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国内武术传播研究
——基于CNKI(2009-2018)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020-09-28 01:36姚晓芳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发文武术

姚晓芳 李 涛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100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武术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了解武术”,[1]也为武术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年来,中国武术传播研究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国内学界在对武术传播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亦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利用 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 2009—2018 年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武术传播文献进行分析,解读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探寻武术传播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为中国武术传播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检索到包括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在内的共796篇期刊文献。研究将此信息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采用Cite space 5.0软件,对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整理、阅读、分析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2.2 数理分析法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等相关办公软件对Cite Space 5.0中得出的有关发文量、期刊来源、发文作者、热点关键词等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2 回顾:十年来国内武术传播研究发展状况

2.1 2009-2018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发文量

据资料显示,对于中国武术传播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武术传播”为主题词,以1991年至2018年为期刊文献检索时间段进行精确检索得出发文总量875篇。仅从1991年至2018年近30年里关于武术传播研究的发文量走势可见,国内对于武术传播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1至2000年是我国武术传播研究艰难探索的十年。自2000年相关学者首次提出“武术传播学”可作为武术学科的分支开始,学者们陆续将目光聚焦于此,本领域研究文献陆续增多,呈现缓慢发展态势。2006年《武术传播引论》的出版,开辟了武术传播这一新的研究领域。2007年以“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中国武术与和谐世界”为主题的国际范围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强而有力地推动了武术传播研究的发展进程。2008年《中国武术传播论》的问世为武术传播研究者、管理者以及传播学者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武术传播带来重要契机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武术传播研究的快速发展。

为能更清晰地了解近十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进展,研究进一步将检索时间段设置为2009年至2018年,以同样的检索标准检索得知,在2009年至2018年整整十年里发文量为796篇,占26年来发文总量的90%。可见,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于武术传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大致经历了迅猛发展、平稳发展以及顶峰后复归平稳三个发展阶段:迅猛发展阶段(2009至2011年)。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的成功举办,将新时代中国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亦将世人的目光聚焦于中华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中国武术上,这为中国武术传播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10年,“武术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主题论坛的召开,以及《中国武术研究·国际传播卷》的编撰在武术传播研究历程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意义。2011年,国内武术传播研究出现第一个顶峰。平稳发展阶段(2012至2014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发文量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保持平稳发展。特别是2013年初,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愿景,有力地推动了武术在国内外的传播进程,此阶段国内武术传播研究逐渐深入化,研究领域拓宽化,研究维度多向化。复归平稳发展阶段(2015至2018年)。国家层面“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等发展规划,成为武术传播研究强有力的推手,推动了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的进程,2015年国内武术传播研究出现了第二个顶峰,在2015年至2018年这一阶段,国内武术传播研究呈现顶峰后复归平稳发展态势。

2.2 2009年-2018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发文机构分布

由Cite Space 5.0软件检索生成的知识图谱 可见,自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的研究机构分布在全国的各体育院校。上海体育学院在中国武术传播研究方面存在与其他研究机构协同合作关系,且其合作具有多对象化和多次数化特征。同时,经过对研究机构之间的节点连接关系进行仔细观察与鉴别后发现,除上海体育学院与其他研究机构存在相对较多协同合作外,其余研究机构在此方面的研究大都存在单独研究现象。研究机构之间的团结协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研究成果大量取得的强大推动力。这也正是十年来上海体育学院在中国武术传播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就发文量来看,自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上海体育学院在中国武术传播方面的研究发文量达到165篇,以绝对的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仅次于上海体育学院排名第二的研究机构为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其余如首都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等十年间发文量大都在10篇左右。同时,从发文量居前十的研究机构所在城市进行仔细综合对比分析后得知,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机构大都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外交流较繁荣地区,如上海、苏州、北京、郑州、武汉等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武术传播研究的进展,研究方向的把握,以及研究成果的取得。

2.3 2009-2018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的作者分布

早在2002年上海体育学院的郭玉成先生便开始了对武术传播领域的研究,十多年来他在武术传播研究方面成果颇丰,为中国武术传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他与邱丕相先生共同发表的《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采用模式方法和逻辑学方法,分析了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武术国际传播者、武术国际传播内容、武术国际传播途径、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阐释、武术国际传播对象、武术国际传播效果和武术国际传播环境等,并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基本模式进行构建。[2]《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古代、近代、现代的武术国际传播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未来武术国际传播的发展方向。[3]自2002年至今郭玉成先生在武术传播领域的研究文献近60篇,仅在2009至2018年的十年间,郭玉成先生在我国武术传播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就达近40篇。这表明,自2002年伊始至今郭玉成先生一直坚持从事武术传播领域的研究,特别是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郭玉成先生在该领域的研究出现了量的飞跃与质的升华。在武术传播研究领域发文量仅次于郭玉成先生的是师从郭玉成先生的李守培先生。李守培先生从2010年便开始了对本领域的关注与研究。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间,李守培先生在该领域发文量达至20余篇。

