
实务财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