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内蒙古重点肉牛产区的影响

2020-09-17 09:41调研赵玉民张嘉保高云航韩明山郝建刚吴健袁宝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肉牛内蒙古养殖场

调研│赵玉民 张嘉保 高云航 韩明山 郝建刚 吴健 袁宝(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敖日格乐(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相关企业负责人员

2月11~23日,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通辽综合试验站、乌拉盖综合试验站联合内蒙古现代农牧业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敖日格乐以及体系岗位专家张嘉保、赵玉民、高云航等专家团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内蒙古自治区重点肉牛产区肉牛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由于内蒙古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中部的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区域、锡林郭勒盟的牧场和养殖场,其中通辽市在肉牛养殖方面,无论是从存栏量还是从改良效果来衡量,均是内蒙古的翘楚。西部区主要以奶牛为主,肉牛存栏很少。因此,本次调研重点针对内蒙古东中部草原区和城乡结合区内的肉牛养殖及定点养殖场展开。参与调研企业15家,其中繁育场4家,育肥场11家;涉及繁育母牛9.48万头,育肥牛4.17万头。

二、结果分析

内蒙古肉牛养殖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繁殖母畜及12月龄以内的仔畜养殖95%以上均在广袤的草原(如:锡林郭勒大草原、科尔沁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并且以自由散放的方式生长,只是每天定时的饮水时间由人工协助解决。由于人口分布十分稀疏,并且牧民历来都习惯彼此独居,相隔至少几千米,因此几无疫情发生,肉牛养殖基本不受影响。现在的影响是仔畜、淘汰母畜及应售卖的商品畜因无“老客”收购暂时滞销,如果疫情持续时间不长影响并不大。同时,每年进入10月,肉牛养殖区域就开始降温、降雪。受自然条件限制,道路上的积雪无法及时清除,造成封闭。肉牛所需饲草料、兽药、液氮、冷冻精液等物资的运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广大养殖户每年都会提前准备好越冬饲草料等物资,修缮圈舍保证肉牛正常越冬。

对于城区养殖场而言,按饲养规模主要分为:大规模(1000头以上)、中等规模(300~1000头)、中小规模(100~300头)和小规模(100头以内)。这些养殖场每年冬季也都会准备充足的饲草料和生产必需物资。疫情期间各旗县均采取封闭管理,人员流动基本停止,但由于当地养殖场户的养殖人员绝大多数为本地人。因此,在人员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对于当地养殖户的影响不大。

总体来看,内蒙古重点肉牛养殖区肉牛产业受到的影响较小,具体情况如下。

1.对繁育的影响。大型养殖场肉牛繁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优秀公牛,利用本交的方式直接繁育。第二,购置优秀冷冻精液、聘请专门的配种人员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育。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各个养殖场之间直线距离较远。因此,纯草原牧民肉牛繁殖采取本交的不受影响,人工授精的由于冷配人员流动受限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养殖企业均利用人工授精方式繁育肉牛,并且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准备了足够的冷冻精液和液氮。截至调研结束时,预计草原牧民肉牛繁殖耽误配种30天左右,规模化企业耽误肉牛配种日期10~20天,平均15.5天。企业均表示此次疫情未对肉牛繁育造成大的影响。

2.对饲料方面的影响。

(1)精饲料。中等规模以上的养殖场使用的精饲料中,能量饲料为玉米,由于内蒙古东部地区(特别是通辽地区、兴安盟地区)属于全国玉米主产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储备玉米,养殖场随时可以填补缺口,只存在小幅度价格浮动,影响不大。混合饲料方面,在当地存在很多家中小规模生产企业(如天祥、科翔、恒兴、盛宏、立峰等),当地的养殖场大多用本地所产的饲料产品,春节前均有部分储备,无须外运。从2月10日起,当地饲料厂家已陆续复工,即使没有开工的也有一定量的产品储备,能够销往市场,解决养殖户需求。

小规模的养殖场基本采用粗放养殖,精饲料主要为玉米(或将玉米蒸熟碾碎饲喂),粗饲料就是玉米秸秆经粉碎下窖储备后使用或用青贮玉米。这些饲料资源每年都会在10月前准备充足。

以30天为标准分类进行了统计。精饲料仍可饲喂30天、可饲喂30~60天和60~90天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3.33%、33.33%和53.33%。根据目前当地疫情情况来看,养殖企业精饲料储备充足。

