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吉林省肉牛业的影响

2020-09-17 09:41调研赵玉民张嘉保高云航吴健袁宝吕忠黄鑫张越杰王鹏陈承祯秦立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肉牛吉林省养殖场

调研│赵玉民 张嘉保 高云航 吴健 袁宝 吕忠 黄鑫 张越杰 王鹏 陈承祯 秦立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王英明 毛文智 刘振文 侯庆峰 张志国 孙华 于洪伟(畜牧站工作人员)

相关企业负责人

2月10~17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赵玉民、张嘉保、高云航和张越杰等岗位专家团队联合公主岭综合试验站和延边综合试验站以及相关人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吉林省肉牛产业带来的影响、采取的救助措施以及后续恢复生产等情况,分别对吉林省种公牛站和肉牛养殖场户进行了调研。

一、种公牛站

吉林省共有4家种公牛站,饲草料储备充足,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满足越冬需求。然而,恰逢春节与疫情同期,饲养员和技术人员无法返场复工。造成冷冻精液生产受限,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减产冻精54万剂。为了节约饲料、降低成本,部分企业提前将品质稍差的种畜转为肉用,共损失512万元。

在经济受损的同时,种公牛站为了稳定客源、保证企业发展,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一,针对省内能够送达的客户,采取上门供应液氮的方式保证冻精存活;第二,动员省外和省内不能送达的相对集中的客户将液氮集中在一起保存冷冻精液,待疫情结束后再给予客户相应的补偿。

二、养殖场

吉林省肉牛养殖以长春、吉林、四平、松原地区饲养的西门塔尔牛为主,白城和延边地区分别以饲养草原红牛和延边牛、延黄牛为主。针对上述养殖区域的13家繁育场、8家育肥场和27家繁育场+育肥场开展调研工作,涉及育肥牛9003头、繁育母牛7441头、犊牛2582头,共计1.9万头。

1.对肉牛繁殖效率及配种的影响。随着疫情缓解,吉林省肉牛繁殖及配种影响逐步得到解决,仅有个别大中型养殖场配种人员因节前回家探亲,受到封闭管制,无法及时返岗复工。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中、小规模养牛场及基层配种站逐步恢复正常工作,部分牧区养牛企业仍使用公牛自交的方式,受疫情影响较小。繁殖工作受影响较大的企业仅占总养殖企业的14.6%,受影响较小的企业占20.8%,其余64.6%的养牛企业繁殖工作未受影响(图1)。在受影响的企业中,76.5%的企业影响了1个配种情期,仅有23.5%的企业已经影响了2个配种情期(图2)。液氮生产企业已复工,大部分县级畜牧管理部门已经完成液氮的调配与补充,调研时发现仅有1个县的液氮未及时到位,预计一周内相关补充工作能够完成。2月底前,吉林省肉牛养殖企业繁殖管理及配种工作基本恢复正常。

◎图1 吉林省肉牛养殖企业繁殖工作受影响比例

◎图2 吉林省肉牛养殖企业繁殖工作受影响程度

2.对饲料储备的影响。吉林省肉牛养殖场在秋季储备越冬饲草,均能够保证饲喂到第二年的3~4月份,因此受疫情影响较小。但由于精饲料保质期相对较短、价格波动明显,一般养殖场不会储备过多的精饲料及相关原料。调研时发现,各个养殖场储备精饲料仍能使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比例分别为17%、25%和58%(图3)。

◎图3 吉林省肉牛养殖企业精饲料储备情况

针对饲料紧缺的情况,面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开展了调研工作,收回调查表6份。结果显示,疫情导致66.66%的饲料加工企业停工、停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针对上述情况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开设绿色通道,保障饲料等物资供应,情况已明显好转。调研结束时已有83.33%的饲料公司恢复生产。随着饲料等物资运输逐步恢复,相信养殖企业整体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3.对饲养成本的影响。每头牛每天饲养成本增加12~50元,平均为23元。饲养成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流通不畅,饲养周期延长。另外,部分企业担心储备的饲料不够充足,高价购买饲料。还有部分企业饲养人员假期返乡探亲,节后无法正常返场工作。甚至有些饲养人员由于害怕被传染上疾病提出辞职,造成了部分养殖场的用人荒。个别养殖场给出高额工资聘用到饲养员造成生产成本增加。有的企业减少了对肉牛饲料的投入,短期内未受影响,但是时间过长会影响肉牛育肥和母牛繁育。即使后期增加饲料投入量也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也将造成饲养成本增加。随着公路运输逐步恢复,物资运输畅通,饲料等价格将回落,饲养成本也将随之减少。

4.对肉牛售价的影响。调研结束时,肉牛交易仍未恢复。认为育肥牛降价2元/千克、4元/千克的养殖户分别占36%和27%;认为涨价2元/千克、4元/千克的养殖户分别占29%和8%。认为繁育母牛降价2元/千克、4元/千克的养殖户分别占15%和10%;认为涨价2元/千克、4元/千克的养殖户分别占33%和42%。针对养殖户而言,期望尽早出售肉牛盘活流动资金,所以疫情过后可能会出现销售高峰,从而造成价格短期内降低。繁育母牛始终是刚性需求,因此价格不会有较大变化,甚至有可能增加。

5.对复工的影响。企业复工主要受交通受限、人员往来受阻等因素的影响。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统计的48个养殖场户中,仍有部分养殖企业(户)的复工受到疫情影响,但尚无受影响较大的养殖场。其中复工70%的养殖场有3个,占总场数的6%;复工75%的养殖场有1个,占总场数的2%;复工80%的养殖场有10个,占总场数的21%;复工90%的养殖场有1个,占总场数的2%;复工100%的养殖场有18个,占总场数的38%。

