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颅内Rosai-Dorfman病1例

2020-09-25 03:22郭冬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胞浆脑桥光镜

李 硕,郭冬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23)

患者女,49岁,以“面部麻木、下肢无力1年余,突发头痛1天”入院;高血压病史3年余,血压最高150/100 mmHg,平时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史1年余。入院查体:血压正常;面部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5-级,神经系统未见明确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36 mmol/L(3.9~6.1 mmol/L)。CT示脑桥形态饱满,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脑桥占位。MRI:双侧脑桥臂各见1枚结节影,呈T1WI呈稍低信号(图1A)、T2WI稍高信号(图1B),右侧脑桥臂结节1.6 cm×1.5 cm,左侧结节0.7 cm×0.6 cm;增强后均呈显著均匀强化(图1C、1D),矢状位增强图像示下丘脑区结节,垂体略受压;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示胆碱(choline,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略减低(图1E);诊断:颅内多发异常强化病变,淋巴瘤可能。行神经导航下右侧小脑占位切除术,切除右侧桥臂区肿物1.0 cm×1.0 cm,质韧,色灰白。病理:光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片状分布,胞浆嗜伊红,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灶状分布,可见胞浆内淋巴细胞进入(图1F)。免疫组织化学:GFAP(-),CD1a(-),S-100(+),CD68(+),IgG4(-),EMA(部分+) ,CD20(+)。病理诊断: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

图1 颅内RDD A.T1WI;B.T2WI;C、D.轴位(C)、矢状位(D)增强MRI;E.MRS;F.病理图(HE,×100)

讨论RDD是罕见的良性病变,是组织细胞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临床误诊率较高;病变多发生于结外,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不足5%,其中以硬脑膜居多,颅内脑实质RDD极为少见,颅内多发病变更为罕见。RDD病因不明,目前公认本病发生可能与微生物或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有关;其病理学特征为光镜下可见淋巴细胞进入组织细胞胞浆内,即“伸入”现象。RDD病灶多呈T1WI等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后多明显均匀强化,但本例T2WI呈稍高信号,考虑可能与病变位于脑实质、且淋巴细胞聚集程度不足有关。多数RDD呈S-100、CD68阳性表达,CD1a、GFAP阴性表达,本例与之相符。RDD需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相鉴别。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猜你喜欢
胞浆脑桥光镜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 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 表达的影响*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并文献分析
影像学表现为“脑桥半切征”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15例卒中预警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 使用减光镜进行慢速快门拍摄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脑桥梗死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及形态学特征的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研究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