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儿童音乐教育

2020-09-24 03:14今井真澄
养生大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拍子节奏感节奏

听觉与音感

众所周知,人的感官中发育最快的是听觉。从出生后的第11周开始,婴儿就能够分辨出人的声音与其他声音的不同;幼儿6个月左右就能够倾听感兴趣的音乐;从9个月左右开始发声吱语,也可以用身体表现音乐的律动;从1周岁左右开始就能自己唱歌。幼儿成长到4~5岁的时候,迎来临界期(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音感,也可以提高孩子应必具备的一些能力。

音乐的作用

首先,音乐带给孩子的好处有许多,其中包括促进语言能力的增长。音乐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让孩子用身体来感受这三个要素,在训练听各种各样的声音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逐步辨别出细致微妙的声音,也可以通过训练掌握“绝对音感”。而音的辨别与音感的掌握,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据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过三年以上钢琴教育的孩子,与没有接受过钢琴教育的孩子相比,其知道与掌握的语言词汇更多。其次,听音乐、演奏音乐能提高运动能力。就钢琴教育而言,学习者必须看乐谱,读谱与背谱可以促进大脑记忆力的发达。同时,操纵键盘,左右手要进行不同的动作,耳朵要分辨所有的旋律,用身体感觉拍节,演奏出各种各样的节奏。这些复杂的行为构成了对大脑的刺激,使掌管运动机能的小脑愈加发达,从而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钢琴与节奏感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其演奏的复杂过程,对于提高人的精神集中力、提高人的综合生存能力HQ十分有效。不过,若从1岁到3岁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有时会因手的肌肉不发达而造成孩子的稚嫩小手受伤。因此,乐器的练习以4岁以后为佳,4岁之前可以练习听音乐、做手的游戏等。

我多年教授钢琴,觉得与以往的孩子们相比,现在手指灵活,且节奏感好的孩子正在日趋减少。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甚为重要。

所谓“节奏感”,就是指感受节奏的能力,亦指掌握节奏的技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能感受节奏是人类所独具的能力,人能够通过优美的节奏,感到和谐之美。同时,节奏感直接关系到肌肉的反射,“节奏感好”和“运动神经好”紧密相连。节奏感不仅限于乐器的演奏,它对于运动和跳舞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且,不同的节奏感,可以孕育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日本人原本是以稻米生活为主的农耕民族,而欧美人则是以骑马活动为中心的骑马民族,两种不同的生活样式与生活习惯对音乐文化的影响非常大。日本人在农耕生活中,以弯腰的姿势把稻苗插在土里,收获的时候需用镰刀长时间地收割稻子,其节奏是四分之二拍子和四分之四拍子。这样从上往下的动作,显示出一种平稳的节奏。经过漫长的岁月,在这种农耕生活与民族文化的积淀中,诞生了日本传统艺术“能”。这种“能”剧的特点是“身姿的静态”与“动作的缓慢”。因此,“能”被称作“步行之艺术”。“能”的形体特征,基本上是双脚的脚后跟的交叉移动。而古代欧美人大都骑马,故称之为“骑马民族”,中国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亦是如此。在骑马民族的音乐的拍子符号中,八分之六的拍子和四分之三的拍子是由马奔跑的脚步声而产生的,富有动感与跃感。从这种生活样态与文化的积淀中所诞生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就是“芭蕾舞”。一边儿跳跃旋转,一边儿用全身动作来表演的形式,显得轻松,且充满了跃动感。生活样式与文化形成的不同,酿造出了艺术风格上的差异与节奏感的差异。

为了使幼儿、儿童掌握节奏感,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不过,最重要的是,从小时候开始,就有必要让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自然而然地用身体来感受节奏感。例如:跳绳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锻炼节奏感的运动,起跳时机不对、配合不默契,就容易出现踩绳的现象。所以没有节奏感的人会觉得很难把握时机,很难与他人达成默契。在日本举行运动会的时候,大都有绳跳表演项目。为了相互配合默契,从几周之前开始,每天都要将班级的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集体跳绳的练习,比赛跳的次数。这种训练带来了学生的持久耐力,产生了各自的责任感,增强班级的团结力。可以说,这也是节奏感训练带来的附加成果。

幼儿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大约是“年龄+ 1”。由此递进,5岁孩子的集中力大约6分钟。在教学方面,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厌倦,有时可以做些游戏,如一边儿听音乐一边儿活动身体,按照节拍、节奏来统一行动,做到整齐划一。或者一边儿想象着各种动物的脚步声(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一边儿进行有节奏的运动。音乐学习不仅限于一直坐在椅子上,为了让孩子不感到厌倦,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做游戏的办法,要做到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儿童教育的注意事项

在孩子的教育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让孩子们通过竞赛、模仿,以及多做一些让孩子感到困难的事情,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上进心、自信心与耐力。在日本,曾一度实行“宽松教育”,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寓教于乐,注意发挥孩子的特长,培养平等观念等。这种教育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不过,刻意追求平等,没有竞争,反倒压制了兒童的与生俱来就想成为第一的本能欲望,造成了日本孩子的学力下降。现在日本正在重新审视“宽松教育”,并力图改革这一教学方法,通过竞争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促使孩子刻苦练习,提高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

(二)重视培养模仿力。因为孩子们平时就很喜欢模仿,所以有效利用其特征,通过集体体验,一边儿互相模仿,一边儿成长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识别能力。在本文的开头,我说明了“通过识别颜色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其实,颜色的识别对于掌握“绝对音感”亦不可或缺。首先,要准备一些带有颜色的小旗,最初使用一种颜色,让孩子们一边儿听老师弹奏的和弦,一边儿挥舞小旗来识别。之后,随着和弦的变换,慢慢增加不同颜色的小旗,让孩子通过举不同颜色的小旗来辨别不同的和弦。在孩子们习惯了之后,开始训练一边儿举旗一边儿唱和音。

(四)记录进步与成果。在父母协助下,每天在家里练习钢琴很重要,不过只是反复练习话,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会感到缺乏成就感。因此,以制作卡片来记录进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孩子想要得到家长认可的欲望,可以通过记录成果来得到满足。

(五)户外活动。为了不使孩子感到厌倦,不要每天在同一个地方重复做同样的事情,要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如可以到外面去体验露营生活,通过跳舞、唱歌等活动,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与生活韵律。

(六)通过给孩子出难题和增添麻烦事,来让孩子了解与体验未知的世界;通过课题应对,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不仅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在不远处默默地守护孩子,这也是很重要的。孩子不能在温室里长大,让孩子从小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通过失败、反省、总结,让孩子不断用大脑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获得生活的节奏感与健康成长。

1.今井真澄,2018年荣获吉林省优秀外国专家称号。

猜你喜欢
拍子节奏感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妈妈的竹拍子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YOUNG·节奏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对羽毛球爱好者球拍选择及拉线磅数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