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实干担当 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0-09-27 23:20连茂君
求知 2020年9期
关键词:滨海新区民营企业企业家

连茂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會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津八条”和“民营经济19条”,推动天津成为民营企业的成本“洼地”、发展“福地”。李鸿忠书记强调,“要把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天津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下功夫培育企业家,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平等公平环境”。滨海新区的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发展的龙头引擎,必须发扬“二次创业”的精神,抢抓发展民营经济的大好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

一、聚焦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形成万木丛生、茁壮成长的发展态势

一直以来,滨海新区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发展较快。2019年,民营企业达13.51万户,同比增长10.87%;注册资金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6%。2020年1—5月份,新增民营企业7720户,占新增市场主体总量的43.48%,新增注册资金1527.87亿元,占新增注册资金总量的39.26%。二是质量向好。2019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649.4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税收总值702.3亿元,同比增长13.2%。三是创新潜力大。截至2019年底,新区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49家,其中民营企业1680家,占比为8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61家,其中民营企业2068家,占比为80.7%;雏鹰企业539家,其中民营企业507家,占比为94.1%;瞪羚企业113家,其中民营企业97家,占比为85.8%。滨海新区要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做强做大做优民营经济。

1.做强存量。现有民营企业有基础有团队有市场,我们要把服务好现有企业作为最大的招商引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在精心培育上做文章。一是小升规。滨海新区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62759家,有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46034家,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要做好个转企、微升小,特别是小升规工作。认真落实《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暂行办法》,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二是规升巨。按照产品有市场、技术有依托、发展有项目、增长有潜力的标准,选择一批规上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立规升巨企业培育库,强化市场、资金、政策、人才等要素的精准帮扶,促进其尽快茁壮成长、发展壮大,不断提升发展能级。三是巨改股。强化企业股改、上市挂牌扶持政策落实,加强政策规定、典型案例、重大活动、资本市场知识等的宣传培训,增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意愿和能力,持续提升民营企业上市和挂牌数量。

2.做大增量。针对《天津市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滨海新区召开引育新动能大会,出台引育新动能“1+4”文件。我们要精准靶向施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引什么?围绕“3+4”产业,建立产业图谱。比如,滨海新区的优势产业,石油化工业2019年总产值为2506.58亿元,将以南港工业区为依托,全力建设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2019年总产值1713.14亿元,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总产值1360.11亿元,将重点布局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聚焦这些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主动对接民营企业500强和知名企业,提前做好项目谋划,重点跟踪,努力使更多大型民企、民企总部落户滨海新区。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成长空间大的中小微企业,引进强链补链企业、“微笑曲线”两端企业。二是怎么引?聚焦“3+4”产业,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招商;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生活成本低、交通便利、落户基本没有限制等优势,开展上门招商;用足用好两个1000亿元的产业资金和发展基金,开展基金招商;服务好民营企业家,让每一位企业家主动宣传新区,开展以商招商。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要善于运用云上招商。这是目前招商的主渠道,效率高、理念新,要常态化运用“云技术”,充分搭建“云平台”,广泛开展“云招商”。三是往哪引?滨海新区为每个开发区和每个园区明确了主导产业,按照市里导则要求,国家级园区主导产业不能超过4个,市级园区不能超过2个。引进的民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放到相应园区,通过产业导向、政策导向、要素导向推进主题园区建设。

3.做优质量。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升改造民营企业。一是科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基因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5%以上时竞争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在2%时仅能够基本维持,低于1%时则难以生存。我们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产学研用金有机融合,让科技与资本、产业、市场充分对接。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三链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金融链,打造高性能创新生态圈,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探索实行灵活的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奖补形式,促使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从一元化过渡到多元化,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模式创新。疫情期间,传统线下交易模式受到较大冲击,而线上交易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像滨海高新区的今日头条、云账户等营利性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在线经济优势,实现了“核裂变式”增长,1—5月份分别增长21.6%和41%。要推动民营企业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向线上“宅经济”转型,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交易规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聚焦真心服务民营企业,形成担当尽责、敢抓善管的鲜明导向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四难”:一是融资难。许多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偏小、资产结构偏轻,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融到资金。据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抽样调查,超过80%的工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存在资金压力。二是盈利难。受上下游产业联接不畅、市场需求不足、物流特别是出口物流受阻的影响,加之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升较快,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仍处于高位,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三是创新难。企业创新活跃度不高,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才引进难、流失快,研發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四是竞争难。仍然存在与国有企业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还是弱势群体。对以上问题,滨海新区要全力推动解决,做到“四个一”。

1.树立一个理念,就是“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要将这一理念真正融入血液,化为行动。企业是社会财富之源,企业家是稀缺资源,就经济发展来看,企业家是决定生产要素增值的关键因素,税收、产值、固投等是企业贡献的,而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要把企业作“老大”,而给予足够的尊重、支持、服务,把企业家立起来,立得稳、立得高、立得住、立得远。一是崇商重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重商文化,在各类经济活动中要让企业和企业家成为真正的主角,在全社会形成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浓厚氛围。二是精心培育。善于发现有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给予重点扶持、重点帮助、重点浇水、重点施肥,使其尽快茁壮成长。三是热忱服务。想企业家之所想、急企业家之所急、解企业家之所困,对企业家提出的问题,要像解决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带着感情去协调,带着责任去解决,让企业家对滨海新区的营商环境有好感,对滨海新区的领导干部有好感,愿意来滨海新区投资兴业,愿意把项目做大做强。

