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是和读者共同完成的

2020-09-17 13:45杨天祥
中国铁路文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闲笔江水伦理

杨天祥

表面看,这是一篇世俗小说,写的是一对发迹了的年轻夫妻分道扬镳的家庭伦理故事。然而,如果稍有耐心,认真读完就会发现,故事不过是个摆设而已,小说真正想要表现的恰恰是故事背后那些没有写出来的部分。

真正意义上说,这是一篇教科书一样典型的小说文本。好看耐读,空间感很强,多重具象,呈发散式,跳跃着推进,像一艘驶入浩瀚大海的巨轮,给读者留出无限遐想的疆域。

同样一篇小说竟然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小说,这就是小说的魅力,这就是只有优秀小说家才能呈现给读者的蓝本。

好小说带给读者的快意,并不在于抵达终点,读者可以落脚到他们选择的任意一个片段。就像这篇小说,你理解为家庭伦理故事没有问题,理解为道德沦丧金钱至上没有问题,理解为穿越、找替身重设命运没有问题,甚至理解为一个复仇故事也没有问题。一个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命运具有太多不确定性,无法预测、经营和把握,往往在不经意的偶然之间就会发生变化,实在是最不安全的东西。

江水无疑是小说主人公。我们看到,她在回乡途中,面对平遥古城,有对历史更迭的思考;到了秦皇岛,有对爱情脆弱的感叹;而抵达长白山天池之后,又有对人渺小无力的认知。这些能够引发读者联想的景区,肯定是作家精心挑选出来并有目的安排的。或者说,整个回乡过程都是虚构的,江晚就是江水,试图把人生重新来过。

就文学而言,不能引起读者思考的作品不是成功的。还可能有读者认为,途中这些所见所闻所感都是闲笔,也不是不可以。其实,小说中一些看似闲笔之处,才是作家想要表达某种要义的地方。

有些书需要重读,因为它故事里蕴含着永不枯竭的情感力量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众生相,每次重读都会有初读之感。就像这篇《菩萨蛮》,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而如果重读,肯定会觉得对小说顿生新鲜之感。优质小说都有这样的魅力,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多重含义,以小事大。

好作品是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写出的部分和没写出的部分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作家完成一半,留出一半让读者去完成,这样就可能有无数个版本,無数篇小说出现,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和生活经历去完成小说的另外一半。一个作家,写出半个藏起半个,以写出部分暗示未写出的部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又神奇的事情啊!

猜你喜欢
闲笔江水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唱不尽心中的春江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前边的几句话
那年的江水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西山闲笔
春江水暖图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人踪灭处尽生悲——《小石潭记》“闲笔”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