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方式反思

2020-09-26 10:58葛文勤
考试周刊 2020年81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政治认同反思

葛文勤

摘 要: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已经深入人心。而学科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持久而渐进的过程来实现,在初高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效地衔接起来,在有效地触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深度学习研究,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实现高效学习的效果。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将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过渡过程中,展开对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的科学分析和探讨,旨在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学习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有效深化拓展。文章以初高中政治教学为阵地,以政治认同为灵魂,展开对初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的科学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政治认同;衔接教学;反思

一、 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的重要性

“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生力军,是未来中国的中坚力量。在中学阶段,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祖国的未来发展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有了强烈的政治认同感,他们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永久目标,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有了科学的是非观,有了明确的对道德价值体系的认识和了解,有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学生印在骨子里的对中华民族、对国家制度、國情、国家方针政策等都能够通过具体的政治学习来实现。在强大的政治认同作用下,人们见证了伟大中国在巨大的灾难面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 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问题分析

(一)衔接不足

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将关注的视角停留在眼前的政治教学活动中,对初中政治教学与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政治认同方面的教育关注程度不足。初中政治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法制等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表层阶段来展开对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学习,高中政治教学涉及的内容,初中政治学科虽然都有所涉及,但是所阐述和展示的层面相对较浅,非常易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消化吸收。高中阶段的政治其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更强,高中教师在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以及思维的过渡性阶段的基础上,盲目地、不加衔接地展开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等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趣味性不足

初中教材上,多图示、多案例,教学相对生动、具体,有一定的趣味性。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就不再需要趣味性了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不论什么时候的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生的投入程度会更高,学习效率也会更高。除非一些特殊内容的学习,需要营造一定的氛围,但是绝大多数的课程学习,对课程的趣味性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其年龄、心理等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学习内容的过分单调枯燥,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学生都投入不到有效学习的过程中,“政治认同”的培养何从谈起?

(三)对学生的关注不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占据主体地位。进入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有所下降。随着学习深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有效把握到的知识层面有限,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引领学生去体验和掌握,但是,过分技能化的训练,又容易导致学习过程的单调枯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政治认同感难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重要原因。

三、 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一)科学衔接,有效延伸

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其教材在设置的过程中所确定的内容范畴是一致的,但是对问题的剖析和挖掘的程度不同,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蒙、价值观引导和是非观的确立等方面展开教学。而进入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则从更深的层次来展开,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系统而深奥的层面来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经历有效的过渡衔接,一下子就进入到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中,对这样的学习内容的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有限,很难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有效地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有效信息、消化有关信息等。因此,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要在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展开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对学习对象的有效认识、科学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践。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部分的知识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单纯地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来,或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预习学习,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有效认同。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应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对现实生活与政治内容密切联系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对政治生活的科学挖掘和剖析,展开对中国社会法治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因此,在讲《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部分内容时,以八年级某学生家庭小龙虾的畅销滞销引出市场经济的内部调节机制,市场经济靠着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的秩序。但是价格飞涨,导致百姓买菜难的问题,却很快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两种情况为什么政府一管一不管,这其中有什么科学原理在其中吗?生活离不开规则,市场生活也离不开规则的制约,如果离开了国家的管理,市场仅凭着人们的自我约束力,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同学们提出,历史上我国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体制,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继续实行计划经济呢?教师将历史、高中政治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初中部分的政治学习过程中,已经明确了不论哪一种场合,都需要有规则来约束和规范,那么,管理市场的到底是哪一种规则呢,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和人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将初中教材中那幅加地沟油的画面呈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如果市场中没有一把衡量商品好坏的标尺,人们任意妄为,这个社会还能生存吗?由此引出“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调节、市场秩序管理的优越性,因为市场有自身的优越性,所以市场的出现和存在有了其必然的意义,但是市场经济的弊端,如何克服、如何避免,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来管理和约束。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科学地把握知识间的衔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的科学而生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凡是能够发展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生活发展需求的手段,都能够而且也必须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去”这一社会主义制度原则的优越性,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

(二)趣味教学,灵活展开

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需要在有效地强化初高中知识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浅显的道理,让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具体的学习实践,实现对学习对象的有效理解和把握。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政治认同,让学生在强烈的政治认同过程中灵活展开学习,实现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解《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严峻的疫情形势以形象的媒体情境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将疫情中中西方国家政府的做法对比分析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在初高中学习内容有效銜接的基础上,加强对“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有效理解,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在面对大灾大难的时候,这么美丽的国家,这么一心为民的国家,怎么能让人不爱呢?对比西方国家在疫情面前人们的行动、医护工作者的行动、对病患的态度、国家对百姓的负责程度等等,在丰富的对比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会有一把尺子去衡量和对比两种意识形态下的政府对百姓的态度、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等,在丰富的对比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的有效激发,实现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等的有效激发。在《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链接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的最深厚、最纯洁、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在提到国家利益的时候,同学的内心回荡起这些内容,在生动的媒体环境和情境演绎活动中,让学生对祖国利益的维护、对祖国强大带来的影响力等有了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趣味化的学习体验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习的效果也能够在学生有效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三)注重合作,生本凸显

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的合作,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起来,学生的政治认同也能够在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凸显。

总之,基于政治认同的初高中政治衔接教学,要重视衔接的有效性、重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的激发,在充分地协调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政治认同的有效培养,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玉凤,周华英.建构主义视域下高中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5).

[2]林华开,龙静云.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概念界定和把握[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3]陆成伟.策略性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20(3).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政治认同反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