2.完善一个政策体系,就是“接地气、有实效”的政策体系。政策文件不在多少,关键是落实、管用、有效。要把现有政策理一理,看一看没有落实的有多少、使用不多的有哪些,分析具体原因,不断修改完善,让制度充满生命力,使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一是创新政策。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对科研投入问题、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培育问题、融资担保问题,抓紧研究、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要分析企业经营成本中哪些是国家规定的、哪些是当地的、哪些是高于国家规定的,针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压缩空间,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推动降低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努力让企业成本负担有实质性下降。二是宣传政策。采取把企业找来讲解、上门宣讲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把政策传递到企业,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三是落实政策。政策的生命力在执行。要在操作上细化实化到位,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方便的流程、最快捷的兑现来保证政策落到实处。

3.建立一个机制,就是“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搭建企业反映问题的“直通车”,把企业的“呼声”变成部门集结的“哨声”,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为企业提供“专家+管家”式的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接地气、增值式的服务,服务到心坎上。一是快速办。把“132”工作机制与“双万双服”活动相结合,面对企业的“吹哨”,相关单位迅速反应、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与企业同频共振,能现场办理的马上办理,能当天解决的不推到明天,需要带回研究的限时答复。二是协同办。企业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由区民营办加强统筹,建立会商机制,明确责任清单,项目化推进。相关责任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齐心协力、密切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三是督促办。严格落实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把部门报到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相关部门和各开发区、各街镇的考核,对力度大、进展快的及时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通报批评;对推诿扯皮、消极应付、拖着不办的,公开曝光。

4.营造一个环境,就是“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环境。说到底就是担当作为的环境,不能怕出事不办事、不担当躲着走。滨海新区既抓不担当的典型,也抓担当的典型,鼓励全区党员干部做到“四个担当”:本职工作敢担当,各负其职,谁的事谁干,不将矛盾上交;创新发展敢担当,其他地方没干或不敢干的,滨海新区先干起来;关键时刻敢担当,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为担当者担当,不让大家缩手缩脚,只要没有私心、没有私利,出现失误,区政府为其担责。滨海新区要牢固树立“四个担当”的工作导向,对企业家“不说不”,研究“怎样行”。一是优化准入环境。按照“法无禁止即可准入”的原则,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坚决把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到街镇、社区,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把事情办好,在手机平台上就能办成,能够马上办的马上办,能够一站式办的一站式办,能够一次性办的一次性办,能够全区通办的全区通办。三是优化法治环境。规范执法,完善涉及民营企业行政执法的权责清单,厘清职责边界,坚持联合执法、执法报备,坚决杜绝随意检查、多重检查、重复处罚等执法歧视行为,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公正司法,妥善处理民营企业涉纪涉法案件,既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加强服务,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裁员减薪、租金减免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多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化解,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三、聚焦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形成履行责任、服务社会的崭新形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滨海新区的民营企业家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为抗疫作出了贡献。我们要激励民营企业家把这种爱国、爱新区的热情传承好、弘扬好,自觉做“五个典范”:

1.做爱国敬业的典范。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实增强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毫不动摇听党话、坚定信念跟党走。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弘扬老一辈企业家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实业报国,弘扬工匠精神,踏踏实实办好企业。

2.做创业创新的典范。坚持创业永不停步,始终保持“二次创业”的野性、血性,树立打造世界级企业和“百年老店”的壮志,克服安逸自满、小富即安心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闯大市场、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既有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积极和主动,也有自主创新的骨气和志气,狠下功夫、下狠功夫攻克一些前瞻性、颠覆性、原创性技术难题,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3.做守法经营的典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守法才能行稳致远。引导民营企业家牢固树立守法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加强法治思维,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经营意识。切实增强契约精神,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重合同、守信誉,履约践诺,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觉抵制“潜规则”,把“亲”“清”二字当作守法经营的大原则,坚决摒弃拉关系、找靠山、搞勾兑等歪门邪道,始终坚持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4.做回报社会的典范。把环保责任、安全责任、降耗责任、减排责任、保障职工权益责任等作为民营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2020年滨海新区籍大学毕业生有7900余人、“海河英才”有就业需求的是1万余人。民营企业要多担当一些,在不减薪、不减员、善待职工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多提供就业岗位,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5.做加强党建的典范。目前,滨海新区非公党组织共有2104个,其中单独组建的党组织1552个,党员2.6万名,每年新发展党员400多名。面对如此规模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让民营企业家把抓党建的硬任务扛起来。支持建立健全选拔、培养、管理机制,选优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和专职党务工作者,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用党建工作的“魂”统领企业发展,让党建工作的“根”培育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民营企业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推动滨海新区检察调研工作全面上水平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