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基层体校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0-09-28 01:36李翰杰
武术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武术队体校套路

李翰杰

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北京 100037

国家体委在1995年提出了《奥运争光计划》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制定了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荣登奥运金牌榜榜首,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彰显出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实力;伴随着“十三五”期间中国励精图治、砥砺前进的步伐,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变革期,竞技体育正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上做出重要的讲话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提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的步伐。”那么什么是体育强国,怎样才能实现体育强国?徐本力在诠释体育强国概念时认为体育强国是以社会体育为基础,竞技体育为先导的体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和前列的国家。[1]熊斗寅的研究认为体育强国不仅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体育科技水平高、场地设备条件好,人才培养素质高等方面。[2]由此可见体育强国是一个内部各个子体系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整体。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推动体育产业和体育竞赛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增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基数,对于拓宽竞技体育的项目基础和人才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持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坚持改革和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新时期的时代使命。

1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历程

1.1 北京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萌芽阶段

北京市体委于1974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武术队,它的前身是北京武术学校,是北京市为准备参加第一届全运会于1958年开始筹备组建的武术集训队。北京武术队的成立使北京竞技武术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经过严格的选材和培养,积蓄了充足的后备力量,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北京市各区基层业余体校竞技武术的发展。早期的武术训练队都是业余形式,当时学校的放学时间较早,课业负担不是太重,家长们工作繁忙,照顾不到孩子,为了把课余时间有效利用上,家长们都会支持孩子去体校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一项技能;在基层体校训练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被淘汰、有些学生会因为长期训练的艰苦性而离开,通过基层体校严格的筛选和近乎残酷的训练后,剩下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留下的优秀队员会输送到北京武术队并逐渐成为专业运动员开始参加全国比赛、国内外巡演等,为北京的竞技武术贡献力量。

1.2 北京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巅峰阶段

北京武术队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在长期的刻苦训练和教练严格的管理、要求下,这些武术运动员成为了北京竞技武术的中流砥柱;自1974年至1997年北京武术队在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中取得了十一次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历年间获得的个人单项前6名奖牌526枚,其中金牌147枚,银牌108枚、铜牌96枚,为首都北京赢得了荣誉。[3]特别是在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成绩卓越,令对手望尘莫及,竞技水平在全国处于佼佼者的位置。[4]经过北京武术队几代队员的不懈努力,北京竞技武术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武术队人员在新老交替后运动成绩开始出现下滑,后备人才匮乏,因此北京武术队在选拔、训练本市武术运动员的同时先后引进国内各省、市专业队的优秀运动员来促进北京武术队整体实力的提升,带动北京竞技武术的发展,通过短暂的人员调整,外省引进的优秀队员经过北京武术队教练的再次精雕细琢在全国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延续了北京武术队的辉煌。

2 北京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现状

2.1 北京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成绩现状

北京武术队在国内竞技武术(套路)比赛项目上取得的成绩令人堪忧。奖牌数的统计分析图显示的是2010—2018年这8年来北京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纵观整体情况上下起伏较大,从金牌数来看2010年和2011年处于持平阶段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出现回落,2014年再次出现上升,2015年之后回落就没有了夺金点。从银牌和铜牌的获得数来看2010年至2012年处于上升趋势,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运动成绩下滑明显,正是武术项目改革以后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武术套路项目由原来的男子六项、女子六项共计十二个项目压缩为男子三项、女子三项和团体一项共计七个项目,原来的单项被合并到团体项目中来综合计分的方式对全国各专业队的整体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运会奖牌数的压缩增加了比赛竞争的激烈程度。从2015年以后北京竞技武术的成绩日趋跌路,尤其是2018年开始北京竞技武术在全国比赛中的成绩岌岌可危,人才梯队断层,北京武术队在全国竞争奖牌的实力令人堪忧。

2.2 北京基层体校的生源情况

自1974年北京武术队成立以来,北京竞技武术形成了以基层业余体校为基础,通过北京武术队二线班选拔人才,最后输送到一线队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的优势在于层层选拔、优胜略汰。从对目前的调查来看,北京市基层业余体校的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下降,基层武术教练员认为生源数量和质量都越来越差的占66.7%,认为生源质量有保障,但是学生数量在减少的占22.2%,认为学生数量有保障,质量越来越差的占11.1%。说明当前北京市基层业余体校的后备人才生源紧缺并且在竞技武术(套路)项目上有培养潜质的可塑之才越来越少。

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性别结构需要均衡,这样才能保证男女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图2体现的是北京市基层体校武术(套路)项目的性别比,男子占69.8%,女子占30.2%,男性比例在被调查的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大,女性所占的比重较小,说明北京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在女子项目培养上需要增加学生数量,以促进男、女比例的均衡发展,这样才能避免女子项目的人才匮乏和后备人才输送上的断层,确保北京武术队二线班和一线队在女子项目上有可用之才。

