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双(苯胺基)对苯二甲酸闭环反应合成喹吖啶酮

2020-09-23 09:30马歆王高飞张莹程利平王莉贤
化工进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苯胺烧瓶苯磺酸

马歆,王高飞,张莹,程利平,王莉贤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201499)

喹吖啶酮是由喹啉和吖啶稠合排列的羰基化合物[1]。因其连续存在的分子间氢键和分子轨道重叠产生的π-π*相互作用,促使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使其具有色彩从橙色到紫色可调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颜料行业[2-4]。同时喹吖啶酮的5个芳香环共轭形成大π键,共轭体系大,电子活动范围广,又具有平面刚性结构,故喹吖啶酮及其衍生物也被应用在有机场致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功能材料领域[5-10]。近年来,随着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喹吖啶酮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良好。但喹吖啶酮合成过程繁琐,其关键步骤是闭环反应,目前喹吖啶酮闭环反应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热闭环法、多聚磷酸法及对苯二胺法[11-13]。热闭环法即无催化剂条件下将2,5-双(苯胺基)对苯二甲酸(DATA)放到高沸点的惰性溶剂(硫酸酯、联苯醚或联苯醚与联苯的混合物等)中,氮气保护并于高温(250~280℃)下进行反应,如式(1),高沸点溶剂昂贵,投量比例大且不能回收利用,工厂生产成本投入高。多聚磷酸促进闭环反应,中间产物在83%~85%(折合P2O5含量)多聚磷酸中完成闭环氧化反应,如式(2)。该方法耗能高,后处理步骤繁琐,该酸具有腐蚀性,危险系数大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对苯二胺法进行闭环反应如式 ,将中间产物用浓硫酸进行闭环得到八氢喹吖啶酮,再通过热解脱氢合成喹吖啶酮。同其他闭环方法相比,浓硫酸虽价格低廉,但其氧化性高,腐蚀性强,反应中容易生成喹吖啶酮磺化物,且具有三废排放量大等诸多局限性。

也有采用AlCl3、SiCl4、氢氟酸和微波等方法[2]来完成闭环反应,但因其产率低、副产物较多及反应条件苛刻而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文以DATA为原料,利用反应条件(酸的种类、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四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以产物产率为实验指标,优选喹吖啶酮合成的最佳合成条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2,5-二甲氧酰基-1,4-环己二酮、苯胺均为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氯化铝、苯磺酸、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均为分析纯,上海盛众精细化工厂有限公司;乙酸,分析纯,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乙醇、氢氧化钾均为分析纯,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双氧水(30%),分析纯,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

仪器:增力电动搅拌机,JB50-D 型,上海标本模型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70A型,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核磁共振仪,AVANCE Ⅲ500Hz型,瑞士布鲁克巴厄斯宾有限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Nicolet 6700型,美国尼高力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360 型,日本岛津公司;同步热分析仪,STA 449/DSC 200 型,德国耐驰公司;X 射线衍射仪(XRD),D/max 2200PC 型,日本理学电机株式会社;扫描电子显微电镜(SEM),S-3400N 型,日立高新那珂事业所。

1.2 喹吖啶酮的合成

喹吖啶酮合成反应步骤如式(4)所示,依次经过缩合[14]、氧化水解[15]、闭环反应。

具体过程如下。

(1)缩合反应 称取13.75g丁二酸丁二酰二甲酯、12.5g苯胺、30g乙酸、4g乙醇加入到5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通N2,80℃下反应40min,反应完毕,关闭氮气,过滤,滤饼用适量水洗涤,至滤液pH≈7为止,烘干滤饼,得2,5-双(苯胺基)对苯二羧酸甲酯21.1g,收率94%。1H NMR (500MHz,CDCl3) δ: 10.62 (s, 2H), 7.36 (t, J=7.5Hz, 4H),7.18 (t,J=7.3Hz, 2H), 7.11 (d,J=7.7Hz, 4H), 3.65 (s,6H), 3.39 (s, 4H) ;IR (KBr):3242.88cm-1(N—H),1655.17cm-1(C==O), 1606.51cm-1、 1593.80cm-1、1494.60cm-1(Ar), 1454.07cm-1(N—H), 1239.46cm-1(C—N),1192.75cm-1(C—O)。UV-vis λmax为17nm。