复工率低的养殖场多为饲养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由于用工数量较大,部分员工家在外地,因春节期间回家探亲,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返回,导致牛场人员紧张,由于无法复工人员多为饲养员,且多处于成功返程后自我隔离状态,一般在两周内能够返岗,因此尚能够维持养殖生产。无影响的养殖场15个,占总场数的31%,说明目前养殖场用工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主要原因是百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场,用工以家庭成员为主,基本不受影响;中等规模养殖场用工规模不大,平均雇工5~8人,且养殖场雇工多来自本地区,部分人员为养殖场所在村的村民,本村内人员流动基本不受影响。受影响养殖场多因为部分雇工来自外村或外地,受疫情影响不能复工(图4)。

◎图4 养殖场复工情况

6.对兽药及防疫的影响。在兽药和防疫环节,主要受兽药厂开工不足、兽药销售企业停业、物流受限、人员流动受阻等因素影响。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统计的48个养殖场户中,仍有部分兽药疫苗供应和防疫受到疫情影响,但尚无受影响较大的养殖场。其中受影响较小的养殖场有15个,占总场数的31%,无影响的养殖场33个,占总数的69%,说明目前养殖场常规防疫和疾病治疗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原因主要为多数牛场在春节期间储备了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品,能够保证养殖场的基本需求。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疫情的持续,养殖场仍然存在一定的疾病防控风险。

三、自救措施

疫情对肉牛产业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采取人员隔离、限制物资流通等非养殖因素。虽然国家已经明确要求不得随意封路堵路,但是吉林省部分地方依然存在“土政策”。同时,物流从业人员出于对疫情担忧,返岗积极性不高。据调查,吉林省分别有70.8%、36.0%和41.4%的国、省和市县级龙头企业反映物流能力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

1.主管部门。肉牛饲料和相关产品的输送渠道不畅,是目前肉牛养殖场遇到最棘手的问题。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针对当前问题根源,制定和公布了多项政策,以缓解和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养殖等相关行业的经济损失。先后颁发《致全省畜禽养殖场(户)告知书》《致全省畜禽屠宰企业疫情防控告知书》《关于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积极保障饲料等生产投入品和畜禽等“菜篮子”产品有序流通的紧急通知》,转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吉林省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指挥部发出了紧急通知,为全省大型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屠宰企业、兽药企业提供民生保供资质证明,要求各地指挥部认真做好证明发放、查验和指导工作,切实解决各相关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运输难题,保障了吉林省大型养殖企业的物资需求。同时对中小养殖企业的需求也进行了深入摸排,相关证明发放也同步申请,进而确保了跨区域运输,打通了产业链条,最大限度降低产业链中各主体的经济损失。

2.繁殖改良部门。吉林省畜牧总站传达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繁殖改良部门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将冷冻精液和液氮配送至养殖相对集中的县、乡、村。物资车辆停于村口,不进村。村内的兽医或者繁殖改良人员负责到村口补充液氮和冻精。个别县市因缺少液氮配送车辆,加之村道路不畅或者村内没有固定的兽医人员与繁殖改良人员,无法配送,但对整体产业发展影响不大。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吉林省肉牛生产顺利进行。

3.养殖企业。肉牛养殖企业要坚定疫情过后市场恢复的信心。随着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情况的好转,企业、学校等单位复工复课,餐饮行业得到恢复,牛肉市场需求将明显增加,必将拉动牛肉价格上涨;相关企业应按照各级管理部门要求,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并积极探索在严格疫情防控条件下怎样提高牛场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认真对生产区、生活区进行消毒,为员工配发消毒装备和物资,保证人员安全;积极挖掘现有的生产物资,统一调配;调整细化肉牛养殖方案,保证生产重要环节不受影响,保证牛场经济效益和企业平衡运行,为2020年年底犊牛价格上涨、2021年牛肉价格上涨做好应对措施。

四、未来产业发展的建议

1.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针对在疫情期间支撑作用明显,但受损失严重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贷款支持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拿不到专项再贷款、经营遇到困难的农业企业,延长贷款期限或无还本续贷,降低贷款利息或减免逾期利息。

杜绝盲目抽贷、断贷行为,以缓解肉牛产业资金压力。对不裁员或减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针对保供民生企业可发放贷款。在疫情防控应急物资、民生物资采购和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及畜禽(产品)运输过程中,给予道路通行方便。

2.科学调整生产方案。养殖企业科学合理调整不同阶段肉牛饲养管理方案,通过生产母牛良繁、补偿生长育肥、犊牛科学饲养、疾病科学防控等,最大限度做到饲草料优化组合搭配,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经济损失。加工企业主动对接市场,通过线上各类农产品销售平台等拓展销售渠道,合理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复工,有序组织市场投放和供应。

3.启动各级牛肉储备制度。针对疫情期间出现的市场供应环节受阻、生产环节停滞两难局面,及时启动各级牛肉储备制度,牛肉就地就近储备,同时养殖企业适当延长育肥牛出栏时间。通过牛肉储备,不仅可以保障居民肉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和畅通,同时解决了育肥牛难以出栏问题,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良好的物资保障。

4.规范产业、实现绿色安全生产。规范和完善肉牛繁育、饲养、销售、屠宰、加工、餐饮等方面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强调全产业链的绿色安全生产。重点针对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溯源系统;规模化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产业健康发展基础。

5.协调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产业技术体系建立农业产业技术大数据信息平台,共建行业预警阈值,实现产业信息及时共享和精准预警。同时开展农业不同产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促进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肉牛吉林省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