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恢复生猪生产的有效举措

2020-09-17 09:42冯艳风邵坤江苏省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种猪猪瘟猪场

文│冯艳风 邵坤(江苏省盱眙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丽 张勇(江苏省盱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近两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生态保护要求下的畜禽粪污治理及猪周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养猪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大幅度下降,生猪价格上扬,猪肉及猪肉产品供应紧张,生猪生产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新形势下的生猪生产情况,国务院、省、市、县级政府多次对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进行部署,并出台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政策。各级业务部门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养猪企业(场)积极配合、提升信心、转型升级来恢复生猪生产,通过前期努力,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笔者从政府促进生猪生产政策、业务部门措施举措、养殖场户提升科学生产水平三个方面探讨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有效举措。

一、政府扶持政策支持助推生猪复产(以江苏省为例)

1.江苏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出台新政策。2020年2月23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并公布了《江苏省进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以下简称“新九条”),是继2019年10月2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再次针对生猪生产出台的专项政策。

“新九条”是江苏省近年来出台的含金量最高、创新突破度大、针对性强的生猪产业政策措施。2020年7月6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联合行文公布了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

2.“新九条”主要内容。江苏省细化分解目标、压实压紧属地责任;对规模猪场扩能增量实施综合奖励政策;进一步扩大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范围;加大对规模猪场新增种猪的奖补力度;对于生猪养殖用地应保尽保;优化生态环境管控;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3.“新九条”第1条内容。江苏省把2020年全省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13个设区市,同时要求把恢复生猪生产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县,县级落实到乡镇和养殖场。同时,把恢复生猪生产列入2020年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并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前三名设区市名分别给予8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的奖励政策。

4.“新九条”第2至4条是加大力度实施财政支持政策。

(1)对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商品肉猪规模场给予重奖。恢复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累计新增出栏商品肥猪1万头的单体规模猪场,省财政给予100万元的奖励,超过1万头的,有一头奖一头,据实奖励。要求地方政府对万头以下猪场,结合实际,自行制定奖励政策。

(2)加大规模猪场贷款贴息力度。一方面,扩大养殖场户贷款财政贴息补助范围,将补助对象由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调整为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场;另一方面,提高贷款贴息率,对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符合规定贷款的,在原有不超过2%贴息的基础上,省财政再给予1%的贴息。

(3)加大力度扶持种猪生产。明确2月23日到2020年9月30期间,对新增符合条件的种猪给予奖补。江苏省财政对苏北五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给予每头700元奖补,对苏中三市(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苏南5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分别给予每头500元、400元的奖补,同时要求苏中三个设区市和县级财政再各奖补100元,苏南五个设区市和县级财政再各补200元和100元。

二、业务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群策群力,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推进生猪复产

1.指导猪场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对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食品、饲料等生物安全进行有效防控。其中消毒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较强,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的杀灭效果不尽相同,可以选用3~4种消毒剂交替使用,最大限度的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常用消毒剂为甲醛、次氯酸盐、碱性消毒剂、戊二醛、苯酚、季铵盐类、碘酸溶液等。

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生猪调运。调运生猪必须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必要时出具非洲猪瘟检测报告;调运车辆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备案。2020年上半年(4月上旬至6月上旬)集中开展为期60天左右的违法违规调运生猪专项整治行动;2020年下半年(6月初至9月上旬)集中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针对生猪及猪产品在运输环节落实好监管工作。

3.加强屠宰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要对进场生猪开展100%检测,采集其血液样品,按批次(车次)或一定的生猪数量进行混样。官方兽医在生猪进入屠宰场时必须检查生猪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做好宰前检查及检疫工作。

4.多部门参与,网格化管理,全力防控非洲猪瘟。通过持续开展疫情排查、消毒灭源、移动监管等综合防控工作,加强对生猪养殖企业(场户)的指导,努力构建县域、场域的生物安全体系,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5.宣传发动和指导。通过业务部门的宣传和技术力量的指导,综合防控技术推广、示范应用,稳步提升现有种猪场生产能力,为恢复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苗猪,逐步推进养殖场户恢复生猪生产。

三、养殖企业(场户)提振信心恢复生猪生产

1.加强饲养管理。在全国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需对母猪、仔猪、育肥猪等不同阶段的生猪按照营养需要合理饲喂,加强卫生、灭蚊灭蝇灭鼠和消毒“三灭一消”等饲养管理。对现代化规模猪场要求实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以便对每栋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2.严格引进种猪。养殖企业或养殖场必须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的种畜禽场购进种猪,并且这些种猪有产地检疫证合格证明和非洲猪瘟检测合格证明。

3.母猪人工授精配种。生猪自然交配存在非洲猪瘟疫病传播风险,为避免母猪与公猪因接触传播疾病,可利用优良公猪精液,采取人工授精技术,让母猪配种、受孕、产仔。

4.育肥母猪选留种用。从生物安全防控角度考虑,猪场担心从外地购猪风险高,易引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部分猪场生产模式向“闭环生产”模式转变,从育肥猪中选留种用母猪是目前母猪存栏不足的无奈之举,也是恢复生猪生产的现实需求。

终端父本的选择:商品猪做种猪配种时一定要根据杂交组合形式选择终端父本。当前市场上大多为“杜长大”或“杜大长”组合,配种建议回交。终端父本首选长白猪,次选大约克猪,也可用长大或者大长公猪,不建议用杜洛克猪,因“杜长大”或“杜大长”母猪已含50%杜洛克血缘,继续使用杜洛克猪做终端父本,不仅会降低繁殖率,而且由于毛色分离,将产生大量红毛猪。

5.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建议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以集中处理为主,对于已经死亡或者无法彻底治愈的病猪,必须交由专人负责收集、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察,防止病死猪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病菌扩散传播。有些养殖场在具备无害化处理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自己处理病死猪的规模养殖场必须建有配套的无害化处理、掩埋、焚烧等相关设施,专门用于处理本场的病死猪。

四、小结

“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与粮食同样重要的农产品,是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消费品,在肉类食品的占比达60%~70%。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环保整治、资金及猪周期的影响,部分中小型养殖场采取观望心态,不敢养猪。2020年“猪肉”仍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猪肉及其产品缺乏问题,必须有足够存栏的生猪。

近两年,经过政府、业务部门技术力量和养殖企业(养殖场户)共同努力,生猪生产形势全面向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及环比均增加,猪肉价格高位回落后趋于下行,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形势被看好。

猜你喜欢
种猪猪瘟猪场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