因此可见,近十年在我国武术传播研究领域中,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对本领域的持续关注度极高,相反发文量较少的作者对该领域仅为偶有关注。同时发现,发文量较多作者以及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大都存在合作研究的现象,特别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本领域研究地进展。相反,在综合分析中发现,研究发文量相对较少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相互间互助协作关系鲜有所见。

2.4 2009年-2018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共被引分析

研究运用CiteSpace5.0软件,以参考文献(Cited Journal)作为网络节点,选定阈值,对最终生成武术传播研究领域期刊的共被引知识图谱进行分析统计。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8年的10年间,共有29家出版刊物刊登了关于武术传播研究的文献。按照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的前十家出版刊物做出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共被引期刊分布表。

表1 近十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共被引期刊前十排名

由《近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共被引期刊前十排名表》可知,十年来《搏击·武术科学)》(现《武术研究》)以被引目录792次为绝对优势占据期刊排名第一,其次依次为《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77次)等。因此可见,发表在这些期刊的武术传播研究文献为本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2.5 2009年-2018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 CiteSpace5.0,通过“突变侦测算法”(Burst Detection Alorithm),选择关键词(Subject)和短语“Term”最终生成节点(nodes)=171,连线(links)=322,density(网络密度)=0.0222。即收集到文献,主题词为171个,出现频次共计322次,平均每词出现的频次约为1.88。主题词出现频次的高低反映着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相关主题词的突显,反映出研究者围绕武术传播领域向相应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延伸。从《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热点分布图》可知,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相关研究,以武术传播为研究核心,进行了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文化传播、武术国际化,以及武术如何通过孔子学院实现传播等方面的探讨,特别是作为中国“软力量”[4]的一部分的武术文化成为武术传播的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文化人类学认为,“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是一个连续统一体,是一系列事件的流程,是一个时代纵向传递到另一个时代,并且横向地从一个种族或地域播化到另一个种族或地域。”[5]

图1 2009至2018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热点分布

十年间,国内学者以武术传播为核心,将武术文化作为武术传播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如《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从传统武术的传承特征与文化安全,传统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传统武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保护、传统与发展等方面探讨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最终认为中国武术必须走“文化回归”之路,才能实现武术的传承、传播与发展。[6]《建构文化形象: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立场》从“文化形象”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展开理论探索,将中国武术传播视为“文化输出”,并从“文化差异”“文化误读”“文化认同”等方面探讨当前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推动中国武术的传播等。[7]

图2 十年间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热点变化趋势分布

研究运用 CiteSpace5.0,以主题词(Subject heading)为节点,以1年为一个分割线,生成关键词热点时区图(Time Zone)。图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对相应领域的关注程度,横坐标方向代表时区变化过程。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直观地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的发展演进过程,特别是发展过程中研究热点领域的关注,以更准确地洞察本领域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中,学者们审时度势地围绕武术传播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关注热点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第一阶段:自2009至2011年间,武术传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民族传统武术、孔子学院、武术教育以及武术的跨文化传播等方面,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与策略研究》《影响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障碍》等;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4年的三年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少林武术、武术表演以及武侠电影等方面,如《功夫片对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影响探析》《从<西游记>美猴王形象塑造解读武术传播》《功夫舞台剧——武术文化的表现与传播》等;第三阶段: 2015年至2018年的三年中,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互联网+”等背景下的武术传播研究,如《“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机遇与策略》《基于新媒体视域下武术传播路径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研究》等。

3 展望:未来国内武术传播研究趋势

中国武术传播研究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同时也带给我们诸多的启示。首先,武术传播研究将会与时俱进。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的10年是紧跟时代不断发展前行的10年。学者们围绕“武术传播”这一中心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研究。未来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研究者将会一如既往地站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运用新理论、拓展新思路,审时度势地对武术传播进行探索与反思,研究出更多既具理论意义,又具实践意义的成果,以助力中国武术传播的顺利实现。其次,武术传播研究的内容将会呈现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国际浪潮中,坚持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早已成为我们民族实现复兴的必要坚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武术传播研究将会肩负文化传播的责任与担当,实现多方位化、多层次性、多视角化发展。最后,武术传播研究将会逐渐趋于均衡化发展。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总规律,而目前我国武术传播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研究机构与研究者大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地区,这为我们提供经验借鉴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建立了信心。因此,未来我国武术传播将会逐渐挣脱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桎梏,缩短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均衡化、持续化、稳定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发文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