表1 基层体校生源情况(N=9)

2.3 基层体校后备人才的运动技术等级

运动技术等级从客观上反映运动员竞技武术(套路)的水平,从对基层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等级调查中可以看出,81.9%的武术后备人才没有运动员技术等级,此外,运动技术达到三级的占6.0%,二级运动等级的占6.0%,其中一级和健将级运动员分别占4.7%和1.3%,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北京武术队的运动员技术等级均在二级及以上水平,主要是由于各区体校输送和外省引进到北京武术队的后备人才运动水平均需达到二级的水平;从被调查的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来看,能够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人数比例较低。

当前,学生被授予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需要参加竞技武术比赛,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在2014年1月18日新颁布的武术套路有五个等级包括:国际级运动健将、 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其中授予二级运动员称号需满足如下条件之一:(一)全国青年运动会决赛第七至十六名(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B组(少年组)单项第四至六名(三)全国武术学校比赛全能第四至六名(四)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单项第四至六名;(五)省(区、市)体育局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或锦标赛单项前3名;对于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按照官方颁布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等级要求达标难度大、机会少。应当给予相应政策,形成竞技武术(套路)等级的相关制度,为通过常年训练能够达到一定技术等级的青少年,给予相应的等级以资鼓励。

表2 基层体校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运动等级(N=149)

2.4 基层体校武术(套路)教练员的队伍建设

表3 教练员学历的调查统计(N=9)

表4 教练员的运动技术等级

教练员是对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进行带领和指导并规划管理运动队发展的关键,因此,教练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把新的理论应用到训练实践中加以检验。[5]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知识的更新是非常快的,现代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全面支持和导向性要求教练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保证运动训练的高效性;从文化程度及运动技术水平来看基层体校的教练员基本上都在体育院校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运动技术水平。但是,实地调查发现,基层体校的武术教练员人数较少,每个区业余体校教练的人员编制在1—2人,北京市除海淀区、东城区和朝阳区的教练员队伍较为完整外,剩余各区的业余体校仅有1名武术教练带领本区的武术训练,北京市基层体校的武术教练员队伍建设不够完整。

3 北京基层体校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思考及建议

3.1 体育、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培养后备人才

积极拓宽北京市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促进北京市各区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加强社会武术馆校、俱乐部、培训机构后备人才储备能力。在北京市各区建立武术传统校基地,成立小学、中学、大学武术传统学校一体化培养体系;鼓励社会武术办训力量参与到青少年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队伍中来。北京武术队教练定期到发展较好的武术传统校、基层体校及社会武术办训机构进行指导,教练员之间通过训练实践传授经验形成互动交流,这样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营造协同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氛围,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北京武术队为核心,基层体校、学校、社会等的多支青少年武术强队为后备力量的人才储备,以此来缓解基层体校人才培养的压力。

3.2 拓展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层体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广阔的市场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基层体校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利用周边的资源与周边学校、武术传统校等进行合作,体校教练可以在体校工作外深入学校帮助开展“课外体育锻炼1小时”的工作将武术带入学校选修课、兴趣班。充分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号召,通过参加市教委的工作拓宽体校的生源选材面,从而提高青少年武术习练者的总体基数,为体校的武术队选材打下结实的基础,完善体校武术队的梯队建设。

3.3 完善北京市青少年武术竞赛体系,搭建段位制竞赛平台

北京市青少年武术竞赛需要建立联赛体系,由于北京市体育局举办的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较少,运动员通级的机会少,因此,建议国家体育总局通过拟定政策完善武术资格认证的制度,促进武术段位制和武术运动员技术等级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并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设立武术段位制与国家运动技术等级的同步认证,并逐步完善段位制的比赛体系,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通过武术段位制的比赛拿到与运动员等级证书同等效力的证书,为运动员提供比赛机会,同时促进武术段位制套路的推广并为学生参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提供动力源泉。

3.4 积极加强基层教练队伍建设,规范行业标准,提高相关待遇

由于北京市基层体校武术教练较少,人员配备不完整;基层体校需要制定专项经费规划,加强与北京市各类体育院校、学校、社会办训机构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给社会办训机构的教练提供兼职机会,给予适当的报酬。另外,基层体校也可以聘用体校原有培养毕业的优秀运动员做为助理教练,这样有利于基层体校教练在训练方式上的贯彻和执行。建议国家体育总局规范武术教练员行业标准,深入推进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考核制度,鼓励北京市退役的武术运动员和各高校武术特长生考取武术教练员证书,持证上岗,参与到基层体校的训练中来;同时,结合武术教练员市场的行情,适当提高基层体校教练的相关福利、待遇。

猜你喜欢
武术队体校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Airbnb上的套路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对普通高校武术队训练方法的探讨
眼下有套路
太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①
——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队为例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