(2)氧化水解反应 称取20g 2,5-双(苯胺基)对苯二羧酸甲酯、5mL 乙醇、25mL 10%KOH 溶液加入到2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开启搅拌并升温至回流,待搅拌均匀后,开始缓慢滴加20g 30%双氧水,滴加完毕,继续反应,直至反应液变为黄褐色溶液,将反应液降温至40~45℃,于搅拌下缓慢滴加15%的盐酸,直至反应液的pH 为3.0~3.5,再搅拌20min,反应结束。过滤,适量水洗涤。得到DATA 15.2g,收率76%。1H NMR (500MHz, DMSO-d6)

δ:13.42 (s, 2H), 8.86 (s, 2H), 7.87 (s, 2H), 7.32 (t, J=7.7Hz, 4H), 7.16 (d,J=7.7Hz, 4H), 6.97 (t, J=7.3Hz,2H); IR (KBr): 3368.72cm-1(N—H), 1666.58cm-1(C==O),1599.07cm-1、1587.13cm-1、1530.20cm-1(Ar),1462.98cm-1(N—H),1247.72cm-1(C—N),1212.62cm-1(C—O)。UV-vis λmax为330nm。

(3)闭环反应 称取7g 2,5-双(苯胺基)对苯二甲酸和30g十二烷基苯磺酸于100mL三口圆底烧瓶中,130℃下搅拌7h。反应完毕后,用1.2L 水进行洗涤,过滤,洗至滤液pH≈7。将滤饼与100g 10%NaOH 溶液于250mL 三口圆底烧瓶中,80℃下搅拌15min,过滤,用适量水洗涤至滤液pH≈7。随后,将滤饼与30mL 乙醇于100mL 三口圆底烧瓶中,回流搅拌20min,过滤,得到喹吖啶酮5.8g,收率92%。1H NMR(500 MHz,DMSO-d6)δ:11.86(s,2H, N—H), 8.48 (s, 2H, Ar—H), 8.24 (d, J=8.5Hz,2H, Ar—H), 7.77-7.74 (m, 2H, Ar—H), 7.52 (d, J=8.6Hz, 2H, Ar—H), 7.25-7.21 (m, 2H, Ar—H)。UVvis λmax为519nm。

(4)溶剂处理[16]量取10mL 浓硫酸于50mL 的烧瓶中,外部用冰水浴降到5℃时加入1.0g 喹吖啶酮,之后加入氯苯3mL,快速搅拌1h,温度不超过10℃。后倒入100mL 冰水中,快速剧烈搅拌0.5h,之后转入250mL烧瓶中,加热回流1h,降温到室温过滤,用热水洗涤至滤液pH≈7,滤饼烘干得到样品0.62g。用于XRD检测。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喹吖啶酮合成条件优化

2.1.1 正交实验表及分析

按照1.2节的实验步骤,在探索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酸的种类、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喹吖啶酮制备的影响,见表1、表2。

表1 合成喹吖啶酮的因素水平表

研究表明,不同的促进体系对反应的促进效果表现出巨大差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促进该反应产率最高,氯铝酸离子液体的促进效果最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在氯铝酸离子液体促进的反应中,当芳香族化合物含孤对电子的给电子基团时[21-23],AlCl3更易与其络合,但DATA 中没有强供电子基,AlCl3-NaCl 不易与其络合,促进效果差;其二,反应中会生成水,AlCl3会水解掉,无法继续促进反应;其三,苯磺酸类作为一类较强的有机酸,易提供氢离子,促进反应进行。DBSA 促进效果明显强于其他苯磺酸类,是由于存在长烷基链,易与有机底物形成乳液液滴,液滴内部组装疏水有机反应物,有助于除去反应中脱水产生的水分子[18-21]。由实验现象可知,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没有排出反应体系,阻碍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在130℃时,反应生成的水受高温被迅速蒸馏出体系,促进反应正向进行。同时,反应产率随反应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反应时间为7h 时较好,再延长反应时间,对产率无明显影响。

