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略

2020-09-30 06:46邱睿
考试周刊 2020年82期
关键词:学法导学课堂教学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现代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而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文科和理科的双重属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法能最大化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升课堂效率。

问题导向法是以教师、问题、学生三者为主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关联,教师以问题导向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系统分析问题,再到寻找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强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意识。问题导向法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旨在针对问题导向法如何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发挥有效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以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地理教学

一、 正视现代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窘境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师主讲”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对于问题导学法并未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以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况为主要分析点,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个人并未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加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远影响,部分教师依旧坚持着传统教学中“以讲为先”的教学方法,并未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深刻思考某个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使得问题导学法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层面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中,没有能够搭配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浮于表面、徒有其表,从而不能使问题导学真正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错误性的教学策略,对问题导学法的开展工作产生显著的偏差,并曲解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本质,让地理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率的状态。

最后,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师生间缺乏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一方面是学生对于“问题导学法”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过度认为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放纵自由,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并未产生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布置问题时,不注重问题的全面性和趣味性,使得问题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师生间的矛盾也是造成问题导学法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解读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本质及内涵

(一)推广地理问题导学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之所以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法,原因在于问题导学法更加适合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具备较为突出的提升作用。身为高中生,不能与传统教学一样,过度依赖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方式,更应该通过开展自主性学习有效提升自我学习的综合能力。而问题导学法能够为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己开展对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强化自身的综合应对问题的能力。再者,问题导学法也为教师的课堂开辟了新天地,通过问题引入课前导学,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不足和短缺进行有计划性的教学方案制订,从而全面深入解决学生的知识漏洞,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高中地理学科是文科综合类科目,却极具理性思维和理科结构,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的原理是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重要难点。而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引入,能够将原理和现象进行具体形象化,通过一个个巧妙的問题设置,层层揭露高中地理学科神秘的面纱,由繁化简,由简入深,问题导学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二)概括地理问题导学的新特点

1. 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教师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设计环节中,首先,要关注问题导学法的针对性,以问题为驱动,问题的设置要具备高度的针对性,做到“有什么问题提什么问题”,具体针对课本中的难点重点,设置优质化的问题,而不能超出课本教材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其次,是对学生个人的针对性,问题设置要符合人性化,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进行详细的制定,避免所设置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够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导致问题产生无效性。

2. 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采用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将问题进行合理科学的包装,让原本枯燥乏味的问题充满生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要重视问题导学法与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的合理搭配,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搭载学科问题,通过开展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入渗透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问题导学法无形的引导力和创造力。

3. 固定性的教学原则

在问题导学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不动摇的教学理念。其一,教师要关注问题本身所具备的启发性,只有具备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教师在问题导向法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过程的渐进性,问题导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通过脚踏实地、步步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最终对问题背后的本质内涵存在深刻理解;其三,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性,应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让学生对问题本身具备切身体会,不仅提升问题的质量,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

三、 探究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略

(一)情境相融,以情景教学搭载问题导入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情景的构建,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下了解问题的本质根源,若单纯使用口头提问环节是无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问题导学法中,应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将有关问题放置于特定的情景模式下,以所创设的情景作为问题提出的引子,从而自然地引出问题的本身。教师在情景创建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情景贴合实际情况,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导入高中地理问题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地理问题的奥秘

比如,笔者在《工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授课过程中,就采用以创设情境激发问题核心效果。在课堂导入预备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相关地区的工业成就,例如“上海宝山钢铁厂”和“辽宁鞍山钢铁厂”,通过数据向学生展示二者工业成就和工业实况的对比,再通过播放地形图片和工厂照片让学生对二者的区位选择差异产生明显的区别性认识,进一步向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上海宝山和辽宁鞍山钢铁厂以同样的工业性质,却存在着不同的区位条件,而对于区位条件的选择对二者工业的发展有哪些不同的影响?”从而让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现实化和直观化。

从上述教学案例分析来看,在问题导学法中积极渗透情境创设工作,能够给予问题较为有效的载体,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入化的思考。同时情境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内容性,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讲究配合,以合作课堂开展问题探究

在问题导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师生配合、生生配合也是促进导学法更好开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题探索活动,通过合作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与学生展开积极有效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问题导学法具体实践环节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障碍,从而帮助学生化解出现的问题,促进问题导学法的顺利实施。

比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环节中,首先将班级学生以六人为单位进行分组,而后向学生提出课前导学问题:“请运用所具备的知识,以自然实际现象为例,举例说明自然界中所存在的水循环,并尝试将其进行分类。”问题提出后每个小组都积极响应,迅速投入讨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在讨论时间结束后,笔者会邀请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代表,将小组内经过整合的答案进行分享,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其发言后进行补充,而教师则对应每组的正确回答点给予加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以分数为标准进行“优秀小组”的评比。

由此来看,默契的配合是发挥问题导向法功能的关键,教师应通过相应机制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并在教学实际中加强与学生间的有效性沟通,保证问题的正确引导性和可读性。

(三)循序渐进,以科学设问展开知识延伸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反馈后,教师应针对学生所反馈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详细的问题讲解和知识补充。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以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应避免过度讲解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应采取“讲问结合”的方式,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讲解后,再由此及彼进行问题的延展和引申,从而激发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当中。

比如,笔者在教学《产业转移》这节高中地理课时,利用问题将知识点环环相扣,并使用问题展开延伸。依据教材内容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东亚产业转移受哪方面的原因影响?”,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进行解答,而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补充和完善。而后,教师再次以问题展开延伸:“美国产业转移与东亚有何区别”,让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探究更为深奥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依旧要把握教学的分寸,过度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从而弱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综合能力,而教学不足也会使得学生不能够获得对问题的合理解释,从而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较为模糊不清。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掌握问题导向的要领,拿捏实际教学的分寸,开展适度教学,并重视以问题为导向串联知识点,保证学生深入现象看本质。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对于现代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是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合理的策略方法,深化问题导学法的实际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积仓.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学周刊,2019(21):56.

[2]孫婷婷.“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5):235-239.

作者简介:邱睿,重庆市,重庆市广益中学校。

猜你喜欢
学法导学课堂教学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