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几点策略

2020-09-29 15:13王铁
速读·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化学培养策略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以追求真、善、美等高尚的价值理想为核心,它涵盖了人类个体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和能力等诸多因素,是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化学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教学中,充分挖掘,适时进行渗透,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乙烯的实验室制取为例,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发现做这个实验存在很多问题:温度没有达到170℃时有副反应;当温度过高时,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并且做这个实验耗时长,不利于操作……由此让学生讨论,自己动手设计整改方案,如怎样除去刺激性气体,先用品紅试液检验,看SO2是否存在,再用洗气瓶除去,最后干燥,这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动手做。在“观察·思考·实践·讨论·交流”等一系列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境、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这不仅符合科学发现和认知的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事业。学生从做中学,从合作中学,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同时学生也在身心的体验中得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

二、通过化学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及爱国主义精神

化学史中不仅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阐述了化学发展的历程,而且还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家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化学史所展现的化学家的人格魅力,所体现出来的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爱国热情、民族情怀、求实求真的品格、坚强的意志等科学精神,都会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在进行黑火药、硝化甘油、TNT 等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讲述“炸药与诺贝尔”的故事。早在1847 年意大利人就发明了硝化甘油,但其受震动时,极易爆炸不易控制,非常危险。后来诺贝尔潜心研究硝化甘油的引爆方法,面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品他毫不畏惧,经过无数次试验、再试验,1863 年终于研制成功了用雷管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然而,1864 年发生意外,硝化甘油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的弟弟当场被炸死。面对亲人的忽然离去,面对死神的威胁,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而是重新开始,潜心致力于如何使硝化甘油安全的研究设计。经多次实验,他发明了爆炸力强又稳定的黄色炸药,避免因震动而发生爆炸的危险。后来又发明了胶体炸药、无烟炸药等。正由于诺贝尔锲而不舍、勇于献身的精神,才使他登上科学的顶峰,铸成其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一生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为纪念其祖国波兰,把自己历经艰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中国近代化工专家侯德榜先生为了祖国的化工事业,放弃美国丰厚待遇毅然回国,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冲破了“索尔维公会”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等,从中可以使学生体会这些科学家身上流淌着的爱国心和故乡情。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学中可以深挖教材的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节约金属资源、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全球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温室效应、南极臭氧空洞、酸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找有关环境污染的实例,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免遭破坏,形成“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的哲理意识,懂得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于人类,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四、重视挖掘化学课程中化学美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和真善美的情操

审美教育是人们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欠缺的构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并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对加快学生整体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化学学科中也有它的美学、哲学内容。如金刚石的璀璨夺目、水晶的玲珑剔透、金属晶体的天然光泽等,这些外在美无不与它的内在结构美相统一;再如焰火的五彩缤纷无不与其化学反应的“真”相联系,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的形式美正是元素递变规律的“真”使然;又如“酚酞遇碱显红色”这一化学反应的“真”用于制作喷泉就会使人产生美的悦感,如果用于巫术骗人“捉鬼治病”就会使人产生“恶”的愤慨。因此,科学的“真”与“美”和“善”自有其辩证统一的道理。

总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就像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相互依存,两者的结合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并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既要抓好学科教学,又要注重人文教育,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作者简介

王铁,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初中化学培养策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