(2)粗饲料。内蒙古东部区地理位置决定养殖用粗饲料绝大部分为玉米秸秆(黄贮)和青贮玉米(包括全株青贮玉米),两者结合占粗饲料的比例超过97%,其他极小部分由酒糟替代,而且,上述粗饲料的供应均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每年的8~9月就需要制作贮存全年所需的青贮饲料;10~11月需要储备全年的秸秆饲料。因此,粗饲料的储备量完全够用。

3.对出栏方面的影响。本次调研显示,疫情共影响7800头肉牛出栏。统计显示,13%的养殖企业认为此次疫情对生产的影响较大,而87%的企业则认为对生产没有太大的影响。总体认为,本次疫情对所调研区域肉牛行业影响还不是很大,2月10日后活牛价格又呈现上涨趋势;但是,由于疫情导致几大肉牛交易市场(成峰交易市场、开鲁交易市场、伊胡塔交易市场等)还未开放交易,育肥牛出栏后暂时无法补栏,架子牛的补栏存在滞后现象,如果在2月底疫情解除,影响未来出栏时间约1个月左右,如果长时间不解除疫情,影响将逐渐显现。

4.对用工方面的影响。除了少数大规模养殖企业聘用一些外来管理人员,饲养员工均为本地人。同时,由于养殖企业属于无假日单位,饲养员长期无假日工作(肉牛不能一日无食)。同时,养殖企业每逢节假日都会为饲养员提供加班福利,因此对人员需求和饲养成本影响也不大。

目前,3家企业员工未完全复岗,复岗比例分别为60%、75%和85%。未复岗企业占调研总数的20%。

5.亟待解决的问题。73%的养殖企业反映,资金流转不畅,希望通过增加和延长贷款等方式得到缓解;20%的企业希望尽早恢复肉牛交易和生产资料流通;7%的养殖户出现亟待解决的问题(图1)。

◎图1 养殖企业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6.对加工的影响。一般正常情况下,当地每年的正月初四就开始收购育肥牛,屠宰厂初五开始屠宰,今年稍晚,内蒙古东部区最大的屠宰企业2月11日正式开始屠宰,截至23日已经屠宰近1260头,肉牛出栏、产品输出通畅,通辽地区外运基本正常进行。

三、建议

在切实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养殖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菜篮子”产品和养殖生产物资供应,安全有序推进春季畜牧业生产各项工作。

1.加大临时资金贷款扶持力度。虽然本次疫情对内蒙古企业肉牛生产总体影响不大,但是由于物流通道封闭,肉牛无法及时流出本省,造成部分企业资金回流受阻,流动资金出现紧张,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矛盾凸显,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也发布了《全力抗疫情促生产八条措施》。建议地方政府协调当地银行,对肉牛养殖企业给予合理利息的6~12个月的短期贷款,协助肉牛养殖企业度过当前临时性资金周转困局。

2.推动农牧业企业复工复产。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对“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尽快在做好合理防护前提下,通过自治区农牧厅与各级农牧部门建立农牧业龙头企业联系制度,各处室局对口联系盟市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24小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开通厅长处长直通车,重点解决全区2044家盟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5家畜禽屠宰企业、153家饲料加工企业存在的困难,逐步开放肉牛交易市场,帮助养殖户及时回笼资金,也同时为解决南部各省市犊牛短缺提供支持。

3.实行农牧业生产日调度。自治区农牧厅实行春备耕物资准备、农牧业企业复工复产、“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等情况日调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畜牧生产、物资流通、市场供应、质量安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各级农牧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把关,确保情况报送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并第一时间直报农牧厅。

4.保障养殖生产物资供应。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不得拦截种畜、商品畜及饲草料、兽药、疫苗等物资运输车辆。摸清牛肉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屠宰加工相关企业提前联系货源,做好调运准备。从重从快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引导消费者集中采购、线上采购,鼓励企业集中配送到村,确保农资能到户能进地。自治区农牧厅开通24小时服务协调热线电话,各级农牧部门也要设立服务电话。

5.切实抓好肉牛生产。各地要摸清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饲草料储备情况,提早谋划解决部分养殖户饲草料储备不足、后期出现短缺的问题;尽早完成冻精招标采购和种公牛购置,推动种公牛生产;继续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防控,认真落实春防密度100%要求,实行周报告制度,毫不松懈抓好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坚决做到应防尽防。

6.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对主要肉牛产区重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饲养管理,确保持续稳产。积极推动产加销对接,摸清养殖户销售相关产品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避免出现产品积压、压栏压产等问题。用好农畜产品合格证制度,免费为保供“菜篮子”产品提供检测,加强执法监管,切实守好质量安全底线。

猜你喜欢
肉牛内蒙古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自由》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教育 2021年征订启事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