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发展高中生的思维品质

2020-10-09 03:41陈佩贤
英语教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导图词汇学科

刘 霞 陈佩贤

引言

近几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关注和重视的内容。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支,英语学科也对其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教育部 2018)。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作为核心素养系统下一个独立的维度和一项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思维品质表明了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思维品质的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达的水平和特点。”(陈琳 2016)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语言教育,尤其是英语学科教育,因其独特的逻辑性、批判性等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方法,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也叫脑图、心智图,英文常用Mind Map或Mind Mapping表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教育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研发的一种以直观形象图示来标识概念之间关系的思维记忆方法。具体来说,它是指“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利用图示的方法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托尼·博赞1999)

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刘濯源带领其“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研究团队对思维导图如何在教学领域有效应用开展了深入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使其成为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工具。通俗地讲,“学科思维导图继承了思维导图的主要元素和表现形式,在内涵上深度整合了逻辑思维及学科教学思维,使之更加适用于提升学科教学效能……在思维方式上,学科思维导图更强调结构化思考,非常重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键词的生成上,学科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要绘图者依据学科特性进行提炼、概括、添加标注……在功用上,学科思维导图更侧重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林书扬 2015)刘濯源结合学科特点,对思维导图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但仍然是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思维导图具有图解教材知识、教材知识结构形象化的特征,能够增强大脑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学生左、右脑的功能,激活整个大脑积极参与学习,增强记忆效果。”(张立昌 2014)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如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教学、复习教学等。但“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的问题,与许多时髦概念的命运一样,思维导图也陷入了形式大于内容,概念炒作大于实际操作的泥潭,在教学效能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林书扬 2015)。鉴于此,以托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为基础,结合刘濯源提出的侧重学生知识的深度理解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学科思维导图,选取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的教学为例,分析和探讨思维导图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一)根据词汇规律构建模块化词汇图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看、写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而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产生负面影响。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在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他们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的主题是Working the Land,其中第一篇阅读文章是A Pioneer For All People(《造福全人类的先驱者》)(袁隆平)。本单元出现了很多关于人物和农业主题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教师在教授本单元词汇时,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帮助学生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引导他们利用文本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终做到词语内化。刘濯源在提出学科思维导图时提到“主干不超七,记忆好管理”,也就是说一般学科思维导图的主干最好不超过七个,因为人脑同层级记忆宽度大概是“7±2”,超过7个容易乱,但主干也不宜过少,否则显得思维广度不够。可以把本单元的词汇通过思维导图软件分为3个组块,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图1是本单元词汇教学的思维导图,通过该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系统地理解并轻松地记忆词汇,其逻辑归纳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图1:Working the Land单元词汇思维导图

从图1可以看出,本单元词汇主要是关于人和土地耕种的。用鼠标点击图上的小圆点可以把它相对应的枝节收起来,再次点击,则可以把相对应的枝节展开。逐层展开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及该词的用法,收起来则可以帮助他们思考并回忆本课单词。利用思维导图讲解单词绝不能停留在图的层面,教师要对重点单词逐步展开,并利用可视化图形对重点单词的用法进行深入的引导与挖掘,鼓励学生大胆使用新的词语表达意思,进行创造性运用,达到熟能生巧。图2为regret一词展开后的思维导图。

图2:regret思维导图

(二)根据篇章结构构建清晰化的文章脉络图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从获取文本到文本处理、信息内化、信息应用的过程。“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邓黎莉 2017)然而,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重点词汇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忽视篇章各部分与语篇主题的关系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重要方面,导致学生出现对文章的整体框架难以把握、不能对信息量较大的文章快速作出判断、英语阅读能力较低等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如何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值得广大教师思考。“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概括、分析等,从而促使他们发展思维品质,锻炼思维能力,并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意义建构。”(蔡萍兰 2017)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篇章的理解,由浅入深、由粗到细,更要注重篇章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对篇章结构、上下文关系及篇章话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注重任务的质量,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教学为例。这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篇章结构清晰,从生平、性格、成就、梦想等方面介绍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见下页图3)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1)引导学生提取有关袁隆平的基本信息和事实性信息;(2)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细节信息,并以段落为基础概括、整合所提取的信息;(3)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袁隆平与众不同的品格和严谨的科学精神;(4)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袁隆平科学精神的理解。

图3: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思维导图

通过图3所示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把握篇章结构,掌握细节部分,还可以理解文章的逻辑,培养逻辑性思维。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构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然后进行展示与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阅读文本都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解读,只有那些篇章结构性、逻辑性与话题性强,且信息丰富的阅读文本才适合,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时需要加以选择。

(三)结合单元话题构建创造性的话题写作图

通过阅读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文本的结构和脉络,在文本结构和语言信息之间架起“桥梁”,并对文章主人公袁隆平的精神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英语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本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输出。经过一个单元的语言话题输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输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本单元的话题是“土地耕种”,阅读篇章着重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教学单词和阅读篇章后,教师在输出环节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文章,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写作话题的训练与交流展示,让他们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图4(见下页)为本单元的写作思维导图。

图4:写作思维导图

本单元的阅读篇章中出现了对袁隆平国籍、职业、教育、成就、爱好等方面的介绍,教师就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伟大人物进行介绍,展开相关写作训练。在画思维导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还要启发他们对作文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单词与句式结构进行归纳整理,为其写作作铺垫。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单词与句式,理清了写作思路,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运用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关键在教师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课堂教学、运用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科的严谨性,让学生按学科的结构、规律、特点绘制。这对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功底有较高的要求。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无论是使用专门软件事先绘制思维导图,还是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思维导图,都必须有较强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如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对重难点的分析与综合、对学科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掌握等,还包括教师对相关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更对教师自身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要在课堂中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向学生清晰地呈现知识并标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如果频繁地呈现思维导图,学生就会失去思考的机会、思维活动的机会及自我建构知识的机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思考,再逐步呈现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已有知识的思维导图并逐步呈现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与讨论,激发他们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又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同时可以自我建构知识,内化所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仅会得到提高,其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

刘濯源在提到学科思维导图时提出六大意识,其中有一条是“对象意识”,即画学科思维导图要分学情、分学段、分对象,不能过于艰深,也不可浅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规律,即使是同一学科,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在不同学段也呈现出独特的规律。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品质方面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并非所有学科、所有学段、所有知识点都能借助思维导图完成教学。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全面把握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综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结语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直观化和简单化,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地利用并逐步展开思维导图,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等能力进行培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导图词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超学科”来啦
第6章 一次函数