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策略

2020-09-17 09:42李培聪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20年14期
关键词:存活病猪猪瘟

文│李培聪(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畜牧兽医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病例,1957年葡萄牙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首次发生在欧洲大陆,随后多个国家出现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一,在我国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可以预防该病的疫苗,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尤为重要。现对非洲猪瘟病原、流行特性、临床特征、综合防控措施等做一简述,以期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参考,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一、病原特点

非洲猪瘟病毒是双链DNA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惟一成员,也是已知的惟一的DNA虫媒病毒。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70~194千碱基,编码150~200种蛋白质,由病毒基因组、内核心壳、双层内膜、衣壳和囊膜5部分构成。基于编码主要衣壳蛋白p72的B646L基因的C末端区域的序列变异特征来区分,该病毒具有22种基因型。由于该病毒结构复杂,基因组易变异,病毒主要在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复制,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可逃避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因此病毒一旦进入易感动物体内,机体防御系统很难将其杀死。目前,世界各国均没有有效疫苗。

二、流行特性

非洲猪瘟传染源主要为活(野)猪,包括发病猪、潜伏期带毒猪、康复带毒猪以及健康带毒猪,带毒猪不断排出病毒,污染环境。并且,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导致病原难以清除。该病传播途径复杂,如通过病死猪、饮水、饲料、空气、人员、车辆、器械等间接传播,也可能通过软蜱等虫媒传播。易感动物主要为猪和野猪,无性别和品种差异,各年龄段均易感。

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pH4~13范围内稳定存在,在粪便中可存活11天,在猪圈土壤、污染物中可存活1个月,在猪圈木地板上的血液中可存活70天;在肉制品中存活时间更久,在冰冻猪肉、冷冻尸体中可以存活数年至数十年,在火腿、冷鲜肉、腌肉、泔水中均可长时间存活;对温度相对敏感,60℃的环境下可存活20分钟,在4℃的保存血液中存活18个月以上;对有机溶剂敏感,10%的苯酚溶液可以消灭该病毒,此外3%次氯酸钠、2%氢氧化钠等溶液均可有效消灭该病毒。

三、临床特征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4~19天,严重的病例可能感染2天后就出现死亡。在临床上,根据发病病程、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以及慢性型等四种类型。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非洲猪瘟多由高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所致,病程短,体温可上升至42℃,临床特征不明显,出现精神异常、停止采食、气喘、耳朵及腹部皮肤有出血点、便秘或者腹泻等症状,在病理变化出现前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

2.急性型。急性型非洲猪瘟多由高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所致,病程约1周左右,病猪出现体温高热(40.5~42℃)、精神异常、呼吸频率增加、厌食、呕吐、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患病猪耳朵、胸部、腹部、四肢等出现红斑皮肤症,伴随病程发展逐渐发白呈苍白症。同时,出现肺部水肿,脾脏肿大发黑质脆,肾脏、心脏、淋巴结出血等病理变化,急性型非洲猪瘟死亡率可高达100%。

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非洲猪瘟多由中等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与亚急性型相似,病程7~19天,病猪出现轻微发热、精神不振、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部分皮肤有出血点等症状。妊娠母猪可能发生流产。出现脾脏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等病理变化。死亡率在30%~70%,病猪及耐过后依然可以排毒,成为传染源。

4.慢性型。多由低毒力的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型、亚急性型的转化而来。临床症状较轻,出现低热、偶尔高烧、食欲减退、皮肤坏疽、关节肿胀、跛行、生长缓慢、消瘦等症状,妊娠母猪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慢性型非洲猪瘟死亡率低于5%。

四、综合防控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复杂,基因组易变异,目前尚没有疫苗预防非洲猪瘟。一旦感染,无法救治,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可达到100%。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才能推动生猪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做好第一道防线。禁止饲料兽药销售员、保险理赔人员、生猪贩运人员等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进入养殖场。同时,减少出栏次数,如需出栏,出栏前及出栏后必须对出猪台、车辆停靠处、赶猪通道、装猪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本场人员在出栏过程中必须身着防护服、口罩、工作靴,在返回养殖区域时必须淋浴、更换防护服,进行严格有效的消毒。固定饲养人员,减少走动,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必须严格加强人员管理。

对于运输车辆,如饲料运输车、兽药疫苗运送车、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运输车等,本场内车辆必须专车专用,严禁交叉使用,同时可以在场外远距离消毒一次,在进入场门口再进行一次严格的消毒,外来的车辆、私家车等严禁进入养殖场。

2.彻底有效消毒。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一旦存在,很难清除,同时该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是间接接触感染易感动物,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让非洲猪瘟病毒遇不到猪”。可以用10%苯酚、3%次氯酸钠、2%氢氧化钠等溶液进行消毒。

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消毒,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场内生活区再到场外,依次消毒,防止交叉、反复污染。用2%氢氧化钠全面无死角的喷洒生猪饲养栏舍、病猪尸体存放间、饲料生产车间、饲料存放间、出猪台、场区所有道路等生产场所。对场外5米内的范围,除杂草、喷洒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对于生产区栏舍内的粪便、剩余饲料及残渣、地面垃圾等杂物,清扫出来后进行堆积发酵、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生产器械如料槽、饮水头、饮水线等,进行浸泡消毒清洗,同时将栏舍内能够拆卸的设备尽量拆开消毒,如隔离栏、产床、吊顶的棚顶等。对于可能污染的价格低廉物资可以销毁处理。

3.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在使用自配饲料的养殖场,必须制定严格的饲料筛选和采购制度,杜绝使用含有猪源成分的添加剂,如肉骨粉、血浆蛋白粉等;选择烘干的经过检测的玉米或者高温豆粕;同时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如泔水等,保障猪饲料及饮水清洁、安全。尽可能封闭饲养,采用自繁自养与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严禁从高风险区域调入种猪及仔猪。如必须引进生猪,必须经过严格检疫并进行隔离饲养,经过3~4周后无异常方可混群饲养。

(2)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基层防疫人员、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动物疫情观察能力,精准把握养殖场动物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有生猪突然死亡或是大规模死亡,防疫人员和养殖人员能够快速反应,隔离病猪、消毒场地,能够按要求进行病料采集送检。严禁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进入屠宰场,流入市场,避免疫情扩大。同时,避免野猪靠近养殖场,杜绝野猪与家猪的接触,一旦发现周围有野猪死亡,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样检测。在养殖场及周围进行灭软蜱活动,定期喷洒消毒药。

(3)加强无害化处理。病死的动物、污染的废弃物等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可以采取深埋、焚烧、化制、发酵等方法,如需场外处理的必须专车专用,要对运输车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消毒。同时,要对病猪的栏舍、污染的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屠宰企业在屠宰过程中,要对所产生的污物、污水、废弃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企业、个体散养户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调动大家防治疫病的积极性,补偿机制对养殖人员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门从宏观角度把握疫情全局状况,调动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以最大可能控制疫情局势。

五、总结

非洲猪瘟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非洲猪瘟自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时间,目前尚未研究出有效疫苗。借鉴国内外经验,非洲猪瘟重在“防”,因此“防重于治”的理念要落地,切实运用“早、快、严、小”的防控原则,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疫情监测,防患于未然,以保障生猪的健康养殖,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存活病猪猪瘟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养猪不患瘟病特效法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