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课程的《心血管生理学》混合式教学设计

2020-09-23 04:31白洪波李建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理学学时线下

白洪波 董 颀 汪 鹏 李建华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1436

在线课程近年来广泛应用,已成为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由于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黏性不一、单纯网络课程缺乏师生互动、视频知识点过于碎片化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并无较大改善[1-2]。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而生。它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不片面强调网络方式、单纯依靠多媒体技术,也不片面强调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授课模式,通过在线学习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最优化的课程效果[3-7]。

生理学为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针对生理学制作的线上课程已经陆续出现并且投入使用。但生理学教学内容较为庞大,通常一门课程(60个左右教学微课)并不能涉及完整的知识重点、难点,学生也难以由此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笔者针对生理学的重点章节《心血管生理学》基于在线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8]。

1 生理学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生理学是基础的融合,又是临床的基础。笔者以心血管生理学为切入点,针对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现状,建立一门单独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生理学、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一课读懂心血管”。课程形式为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通过线上学习、线上辅导,实现教学资源普及化、解决大班教学师生比过高的问题;通过线下翻转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来主动完成知识的整理和系统化,让线上学习“落地”。

2 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以“做精、做细、全方位融合”为原则,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的《循环系统》为基本教材,国外优秀教材作为参考。根据心血管基础知识的构成和教学经验,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分别为:心血管发展简史、心肌电生理、心肌力学、血液与血流动力学、血液循环与血压、心血管调控、特殊循环。模块建好后再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整个课程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的多门学科,全面阐述心血管系统基础与临床。

课程学时分配为:线上16学时+线下12学时。其中,线上16学时包含学生的线上学习和教师的网络答疑,线下12学时为3次线下翻转课堂(4学时/次)。

2.1 线上课程的制作与展示 在线课程内容包括:(1)课程团队经过反复讨论,拟定8大模块40个知识点(表1)进行拍摄、制作慕课。这40个知识点同时也是整个课程的知识脉络。制作好的慕课上传到人卫慕课平台,定期发布。网站保持7d/周、 24h/d开通,网络畅通。(2)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微课、教学课件、教学参考书、文献、网络补充资源(图片和视频)、自测试题库、案例库等。每个微课均配套相应的随堂测,以备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验和反馈。(3)师生交流区SPOC平台。教师将学生按照小班在人卫慕课SPOC平台分班管理,师生通过计算机端或手机端登录平台。教师实行“一对一班”网络辅导,辅导具体内容包括:学习资料的提供、翻转课堂案例的发布、教师网络答疑和学生作业的提交。师生在同一网络班课中建立的这种可即时反馈的教学互动模式,有效克服了线上课程师生“零交流”的问题,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教师的时间、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也为线下翻转课堂提供了课前、课后的学习环境。

表1 心血管生理学知识点汇总表

2.2 线下翻转课堂设计 (1)线下课程教学内容的遴选:为了有效地进行线下翻转课堂,课程团队编撰、遴选多个教学案例。案例主要涉及心肌电生理、心肌力学、血管和血压、心血管系统的调节4个模块,基础联系临床、重在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每个教学周期采用6个案例,每次CBL课堂使用2个。(2)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实施:根据在线课程的进度,安排翻转课堂的时间(图1)。如,心肌电生理的线上课程结束后,随即开展线下CBL课程。课前教师在SPOC平台发布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每个班级30人左右,教师进行分组,原则上至少分成4组,7~8人/组。翻转课堂之前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具体过程为:个人先围绕案例和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然后进行小组内知识归纳和讨论。

翻转课堂师生面对面,集中交流案例和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翻转课堂的形式多样化。常用的方式有:(1)随意抽取不同组别的学生,针对老师的问题进行回答。然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完善。最后教师小结,补充讲解。(2)全部学生参与,进行整个案例的思维导图撰写和修改。最后老师针对思维导图,进行点评、修改和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们进一步进行资料整理,并且将最终案例分析文字资料上传到《心血管生理学》SPOC平台相应班级讨论区。上交作业形式包括按照小组上交和按照个人上交两种形式。教师针对小组或者个人进行评分、反馈。

对于翻转课堂及上交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查找原因、集中进行指导和反馈。本轮教学周期结束后,进行课程内容的修订和更新。

图1 教学开展过程

3 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3.1 学生考核 学生一方面通过视频、补充材料阅读、作业与讨论等形式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完成在线课程网络考试;另一方面参与翻转课堂的线下学习与考核。具体考核分数值为:课程考核总分100分,线上学习(35分),翻转课程讨论(10分),线下作业(15分),线下考试成绩(40分)。其中线上学习35分视频学习占40%,非视频学习10%,线上作业15%,线上考试30%,线上讨论5%。

3.2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生生互评。

4 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4.1 混合式教学的优点 在线课程(慕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针对性、重复性和随意性强的优势,在心血管生理的教学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单一章节进行混合式教改,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掌握更为扎实。基于在线课程的线下翻转课堂,用案例讨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展性思维能力。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于这种模式非常认可,并且要求进一步增加CBL学时。通过在线课程将授课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心血管基础医学视频在人卫慕课平台共享,达到了促进教师智力资源可持续输送、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能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4.2 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4.2.1 学生的接纳程度不一:在教学反馈中一些学生明确提到“希望回归传统课堂”。混合式教学是个新生事物,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也需要给学生一个“适应期”。在“适应期”内宜合理增加线下课程的学时数;线上课程进一步调整、做到循序渐进。对于这部分学生,还需要老师因人施教,加强网络上、面对面的沟通和教学。

4.2.2 教师的辅导要加强:在线学习将教师和学生在时空隔离开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帮助,学习动力难以维持。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低,或受到网络等其他因素影响,并没有按时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导致翻转课堂案例讨论时跟不上课程进度,讨论参与度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SPOC平台进行更多的管理和反馈。

4.2.3 师生比宜进一步增加:在CBL的课程讨论中,每一组人数仍然偏多,会有一些学生依赖集体中其他相对积极的同学完成资料整理等工作,参与度不高。增加师生比对于改善这种情况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些都是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相协助,课程不断完善,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优秀方式之一。

猜你喜欢
生理学学时线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