表2 合成喹吖啶酮正交实验表L16(44)

由极差R可知,在所选数据范围内,对产物收率影响因素最大的为酸的种类,其次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最后是投料比。经正交分析,最佳反应条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促进剂,反应温度为130℃,投料比为m(DATA)∶m(DBSA)=1∶4.3,反应时间为7h。经实验验证,在该反应条件下合成喹吖啶酮的产率达92%。

2.2 表征

2.2.1 核磁、红外分析和紫外分析

2,5-双(苯胺基)对苯二羧酸甲酯、DATA 和喹吖啶酮的1H NMR谱图质子化学位移如图1所示。

图1 1H NMR谱图

2,5-双(苯胺基)对苯二羧酸甲酯、DATA 和喹吖啶酮的红外光谱图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如下图2所示。

从图2(a)可以看出,喹吖啶酮的主要红外吸收特征峰: 3266.03cm-1 为N—H 伸缩振动峰,1626.91cm-1 强峰为喹吖啶酮C==O 伸缩振动峰,1603.25cm-1、1581.10cm-1、1556.77cm-1 为 苯 环 特征吸收峰,1472.36cm-1为N—H弯曲振动峰。从图2(b)可知,喹吖啶酮的最大吸收波长519nm,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确定合成了喹吖啶酮。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一致[24-26]。

2.2.2 表面形貌分析

图3是喹吖啶酮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喹吖啶酮由于分子间氢键和其他作用力出现明显团聚现象,其基本为不规则的小颗粒块状,粒径大小不一。

2.2.3 TG与DSC的热重分析

图4 为TG-DSC 图。由图4 可知,喹吖啶酮耐热性高,只有1 处明显的放热峰,且600℃左右迅速发生热分解而失重,与多聚磷酸方法制备的喹吖啶酮[27]分解温度570℃相比,热稳定性提高30℃。

2.2.4 XRD分析

图5 为产物的XRD 图。通过X 射线衍射分析,经过溶剂处理的喹吖啶酮在2θ 为5.5°、11.5°、15.7°、21.7°和27.0°左右均有衍射峰,这与文献报道的β-晶型衍射峰一致[1]。由此可知,DBSA 促进合成喹吖啶酮经过颜料化处理,可用作有机颜料。

3 结论

(1)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合成喹吖啶酮的最佳反应条件,即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促进剂,投料比m(DATA)∶m(DBSA)=1∶4.3,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7h。

图2 红外光谱图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3 喹吖啶酮的SEM图

图4 喹吖啶酮的TG-DSC热重图

图5 喹吖啶酮的XRD图

(2)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促进剂,促进2,5-双(苯胺基)对苯二甲酸合成喹吖啶酮闭环效果好,可回收利用,环境污染小,产率高,生产成本低,不仅工业上适于推广使用,且是合成喹吖啶酮衍生物可采取的有效途径。

(3)经1H NMR、FTIR和UV-vis表征所得产物为喹吖啶酮;通过SEM和TG-DSC的热重分析,产物颗粒规则,热稳定性较高;经溶剂处理后,通过XRD检测确认为β-喹吖啶酮。

猜你喜欢
苯胺烧瓶苯磺酸
一种降低苯胺系统焦油的方法
一株高效降解苯胺菌Q6 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一种有效回收苯胺废水中苯胺的装置
欧盟批准增加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中的苯胺限用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神奇的“魔术”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